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博
(濟寧市兗州區(qū)人民醫(yī)院 山東 濟寧 272100)
前言:心肌梗死(簡稱心梗)屬于臨床一種十分常見的心臟疾病,多于中老年群體中發(fā)生,且發(fā)生率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而有逐年顯著增長的趨勢[1]。無癥狀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指存在左室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低于50%]但未表現(xiàn)出明顯的心力衰竭癥狀的一種慢性心力衰竭,它具有極高的潛在危險性,很容易因癥狀不明顯而受到患者忽略,從而致使疾病逐步發(fā)展至不可逆階段,導致患者的生存質量大打折扣[2-3]。心梗后無癥狀心衰在臨床上的發(fā)生率很高,患者在發(fā)生心肌梗死后可導致心肌重構,而這是無癥狀心衰的發(fā)生與發(fā)展主要機制,且由于該病癥缺乏明顯的臨床表現(xiàn),更需要臨床加以重視,盡可能在疾病早期階段應用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來阻斷心肌重構,改善患者預后。阿托伐他汀作為臨床一種常見的鈣離子通道阻滯劑,經大量研究證實具有良好的降脂、抗炎、保護心肌細胞及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等作用,但以往常用治療劑量(20mg/d)對于部分患者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4-5]。為有效降低無癥狀心衰患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風險,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心肌功能,本次研究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增加了阿托伐他汀的治療劑量,以此來觀察其在心梗后無癥狀心衰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具體研究結果已闡述如下。
本次研究所選患者均源自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心梗后無癥狀心衰患者,共從中選擇了112例進入研究,所選患者均以“電腦隨機分組配對”的方法進行分組配對,分別分入組①:對照組和組②:觀察組,每組患者例數(shù)為56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27:29;年齡區(qū)間52-86歲,年齡均值(69.33±1.56)歲;無癥狀心衰病程區(qū)間1-7個月,無癥狀心衰病程均值(4.12±1.28)個月;心功能分級:I級有3例;II級有17例;III級有25例,IV級有11例。觀察組患者的男女比例為28:28;年齡區(qū)間50-85歲,年齡均值(69.27±1.53)歲;無癥狀心衰病程區(qū)間1-6個月,無癥狀心衰病程均值(4.07±1.25)個月;心功能分級:I級有3例;II級有18例;III級有26例,IV級有9例。兩組患者男女比例、年齡、無癥狀心衰病程及心功能分級對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接納標準:①所選患者均有心肌梗死發(fā)病史,且均經臨床心電圖與影像學等檢查確診(存在左室肥厚、左心房及左心室增大、LVEF低于50%等情況,但均未出現(xiàn)明顯的胸悶、水腫、頸部靜脈曲張、肺淤血、呼吸窘迫等臨床癥狀);②所選患者心功能分級為I-IV級,且臨床資料均完備;③所選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內容詳知并自愿配合有關治療。剔除標準:①合并存在肝、腎、肺等重要器官嚴重功能衰竭、惡性腫瘤、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②合并存在精神分裂癥、阿爾茨海默病、雙相情感障礙、意識障礙、視聽說障礙等疾病的患者;③屬于易過敏體質或對本次研究所用藥物產生過敏反應的患者;④治療依從性低下或中途脫落研究的患者;⑤無法接受長期隨訪的患者。
兩組患者入組后均進行常規(guī)治療,均給予0.25mg硝酸甘油片(國藥準字:H22021894,生產企業(yè):長春益腎康生物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0.5mg/片)及100mg阿司匹林片(國藥準字:H41024127,生產公司:鄭州永和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100mg/片)進行治療,硝酸甘油片為舌下含服,阿司匹林片為口服,二者均每日服用1次,連續(xù)服用12個月,在此基礎兩組患者分別給予不同劑量的阿托伐他汀鈣片(國藥準字:H19990258,生產廠商:北京嘉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10mg/片)進行治療,其中對照組患者每次服用劑量為20mg,觀察組患者每次服用劑量為40mg,均為每日服用1次,連續(xù)服用12個月。
1.3.1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及死亡率
根據(jù)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功能改善情況對其臨床治療有效率進行評定,可分為無效、有效與顯效三種等級,其中無效指患者經過治療后心功能等級無任何變化;有效指患者經過治療后心功能等級提升1個級別;顯效指患者經過治療后心功能等級提升2個級別[6]。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總例數(shù)-無效的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死亡率通過對兩組患者隨訪2年統(tǒng)計得出。
1.3.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功能相關指標水平
心功能相關指標包括心率(HR)、LVEF、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V)、6min步行距離(6MWD)、N末端B型利鈉肽原(NT-proBNP)5個指標,其中HR、LVEF及LVESV通過超聲心動圖檢測得出;6MWD通過6min步行試驗得出,具體試驗方法為:選擇一條約40m長、地表平坦寬闊的走廊作為試驗場所,對起點與折返點進行標記,且每隔3m作一個標記點,記錄患者6min步行距離;NT-proBNP水平則通過抽取兩組患者治療前后4ml清晨空腹靜脈血液進行抗凝處理,并通過邁瑞B(yǎng)S-23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注冊證號:粵械注準20172400118;生產企業(yè):深圳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配套試劑檢測得出。
1.3.3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管內皮功能相關指標水平
在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分別抽取4ml清晨空腹靜脈血液并通過邁瑞B(yǎng)S-23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hs-CRP)、高敏心肌鈣蛋白T(hs-cTnT)、一氧化氮(NO)及內皮素(ET)4個指標的水平,其中hs-CRP通過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得出,hs-cTnT通過化學發(fā)光免疫法檢測得出,NO通過化學比色法檢測得出,ET通過放射免疫法檢測得出。
1.3.4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
在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分別應用SF-36(生活質量評定量表)[7]評定其生活質量,內容包括生理機能、生理職能、生活活力、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情感職能、精神健康與社會功能8大維度,每個維度分值為0-100分,分值高低對應該維度的改善程度高低。
1.3.5 對比兩組患者用藥后發(fā)生的不良反應情況
不良反應包括了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胃腸道反應、肌酸激酶異常4種,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發(fā)生的不良反應例數(shù)之和/總例數(shù)×100%。
表1可見,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及死亡率對比,差異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及死亡率[n(%)]
表2可見,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心功能相關指標均比治療前明顯改善,且觀察組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
表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功能相關指標水平
表3可見,兩組患者治療后的hs-CRP、hs-cTnT及ET水平均比治療前低,NO水平比治療前高,且觀察組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
表3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管內皮功能相關指標水平
表4可見,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分值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分值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4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分)
表5可見,兩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分別為8.93%和5.36%,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5 對比兩組患者用藥后發(fā)生的不良反應情況[n(%)]
心肌梗死的發(fā)生一般建立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基礎上,在情緒激動、暴飲暴食、過度勞動、寒冷刺激、大量吸煙飲酒等誘因下致使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并形成血栓,從而阻塞冠狀動脈管腔并導致心肌出現(xiàn)缺血缺氧性壞死[8-9]。心肌梗死患者急性發(fā)作時多出現(xiàn)持續(xù)且強烈的胸骨后疼痛癥狀,且經休息和硝酸酯類藥物治療后仍難以完全緩解,若未及時予以及時有效的治療,則可出現(xiàn)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發(fā)癥,從而給患者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脅[10-12]。
當前臨床針對心梗后無癥狀心衰的治療藥物有很多,包括鈣離子通道阻滯劑、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抑制劑、抗凝劑、利尿劑、抗心律失常藥物等,它們的臨床治療效果因人而異,但基本可對患者的臨床癥狀起到一定的改善效果[13]??紤]到無癥狀心衰患者已存在心肌肥厚、左室射血分數(shù)下降等心臟器質性病變情況,且該過程基本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不可逆過程,因此治療的關鍵應盡可能減慢心臟病變速度,防止心肌重構[14-16]。阿托伐他汀屬于臨床一種常見的他汀類藥物,不僅可起到抗炎、降脂、抗氧化、調節(jié)免疫的作用,還可通過抑制鈣離子內流來增加冠狀動脈及心肌血流灌注量,并能溶解潛在血栓,延緩心衰進程[17-19]。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更高,死亡率更低,治療后的心功能及血管內皮功能相關指標的改善幅度更高,其用藥后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僅為5.36%,提示強化阿托伐他汀在改善心梗后無癥狀心衰患者心肌功能及預后方面更具臨床應用價值。
總而言之,對心梗后無癥狀心衰患者應用40mg/d阿托伐他汀鈣片進行治療的臨床有效率要高于20mg/d,可顯著提升患者的心功能及血管內皮功能,且用藥安全性相對較高,值得大力推廣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