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祥
(連云港市婦幼保健院 江蘇 連云港 222000)
兒童口腔疾病是各個國家都擁有的醫(yī)療保健問題。兒童齲病的出現(xiàn)不僅會使兒童出現(xiàn)疼痛等生理不適感,讓兒童的生長發(fā)育受到了影響,同時還會使兒童出現(xiàn)形象上的影響,造成兒童出現(xiàn)一些負面心理。另外,兒童的齲病還會給社會以及其家庭帶來極大的經濟負擔。經對口腔疾病的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各個地區(qū)的兒童大多數(shù)都存在著口腔健康風險,且口腔疾病的發(fā)生率也較高,這些情況的出現(xiàn)均和兒童的較低認知能力、以及不良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有關。人們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就是在兒童時期,是替換乳牙、萌出恒牙的重要過程,兒童時期的牙齒功能以及牙齒結構均處在成長的階段,牙弓的發(fā)育會讓牙齒之間的結構出現(xiàn)較為疏松的現(xiàn)象,使得其口腔極易出現(xiàn)細菌感染的情況,從而出現(xiàn)齲齒、以及牙齦炎等癥狀的出現(xiàn),而口腔的任何疾病,均會使兒童的健康成長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及早發(fā)現(xiàn)兒童存在口腔健康風險極為重要,這關乎著兒童口腔健康的及早改善,從而預防兒童出現(xiàn)齲齒等口腔疾病的幾率。而智力障礙兒童相比于同齡人,其存在口腔健康風險的幾率更高,因此,本文通過口腔健康風險評估工具來對智力發(fā)育障礙兒童的口腔健康情況進行了評估,并對存在口腔健康風險的兒童開展了對比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在本院兒童康復科130例智力發(fā)育障礙兒童作為研究對象,然后對所有兒童實施以口腔健康風險評估工具為基礎的問卷調查,將有口腔健康風險的100例智力發(fā)育障礙兒童根據隨機數(shù)字表法進行分組,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每組各50例。參照組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4-10歲,平均年齡為(4.68±2.15)歲。實驗組中男20例,女30例;年齡4-9歲,平均年齡為(4.54±2.38)歲。全部兒童一般病例信息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
納入標準:(1)所有兒童的家長均遵循自愿原則,經詳細了解后均簽署相關文件并參與研究,審批通過;(2)存在口腔健康風險的兒童;(3)年齡在4-12歲之間。
排除標準:(1)不存在口腔健康風險的兒童;(2)不配合此次研究者。
1.2.1 問卷調查
以口腔健康風險評估工具為基礎來制定相應的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兒童和其家庭的基本資料信息、口腔健康評價、口腔健康行為習慣、兒童家長對口腔健康的認知度和相關知識、以及兒童家長對口腔健康的態(tài)度等方面,并以此來進行對兒童是否存在口腔健康風險的評估。問卷經由配合調查的老師對兒童家長進行統(tǒng)一分發(fā),經填寫后再實施回收。
1.2.2 護理方法
參照組兒童不采取任何措施干預,實驗組兒童實施優(yōu)質護理實施干預,(1)口腔的清潔護理。清潔口腔時,可以通過指套牙刷來實施對牙床的清潔。以及兒童的漱口情況來合理應用含氟牙膏實施刷牙的操作,若兒童不能自主完成刷牙時,就由家長幫助其實施對口腔的清潔,一天刷牙至少兩次,同時還應通過牙線來對牙間隙進行清潔;(2)日常飲食護理。減少兒童吃甜味零食的次數(shù),包括糖果、巧克力、奶油等零食。有許多智力障礙兒童的家長習慣通過給予零食的方式來對兒童進行誘導、鼓勵、以及安撫,但對兒童的口腔清潔工作卻沒有重視,從而也就沒能及時的跟進,使得兒童的口腔衛(wèi)生狀況漸漸地變差,以至于出現(xiàn)口腔健康風險的情況。若是必須要給兒童吃零食時,也應在半小時內吃完,從而降低對零食的接觸時間,減少口腔呈現(xiàn)的酸性環(huán)境,在吃完零食后,應及時喝水漱口,當然能刷牙的話,效果會更佳。同時減少碳酸飲料、餅干、以及糕點等食物的食用量,這一類的食物極易使兒童出現(xiàn)蛀牙的情況。另外,應多讓兒童吃新鮮蔬菜、以及水果等食物,從而保持營養(yǎng)的均衡;(3)多應用氟化物。氟能起到預防齲病的作用,能促使釉質發(fā)生再礦化,使釉質能增強抗脫礦的能力,從而減少菌斑中出現(xiàn)酸性產物。應用氟化水、含氟牙膏、氟泡沫、含氟漱口水、以及氟凝膠等物品均對兒童的口腔健康有好處,需注意的是,兒童有口腔運動障礙則不能使用含氟漱口水;(4)窩溝封閉。封閉窩溝能使窩溝齲的情況得到有效地預防,此方式是通過粘性高分子材料來封閉容易留存牙菌斑、以及食物殘渣的牙面深窩溝,從而避免其受到細菌的破壞以及侵襲,起到齲病的有效預防作用;(5)對家長進行健康宣教。通過發(fā)放健康宣傳手冊、以及播放視頻、開展健康講座等方式來對兒童家長實施健康宣傳教育,建立家長對口腔保健的正確觀念,增加家長對口腔保健的重視度。讓家長充分且全面的了解口腔保健知識,指導家長日常的口腔護理流程、正確的刷牙方式等,以便協(xié)助并監(jiān)督兒童養(yǎng)成一種好的口腔保健習慣。
(1)觀察比較兩組兒童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例如刷牙2次/d、豎刷刷牙、飯后漱口、以及刷牙時間≥2min。
(2)觀察比較兩組兒童的牙周不良情況,包括牙結石、牙齦出血、牙齦炎等情況。
(3)觀察比較兩組兒童的牙菌斑指數(shù)。
由表1數(shù)據可知,實驗組兒童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均明顯高于參照組兒童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組間比較有較大的差別(P<0.05)。
表1 實驗組和參照組兒童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比較[n(%)]
由表2數(shù)據可知,實驗組兒童的牙齦出血、牙齦炎以及牙結石的情況均明顯低于參照組兒童的牙齦出血、牙齦炎以及牙結石的情況,組間比較有較大的差別(P<0.05)。
表2 實驗組和參照組兒童的牙周不良情況比較[n(%)]
由表3數(shù)據可知,實驗組兒童的牙菌斑指數(shù)明顯低于參照組兒童的牙菌斑指數(shù),組間比較有較大的差別(P<0.05)。
表3 實驗組和參照組兒童的牙菌斑指數(shù)比較
有智力障礙的兒童通常會伴隨著比較落后的部分生長發(fā)育,同時會有著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xiàn):輕度智力障礙的兒童的語言發(fā)育比較遲緩,且智力低下,不能和其他的同齡兒童相比較,并且不能正常的交流和溝通。對于平時的日常生活,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生活自理;中度智力障礙的兒童,對于平時的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在生活、社會交往、以及學習等方面,相比于其他的同齡兒童,有著嚴重的落后情況,其中有部分兒童還會有著身體或者肢體的殘缺;重度智力障礙兒童就完全的不能自理,所有方面都需要有家長對其進行幫助和照顧。重度智力障礙的兒童有著腦細胞的大量死亡,呈現(xiàn)出嚴重的智力障礙情況,智力指數(shù)為零。這些兒童在口腔保健上面都有著大大小小的問題,因此,這些兒童的家長在對兒童的口腔健康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協(xié)助以及幫助作用[4]。
現(xiàn)階段,臨床常用的用于評估兒童齲病風險的方法有AAPD(美國兒童牙科學會)提出的CAT(齲病風險評估指南)指南、加利福尼亞牙科協(xié)會的CAMBRA(基于風險評估的齲病管理)、美國牙醫(yī)協(xié)會的CRA(齲病風險評估表)、以及計算機齲齒風險評估程序等[5]。有學者提出,雖然這些評估方式的效果有待商榷,但還是能推薦應用。對特定的人群制定相應的評估齲病風險的方式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對牙科病癥的負擔預估實施準確性改善,同時制定一項口腔衛(wèi)生的個性化方案,就能讓口腔保健的干預手段的分析具有有效性就有著可能性[6]。本文通過對智力障礙兒童應用口腔健康風險評估工具來對其存在的口腔健康風險實施了調查研究,并對存在健康風險的兒童實施了對比研究,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兒童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均明顯高于參照組兒童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差異較大(P<0.05);且實驗組兒童的牙菌斑指數(shù)明顯低于參照組兒童的牙菌斑指數(shù),差異較大(P<0.05);而實驗組兒童的牙齦出血、牙齦炎、以及牙結石的情況均明顯低于參照組兒童的牙齦出血、牙齦炎以及牙結石的情況,差異較大(P<0.05),由此可說明應用口腔健康風險評估工具來對智力障礙兒童人的口腔健康風險實施評估,能準確并及時的發(fā)現(xiàn)智力障礙兒童存在的口腔健康風險,然后對其實施有效的早期口腔護理手段,就能有效的改善兒童出現(xiàn)口腔疾病的風險,預防病降低兒童出現(xiàn)齲齒、牙結石、牙菌斑、以及牙齦炎等牙周不良情況,還能很好的養(yǎng)成兒童以及其家長的良好口腔衛(wèi)生習慣。
綜上所述,通過口腔健康風險評估工具來評估智力發(fā)育障礙兒童的口腔健康情況,可以及時的發(fā)現(xiàn)兒童存在的口腔健康問題,就能對兒童實施早期的口腔保健措施,提升對口腔的保健行為,從而更好的改善并預防兒童的口腔健康問題,此方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