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勇
(河南科技大學附屬許昌市中心醫(yī)院,河南 許昌 461000)
急性腦梗死是一類常見的由腦供血不足從而引起腦組織壞死的神經內科急癥[1]。該病起病急,病情重,對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都帶來的嚴重的影響,及時診斷并進行干預治療能最大程度降低對患者的損傷。研究發(fā)現(xiàn),在發(fā)生栓塞6 h內進行靜脈溶栓治療,對缺血腦組織進行再灌注,可有效提高治療療效,減少患者的損失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但仍有一定的可能性出現(xiàn)預后不良[2]。CT血管成像(CTA)和C灌注成像(CTP)是目前診斷急性腦梗死最廣泛的手段。由于臨床目前無法預測溶栓結果,本研究通過分析CTA和CTP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靜脈溶栓治療預后的預測價值。
選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于河南科技大學附屬許昌市中心醫(yī)院行靜脈溶栓治療的9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應用西門子Definition As 128層螺旋CT進行CTA和CTP檢查,根據(jù)檢查結果將其分為A組(CTA和CTP均為陽性,共37例)、B組(CTA和CTP有一方為陽性,共39例)、C組(CTA和CTP均為陰性,共14例),具體資料見表1。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3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所有患者均接受rt-PA靜脈注射,劑量為0.9 mg/Kg,在前1 min內靜脈推注藥量的10%,剩余的90%由靜脈泵在接下來1 h內泵入。并對所有患者進行為期3個月的隨訪調查。
近期療效采用NIHSS進行測定:治療前與治療后24 h比較,NIHSS評分減少≥4分則表示療效好;<4分則表示療效差。遠期療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測定,治療后3個月mRS評分≤2分則表示遠期療效好,>2分則表示遠期預后差。
表2 3組患者治療后NIHSS評分、mRS評分比較 n(%)
目前,治療急性腦梗死最主要的方法是靜脈溶栓治療,該治療可能再通部分堵塞血管,改善腦部血液流注,使癱瘓肢體功能得到改善,且該治療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經得到證實,且操作簡便、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點,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和副作用[2,3]。因此,對預后進行準確地評估也具有重要臨床意義。CTA是一種非創(chuàng)傷性的評價血管系統(tǒng)的影像學技術,在外周靜脈注入造影劑,通過血液循環(huán)使血管中造影劑濃度達到最高峰時對梗死部位進行CT容積掃描,可清晰顯示顱內動脈及分支情況,可直觀反映血管阻塞程度,CTA可同時顯示血管腔內、腔外和血管管壁病變,即可實現(xiàn)大范圍的血管成像,有可實現(xiàn)小血管小分支的精細顯像,能有效降低部分容積效應,提高對病變部位顯示的準確性[3]。CTP是通過造影劑增強方法來動態(tài)研究反映組織的血流灌注情況,獲得血液動力學相關信息??焖僭煊皠﹫F注(5 mL/s以上),在靜脈注射造影劑的同時,對選定層面通過連續(xù)多次同層掃描,以獲得該層面每一像素的時間-密度曲線,能間接反映器官灌注量的變化,是臨床診斷急性腦梗死的重要手段[2]。以上兩種檢查手段聯(lián)合應用,可同時顯示病變的部位、大小、形態(tài)等特征,還可以明確顯示血管的狹窄程度和血液灌流情況,對疾病的診斷和進一步診治均提供了有效指導。本研究結果中,三組患者近期療效比較,A組患者NIHSS評分≥4的患者占比70.27%,高于B組35.90%和C組14.29%,提示在短期療效預測中,CTA和CTP均為陽性的患者相比于單一陽性及雙陰性患者預后更好。三組患者遠期期療效比較,A組患者mRS評分≤2的患者占比為67.57%,高于B組25.64和C組14.29,提示在長期療效預測中,CTA和CTP均為陽性的患者相比于單一陽性及雙陰性患者預后更好。
綜上所述,采用CTA與CTP相結合的影像學方法對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治療的預后具有一定的預測意義,但考慮樣本數(shù)量小,仍需前瞻性、大樣本的研究進行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