王曉艷
《尚書·洪范》有云:“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痹谥袊鴤鹘y(tǒng)社會里,人們以實現(xiàn)“五?!睘樯畹淖罡呔辰纾拔甯!焙掀饋順?gòu)成幸福美滿的人生,“五福”中“壽”乃基礎,“壽”是“五?!敝?。祈盼長壽是人類普遍心理,是人類美好愿望。
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壽文化,他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壽文化有著漫長的產(chǎn)生、發(fā)展、演變歷程,其內(nèi)涵被不斷拓展和豐富。清代時期中華壽文化已充分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織繡、玉器、竹雕、牙雕、木雕、瓷器、琺瑯、銅器、剪紙和書畫等不同質(zhì)地物品中都有壽文化題材裝飾。壽文化題材圖案紋飾構(gòu)成元素豐富,包含人物、動物、植物、山水景物和文字等多種元素,壽文化元素或單獨、或組合構(gòu)成或壽文化元素與其他吉祥元素組合構(gòu)成壽文化題材,寄托著人們對長壽、富貴、吉祥、多子等等的美好愿景,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本文介紹黑龍江省博物館藏清代壽文化題材織繡文物,以期讓觀者領略壽文化藝術(shù)品之豐富和燦爛。
清 緙絲群仙祝壽圖(圖1)
圖中天上云??澙@,其左側(cè)最上方是一位回頭張望的魁星,魁星一手執(zhí)筆,一手拿著墨斗,一腳獨立,一腳后踢,寓意“魁星點斗、獨占鰲頭”;魁星右側(cè)位置是一處仙山樓閣。在魁星下方,西王母乘鸞鳳而來,手捧如意,其左右有兩位舉著長桿羽扇的仙婢,西王母右上方有一只飛舞的仙鶴。西王母下方、畫面中間左側(cè)有一槎,一仙婢站于槎尾搖櫓,麻姑坐于槎頭,槎里放滿了麻姑帶來的靈芝、壽桃、壽酒等壽禮。位于槎右側(cè)的瑤臺上站著福祿壽等幾位神仙。在槎和瑤臺的下方站著八仙和幾位童子,畫面下方空間內(nèi)襯以山石、翠竹、靈芝、樹木等,其右側(cè)山石處長有三棵巨大樹木,一棵柏樹筆直朝上伸向畫面右側(cè)上方,另一棵松樹和結(jié)滿桃子的桃樹則延伸至整幅畫面中央位置,畫面左側(cè)的一處山石上蹲坐一只招財進寶的三足金蟾。圖中人物服飾飄逸,飾以蝴蝶、盤長、萬字紋、葫蘆、團壽等吉祥、長壽紋飾。
清 緙絲獻壽圖(圖2)
圖中的壽星白發(fā)長須,額部隆起,慈眉善目,笑逐顏開,右手托著壽桃,左手拄著拐杖而立,杖高過頭。其袍服上緙織仙鶴銜折枝壽桃和長壽紋,邊飾有回紋、蝙蝠紋和如意云頭紋等;壽星左身側(cè)有一只探出半身、回頭依偎在壽星身前的梅花鹿和一位于梅花鹿左后側(cè)、探身依偎于壽星的童子。壽星右側(cè)、壽星和其右后方的麻姑間夾著一只鸞鳳,鸞鳳僅露出頭尾;壽星右后方是雙手捧壽酒瓶的麻姑,麻姑儀態(tài)端莊,發(fā)髻高挽,面如滿月,頸間帶著項圈,下掛裝飾蝙蝠紋的如意鎖,長裙拖地,裙帶飄動,腰上掛著一只葫蘆,裙上有蝴蝶、如意云紋等紋飾;眾人身后右側(cè)是執(zhí)長桿羽扇的仙婢。
清 緙絲壽星圖(圖3)
圖中的壽星白發(fā)長須,彎背弓腰,額部隆起,慈眉善目,笑逐顏開,左手托著一折枝壽桃,右手拄著拐杖而立,杖高過頭,杖首掛著葫蘆和書卷;壽星身前的梅花鹿頭部高高揚起,腹部盛開一朵艷麗折枝牡丹花;壽星身側(cè)回頭的童子懷中抱著寶瓶,從寶瓶中飛出的兩只蝙蝠盤旋于壽星和童子頭上,還有一只蝙蝠正欲從寶瓶口飛出,蝙蝠、梅花鹿和壽星三者組合形成“福祿壽”。壽星身上的袍服為蝙蝠、折枝桃花和團壽紋,團壽紋飾分內(nèi)外兩圈,外圈為間飾蝙蝠和折枝花卉,內(nèi)圈飾團壽,袍袖邊飾為勾云紋;童子袍服上紋飾是蝴蝶、竹子和花卉。壽星圖適合作為對男性,尤其是男性長者,祝壽壽禮。
清 緙絲麻姑像中堂(圖4)
“中堂”是懸掛于中國傳統(tǒng)房屋廳堂正中巨幅立軸字畫,因此得名。
畫中麻姑和神鹿站于懸崖邊,身側(cè)峭壁,天上流云。麻姑年約十八九,頂中作髻,余發(fā)垂垂,手捧裝著壽酒的寶瓶,麻姑整體形象柔美飄逸,麻姑身后的神鹿回首仰望麻姑。
麻姑,道教神話人物,又稱壽仙娘娘、虛寂沖應真人。據(jù)《神仙傳》記載,其為女性,修道于牟州東南姑馀山,中國東漢時應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經(jīng)家,年十八九,貌美,自謂“已見東海三次變?yōu)樯L铩?,故古時以麻姑喻高壽。又流傳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壽辰,麻姑于絳珠河邊以靈芝釀酒祝壽的故事。過去民間為女性祝壽多贈麻姑像,取名“麻姑獻壽”。
清 緙絲八仙壽聯(lián)(圖5)
“八仙”在中國不同歷史時期不盡相同,今天人們所熟知的道教八仙是指鐵拐李、漢鐘離、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和曹國舅,民間有許多關于他們的神話傳說,流傳甚廣,如八仙過海、八仙慶壽、八仙仰壽等等。
壽聯(lián)上聯(lián):手拿芭蕉扇漢鐘離,手持漁鼓張果老,手握陰陽版曹國舅,手握洞簫韓湘子;壽聯(lián)下聯(lián):手舉佛塵、肩背寶劍呂洞賓,舉著花籃藍采和,背上背著葫蘆、拄著拐杖鐵拐李,肩扛荷花何仙姑。此幅八仙壽聯(lián)以紅色為地,八仙身上的服飾顏色極其艷麗,八仙腳踩的五彩白色祥云使得整幅壽聯(lián)層次清晰。
清 紅緞刺繡花壽字中堂(圖6)
清末,花壽字比較流行,應用于織繡、版畫等材質(zhì)中,織繡中有壽帳、中堂等種類。花壽字遠觀為長壽字,近看其筆畫框架是由各種長壽題材的紋飾構(gòu)成,字中有畫,畫中有壽。花壽字中的長壽紋飾元素十分豐富,人物、動物、植物、山水等元素俱有,不同類別元素自由組合構(gòu)成一幅完整的長壽吉祥花壽字。
此副紅緞刺繡花壽字中堂在紅色素緞上繡楷體花壽字,壽字從整體形態(tài)來看如一只展翅仙鶴,從細節(jié)來看,此壽字又如一棵開滿鮮花、結(jié)著累累桃子的壽字形桃樹上站立一回首、展翅的仙鶴,桃實碩大飽滿,似見其盈盈果汁,色香撲人。畫面色彩艷麗,內(nèi)容繁縟、層次清晰。
清末 紅緞刺繡花壽聯(lián)(圖7)
壽聯(lián)上聯(lián):大富貴亦壽考,壽聯(lián)下聯(lián):長安樂宜子孫。此副對聯(lián)在紅色素緞上繡花體字,色彩艷麗。
“大富貴亦壽考”,典故出于唐朝大將軍郭子儀。郭子儀(697 ?781),華州鄭縣(今陜西省華縣)人,唐大將。以武舉累官至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安祿山叛亂時,任朔方節(jié)度使,在河北擊敗史思明,收復長安、洛陽,因功升中書令,后又進封汾陽王。據(jù)傳說,郭子儀有八子八婿,都在朝作官,每逢郭子儀壽誕,八子八婿都到府祝壽,牙笏擺滿一床。郭子儀壽高八十四歲,人們羨慕其官高位顯,既長壽又子孫滿堂,稱頌為“大富貴亦壽考”。
清 繡花緞鑲花邊八團祝壽紫旗袍(圖8)
此衣圓領,大襟右衽,平闊袖,直身式袍,左右開裾至腋下云紋處,領、袖、衣緣鑲飾絳邊三重,領、襟綴銅鎏金鏨花扣六顆。
紫色緞地,飾八團祝壽紋,間飾蝴蝶和蘭花。兩肩和前胸、后背各有一處團花,下幅前后各有兩處團花,團花外圈是由蝴蝶、折枝花卉等紋飾組成,八處團花內(nèi)紋飾共同組成“郭子儀祝壽圖”,此圖又稱“大富貴亦壽考”。前胸處團花內(nèi)紋飾是郭子儀和夫人端坐于庭院中,郭子儀頭戴冠帽,夫人頭上帶著流蘇珠冠,兩人身上袍服上均繡有長壽字,身后是兩個手執(zhí)羽扇的侍女,二人身前有兩男子:一跪地拜壽,一人站立,周圍襯以一角飛檐、山石、樹木、花草、圍欄等。其他七處團花內(nèi)紋飾背景皆是在不同庭院內(nèi),人們手捧壽禮互相打著打呼,前后身下擺處的四處團花內(nèi)皆是有兩位男子,兩肩處的團花內(nèi)都是一男一女,后背團花內(nèi)是四位男子,八處團花內(nèi)共有十六位來為郭子儀夫婦拜壽的男子,符合郭子儀壽誕八子八婿都到府祝壽的傳說。
清 砂綠色緙絲靈仙祝壽袍料(圖9)
袍料圓領,大襟右衽,直身,平闊袖。此袍料以砂綠色為地,緙織仙鶴、靈芝、水仙和天竹紋飾,此紋飾寓意“靈仙祝壽”。此件砂綠色袍料配有黑色緙絲靈仙祝壽邊飾和白色緙絲靈仙祝壽挽袖。
清 紅緙絲仙山樓閣袍料(圖10)
袍料圓領,大襟右衽,直身,平闊袖。此袍料以紅色為地,其上緙織仙山樓閣紋,亭臺樓閣之間桃樹、翠竹等各色樹木蔥郁,小橋流水,空中飛翔蝙蝠、蝴蝶、飛鳥等。此件紅緙絲仙山樓閣袍料配有黑色緙絲仙山樓閣邊飾和白色緙絲仙山樓閣挽袖。
清 福壽雙全綢挽袖(圖11)
白色綢地上彩繡,挽袖中間是一朵盛開的牡丹花,其上下有佛手、蝙蝠、銅錢、團壽和折枝花卉等紋飾,圖案紋飾寓意“長壽富貴、福壽雙全”。
挽袖,是清代特有的,為女性服裝袖口邊緣的裝飾部件上飾各種花紋圖案,多以刺繡工藝為主,圖案精美、做工精致。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清初婦女裝束”一章“女衫以二尺八寸為長,袖光尺二,外護袖以錦繡鑲之(即挽袖。起于乾隆直流行到同光)?!蓖煨涫褂脮r以線縫綴在衣服之內(nèi),帶狀花邊環(huán)繞袖口,穿時翻卷在外。在功能上,他可以調(diào)節(jié)穿著時袖子的長短,折之于后,可起到掩而藏之的作用,并隨舉止而顯露人前。挽袖長度伏貼衣袖,飾有圖案而與領部呼應,特別具有美化、裝飾服裝的功能,也反映出清代女裝重邊飾。清代挽袖既有裝飾作用,又便于拆洗,美觀而實用。
清 紫色素寧綢平金福壽萬民衣(圖12)
圓領,對襟,平袖,四開裾,襟綴銅鎏金鏨花扣五枚,前胸后背各綴一鷺鷥補子。
萬民衣下幅前后各有兩團花, 雙肩上各有一團花,胳膊肘處各有一處團花,團花紋飾分內(nèi)外兩圈,外圈繡五只蝙蝠和折枝花卉,內(nèi)圈是團壽,寓意“五福捧壽”。衣上繡有莫金廷、許奎、邵永、戚云興、董奎、劉禎、王德芳、王天順、王德盛、同順泰、同德棧、德記號、翟振明、林明義、張培成、趙世孔、鄧齊殿等名字,從名字上看,除了人名外,還有商號名稱。
清 黃綢繡彩云福壽金龍袍料(圖13)
袍料為圓領,大襟右衽,素明黃色綢料上繡有九條五爪金龍,前胸、后背及兩肩各有一條正龍,下幅前后各有兩條升龍,底襟一條升龍,間繡有十二章和長壽、團壽、龍鳳紋、祥云、蝙蝠銜折枝花卉、蝙蝠銜萬字符飄帶、海水江崖八寶立水等,寓意“福山壽?!薄案邸敝獾募y飾。
清 緙絲云龍蟒袍(圖14)
圓領,大襟右衽,裾前后開,馬蹄袖,綴銅鎏金鏨花扣五枚。
蟒袍上有九條五爪金龍,前胸、后背及兩肩各有一條正龍,下幅前后各有兩條行龍,底襟一條行龍,此外,領邊和左右袖端亦有龍紋。蟒袍上間飾以祥云、多種折枝吉祥花卉、蝙蝠、仙鶴、裝在花籃中的壽桃、暗八仙等多種祝長壽的吉祥紋飾,下襟處是寓意“壽山福?!钡暮K掳藢毩⑺y。
清 青緞夔龍壽字荷包(圖15)
此對青緞夔龍壽字荷包為抽繩式荷包,由一對絳繩束口,囊口被抽緊成整齊筆直的手風琴式豎抽褶,其下方荷包面料散開為扇形,肩部沒有花紋,囊面中心處繡有長壽字、夔龍紋,其四周繡如意云紋和立水紋。荷包囊口內(nèi)左右兩側(cè)縫有一條黃色絳繩作為掛繩,絳繩兩端各綴有一顆扁平紅珊瑚珠,上下繞上扎線,兩條抽繩上亦綴有相同紅珊瑚珠。
清代抽繩式荷包屬于“官品”,主要是宮廷制作使用及賞賜,用于朝服、吉服、行服、常服、便服等腰帶上,成對使用,主要為男子佩掛。
清 青緞平金鐵線事事如意壽字荷包(圖16)
以“壽”字作裝飾,既有通體單獨用“壽”字作裝飾,又有與其他紋飾相配合使用的?!皦邸弊?,形長者稱“長壽”,形圓者稱“圓壽”或“團壽”。
此對荷包囊面中心處繡有圓壽字,其左右兩側(cè)繡有事事如意紋,荷包邊緣一周繡有浪花紋。荷包囊口內(nèi)左右兩側(cè)縫有一條黃色絳繩作為掛繩,絳繩兩端各綴有一顆扁平紅珊瑚珠,珊瑚珠上刻有團壽紋,上下繞上扎線,兩條抽繩上亦綴有相同紅珊瑚珠和扎線。
清 雪青福壽三多綢(圖17)
綢料雪青色,紋飾是三多紋、圓壽紋和飄帶。
三多紋,又叫三果紋,清代常用的傳統(tǒng)裝飾圖案,由佛手、壽桃、石榴三種果實紋樣組成,寓意“多福”“多壽”“多子”,簡稱“三多紋”?!案廴唷钡涔试醋杂凇肚f子》“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圣人!請祝圣人,使圣人壽。’堯曰:‘辭!’‘使圣人富!’堯曰:‘辭!’‘使圣人多男子!’堯曰:‘辭!’”后民間以佛手諧音“福”,以桃子寓意“壽”,以石榴寓“多子”,三者組合稱之為“福壽三多”或“華封三祝”,寓意“多福、多壽、多子”。
除了佛手、桃子和石榴,三多紋還有一種說法,即以荔枝代替佛手,荔枝、桃子和石榴三種果實組成“多利、多壽、多子”的美好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