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奕純,翟振亞,牛凱敏,吳 信,林 沖,黎觀紅 (1.江西農業(yè)大學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江西省動物營養(yǎng)重點實驗室,江西 南昌 330045;.江西省科學院 生物資源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45)
2014年7月23日,膽汁酸被批準作為飼料添加劑使用;2020年農業(yè)部第257號公告《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將膽汁酸的使用范圍從最初的肉仔雞逐漸擴展至斷奶仔豬和淡水魚。膽汁酸發(fā)揮乳化劑作用,促進脂質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1]。另外,膽酸(cholic acid,CA)、鵝脫氧膽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和熊脫氧膽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及其衍生物等作為重要的信號分子,在調節(jié)糖脂代謝、保護腸道屏障、增強免疫功能和維持微生態(tài)平衡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2-3]。飼糧中適當添加膽汁酸有利于促進動物生長發(fā)育、維持體內膽汁酸平衡、調節(jié)代謝穩(wěn)態(tài)。本文系統(tǒng)地介紹了膽汁酸的合成、代謝以及其對機體的調控機制,綜述了膽汁酸在豬禽生產中的應用現狀,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膽汁酸作為膽汁的主要成分,是膽汁中一類具有兩親性的烷膽酸。親水性的羥基和羧基偏向一側形成一個親水面,疏水性的烷基以及烴核聚集形成一個疏水面[4](圖1)。
A.膽汁酸的結構式;B.膽汁酸的空間填充模型(hydrophobic face.疏水面;hydrophilic face.親水面)圖1 膽汁酸的結構式及空間填充模型[4]
肝臟中的膽固醇由經典途徑在膽固醇7α羥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CYP7A1)和下游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CA;或由替代途徑在甾醇27α羥化酶(sterol 27-xylase,CY27A1)等相關酶催化下生成CDCA。在豬體內,CDCA會進一步轉化為豬膽酸(hyocholic acid,HCA)[5-7]。這些由肝細胞直接合成的膽汁酸被稱為初級膽汁酸,部分初級膽汁酸與牛磺酸和甘氨酸耦聯(lián)形成結合型膽汁酸,經膽囊-膽管釋放至十二指腸,與食糜混合并一起移動至回腸[8]。隨后在腸道微生物作用下,初級膽汁酸通過解共軛和脫氫脫羥基差向異構化形成脫氧膽酸(deoxycholic acid,DCA)和石膽酸(lithocholic acid,LCA)[5]。在豬體內,HCA轉化為豬脫氧膽酸(hyodeoxycholic acid,HDCA)[7,9](圖2)。
CYP7A1.固醇7α羥化酶;CYP27A1.甾醇27α羥化酶;CYP8B1.甾醇12α羥化酶;CA.膽酸;T(G)CA.牛磺(甘氨)膽酸;CDCA.鵝脫氧膽酸;T(G)CDCA.?;?甘氨)鵝脫氧膽酸;HCA.豬膽酸;T(G)HCA.?;?甘氨)豬膽酸;DCA.脫氧膽酸;LCA.石膽酸;HDCA.豬脫氧膽酸圖2 膽汁酸的合成與代謝[4,7-10]
膽汁酸的合成與轉運通常受到機體嚴格調控,因此,膽汁酸合成不足、淤積或組成失調可能影響動物的糖脂代謝、肝-膽-腸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及免疫功能。機體通過肝腸循環(huán)調節(jié)膽汁酸的合成和重吸收。一般機體在采食后會進行3~4次膽汁酸肝腸循環(huán),將乳化作用發(fā)揮到最大,維持脂類的正常代謝[1]。
膽汁酸是調節(jié)能量代謝、免疫和器官組織發(fā)育的重要內源性信號分子,在調控脂類物質的消化吸收、調節(jié)機體免疫力、保護肝-膽健康、維持膽固醇動態(tài)平衡上具有重要作用[5,11]。
2.1 膽汁酸對糖脂代謝、脂肪沉積的影響膽汁酸作為乳化劑能將脂質乳化成小的乳糜顆粒,有利于脂質與脂肪酶接觸,促進脂質在體內的代謝,提高脂質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減少高脂飲食對脂質異常沉積的影響,改善生長性能[5,11]。此外,膽汁酸還作為重要的信號分子與法尼醇 X 受體(farnesoid X receptor,FXR)和 G 蛋白偶聯(lián)膽汁酸膜受體(G protein-coupled bile acid receptor 1,GPBAR1,也稱為TGR5)共同調控糖脂代謝和脂肪沉積[13-14]。
膽汁酸可能通過激活FXR參與肝臟脂質代謝和葡萄糖代謝。不同種類膽汁酸對FXR的激活能力具有差異性,激活FXR的效價等級為:CDCA>CA>DCA>LCA[15]。此外FXR的激活在腸道與肝臟中產生的結果也具有差異性[5]。研究發(fā)現,膽汁酸激活肝臟FXR,能增加肝糖原的合成、減少糖異生,進而降低禁食野生型小鼠的肝葡萄糖水平[16]。然而腸道FXR受到抑制時,膽汁酸合成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顯著提高,米色脂肪產熱增加,高脂飲食下的葡萄糖含量降低[17-18]。有研究發(fā)現,FXR激動劑CA可通過抑制糖酵解和糖異生相關基因,如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輔助活化因子1α、磷酸烯酰丙酮酸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kinase,PEPCK)和葡糖-6-磷酸脫氫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的表達,使小鼠空腹狀態(tài)下血糖降低約50%,而FXR基因缺失小鼠則無此現象[14];相似地,CDCA也可通過FXR途徑降低肝臟中PEPCK和G6PD的轉錄水平[19]。此外,膽汁酸激活肝臟FXR會影響參與甘油三酯、脂肪酸和脂蛋白代謝的基因表達,顯著減少血漿中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含量,維持機體脂質代謝正常[20-22]。
TGR5是另一種位于細胞膜表面的膽汁酸受體。膽汁酸作為配體能激活TGR5,其效價等級為:TCA>LCA>DCA>CDCA>CA[15]。腸道中的TGR5被膽汁酸激活后,胰高血糖素樣肽-1增加,促進胰腺中胰島素的分泌,增加能量消耗[13];而TGR5基因敲除鼠有自發(fā)肥胖的趨勢,特別是在高脂作用下的雌性小鼠體質量顯著增加[23]。但經CA處理后,棕色脂肪中的TGR5激活可通過 TGR5-cAMP-PKA級聯(lián)反應誘導下游產生解偶聯(lián)蛋白、激活脂肪酶氧化相關基因,增加能量消耗,進而防止高脂飲食下脂肪增加所導致的肥胖[11]。
2.2 膽汁酸對腸道發(fā)育的影響膽汁酸除了調控糖脂代謝外,還調控腸道細胞增殖,不同膽汁酸對腸道細胞增殖調控作用差異較大。CDCA、CA、DCA和LCA會抑制永生化小鼠結腸細胞(young adult mouse colon,YAMC)、大鼠小腸細胞(rat small intestine cell,IEC-6)增殖[24]。相似地,HDCA能顯著抑制豬小腸上皮細胞(IPEC-J2)增殖[25]。但TCA處理卻促進YAMC、IEC-6細胞增殖[24]。腸內營養(yǎng)不良仔豬在十二指腸內植入導管后,用30 mg/kg體質量CDCA處理腸內營養(yǎng)不良仔豬,能顯著增加其小腸質量和回腸絨毛高度/隱窩深度比,促進其腸道發(fā)育[26]。這些結果說明,膽汁酸的添加會影響腸道細胞增殖,但不同膽汁酸對不同物種腸道細胞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具有差異。
FXR激活不僅可以影響腸細胞增殖,還能抑制有害微生物進入腸道、緩解炎癥反應,進而維持腸道微生物穩(wěn)定和腸上皮屏障的完整性,從而保護腸道健康。研究發(fā)現,在葡聚糖硫酸鈉誘導的腸炎小鼠模型中,FXR激動劑灌胃可顯著緩解其腸炎反應、促進腸上皮恢復和減少杯狀細胞數量,但FXR敲除小鼠則無此作用[27]。此外,野生型小鼠FXR激動劑灌胃后,腸道的通透性顯著降低,腸道中白細胞介素-1、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環(huán)氧合酶-1和環(huán)氧合酶-2等炎癥相關基因的表達下調[27-28]。綜合以上研究結果可知,FXR的激活有益于緩解腸道炎癥反應和維持腸道健康。
2.3 膽汁酸的抗炎殺菌作用膽汁酸具有抗炎能力,FXR的激活能抑制巨噬細胞中炎癥相關基因表達,如核轉錄因子(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TNF-α及激活蛋白1等的表達,進而發(fā)揮抗炎活性[27-28]。研究表明,小鼠FXR激活能減輕四氯化碳誘導的急性肝損傷;而FXR敲除鼠體內的NF-κB 被激活,炎癥水平顯著升高,對脂多糖敏感度增加[30-31]。這些試驗證實,FXR激活能抑制炎性細胞因子的產生,減緩炎癥反應。
膽汁酸具有殺菌抗菌活性,可以防止有害微生物入侵,維持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調節(jié)腸道pH、改變細菌形態(tài)、破壞細菌細胞膜進而抑制有害菌生長,保護腸黏膜免受細菌侵害。SANNASUDDAPPA等[32]研究發(fā)現,低濃度的膽汁酸(8 mmol/L的CA和0.4 mmol/L的DCA)顯著降低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胞內的pH值,影響細胞膜的滲透性,抑制其生長;高濃度的膽汁酸(20 mmol/L的CA和1 mmol/L的DCA)會破壞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胞膜完整性,導致其死亡。ITOH等[33]和HERNNDEZ等[34]研究發(fā)現,膽汁酸能顯著抑制幽門螺桿菌的生長,破壞大腸桿菌、沙門菌的 DNA,使蛋白質變性,進而導致細菌死亡。THERIOT等[35]研究發(fā)現,小鼠在抗生素作用下,腸道膽汁酸代謝紊亂,膽汁酸的合成與轉化受影響,可能導致艱難梭菌感染,進而引發(fā)腸道炎癥;初級膽汁酸(如TCA)增多有利于艱難梭菌定植與生長,次級膽汁酸(如DCA)增多則抑制艱難梭菌的增殖,降低動物體感染艱難梭菌的概率。膽汁酸還通過FXR調節(jié)腸道中抗菌相關基因(如一氧化氮合酶和IL-18)的表達,抑制腸道有害微生物的存在,減少因細菌過度生長導致的回腸黏膜損傷[36]。
膽汁酸調控腸道菌群組成和多樣性。小鼠飼料中添加CA,其盲腸中厚壁菌門的相對豐度由54.1% 增加至93.4%,擬桿菌門比例由30.7%減少至6.3%,與高脂飲食誘導的變化相似[37]。KURDI等[28]在乳酸菌和雙歧桿菌的體外試驗中發(fā)現,隨著CA(>4 mmol/L)和DCA(>0.4 mmol/L)濃度的升高,細胞膜被破壞,細胞中的內容物(如鉀離子)滲出增加,引起細胞死亡。
2.4 膽汁酸對免疫功能的調節(jié)作用膽汁酸能調節(jié)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研究表明,LCA的代謝產物可以在小鼠腸道固有層中抑制輔助性T細胞17(T helper cells 17,Th-17)、促進調節(jié)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的分化,調控Th-17細胞和Treg細胞的比例[38]。顏珊玲等[39]發(fā)現,日糧中添加2 g/kg HDCA能顯著提高仔豬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G含量,緩解斷奶應激引起的免疫損傷。
20世紀80年代,膽汁酸作為一種高活性的飼料乳化劑進入市場。2014年7月農業(yè)部2131號公告將其正式納入飼料添加劑的行列。在飼料中添加適宜劑量的膽汁酸有助于維持腸道和肝臟的健康,解決動物幼仔因肝臟發(fā)育不全,導致膽汁酸分泌不足的問題,有利于動物對脂肪吸收,促進飼料中脂質乳化為乳糜顆粒,進而促進動物生長發(fā)育。此外,膽汁酸的添加還能活化脂肪酶,促進膽汁的分泌,增強機體免疫。
3.1 膽汁酸在養(yǎng)豬生產中的應用近年來,隨著集約化養(yǎng)殖的發(fā)展,對母豬的繁殖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早期及超早期仔豬斷奶的方案被廣泛應用。哺乳期間仔豬主要通過母豬乳汁獲取營養(yǎng)和建立免疫。斷奶后,仔豬的營養(yǎng)來源由母乳轉變?yōu)轭w粒飼料,但因仔豬早期肝臟、腸道及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不能及時適應飼料、環(huán)境等因素的變化,極易造成斷奶應激[40]。斷奶應激會加劇膽汁酸分泌不足問題,影響仔豬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造成仔豬腹瀉、發(fā)育不良等問題[41-43]。添加外源性膽汁酸能緩解仔豬內源性膽汁酸分泌不足,增強仔豬對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激活脂肪酶,促進膽汁的分泌和排出,減少營養(yǎng)性腹瀉。
研究表明,早期斷奶仔豬按60 mg/kg體質量灌胃給予CDCA后,能促進GLP-1和GLP-2的分泌及抑制小腸細胞的凋亡,但不影響小腸的長度和質量[44]。李翠梅等[45]研究發(fā)現,仔豬飼糧中添加膽汁酸能顯著增加仔豬機體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仔豬免疫,代替金霉素等抗菌促生長劑,防止仔豬腹瀉,促進仔豬生長。SONG等[25]研究發(fā)現,飼糧中添加1 000 mg/kg的HDCA,顯著提高了斷奶仔豬飼料轉化率,上調回腸FXR的表達,抑制回腸組織中的增殖標記物PCNA和Cyclin D1的表達,改變糞便和血清中膽汁酸的代謝譜,間接影響腸上皮細胞的增殖。LIN等[46]研究發(fā)現,斷奶仔豬營養(yǎng)不良會導致次級膽汁酸(LCA和DCA)升高;體外試驗證實一定濃度的LCA(≥5 μmol/L)和 DCA(≥25 μmol/L)對豬腸道細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同時會抑制緊密連接蛋白相關基因和蛋白的表達,影響腸道屏障功能。以上研究表明,膽汁酸在仔豬生產中的應用效果差異較大。一方面,膽汁酸被發(fā)現能緩解仔豬早期膽汁酸分泌不足所導致的脂肪消化吸收障礙,增強脂肪酶活性,提高飼料轉化率,加強仔豬免疫功能,進而提高養(yǎng)殖生產中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有的膽汁酸增加能夠抑制豬腸道細胞增殖,損傷腸道屏障。因此在使用膽汁酸前需對其種類及劑量進行深入研究,以保證其有益作用的基礎上增加經濟效益。
3.2 在家禽上的應用隨著集約化養(yǎng)殖的發(fā)展,飼料中添加油脂有助于促進家禽生長,增加飼糧能量水平。而幼年家禽早期胃腸道功能發(fā)育不全,膽汁酸和脂肪酶分泌不足,日糧中添加油脂常出現乳化不全、消化吸收不良等問題。當攝入的能量大于需求時,機體脂肪沉積增多,會降低飼料轉化率,影響胴體品質,嚴重時會導致營養(yǎng)性腹瀉、脂肪肝、肝炎。膽汁酸是常用的脂肪乳化劑,添加外源性膽汁酸能乳化飼料中的油脂,促進家禽對飼糧中油脂的利用,提高飼料轉化率,降低飼養(yǎng)成本。
程偉偉等[47]和劉國成[48]的研究表明,日糧中添加的膽汁酸能顯著增加肉雞采食量、體質量、升高腿肌比重,改善肉雞胴體品質;顯著提高血漿中總蛋白、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此外還能提高熱應激下肉雞的免疫力,增強脂肪的分解代謝。李祥林等[49]的研究證明,膽汁酸能協(xié)同脂肪酶起作用,增強脂肪酶活性,提高白羽肉雞的采食量和生長速度,降低料重比,改善脂肪吸收利用率和糞便顏色。LAI等[50]研究表明,飼糧中添加60、80 mg/kg的膽汁酸均能增強肉雞的脂肪酶活性,增加脂肪吸收,改善其生產性能;此外還發(fā)現,膽汁酸能破壞細菌細胞膜,發(fā)揮殺菌作用。GE等[51]研究發(fā)現,AA肉雞在高脂飲食的基礎上飼喂膽汁酸(含70.67% HDCA、19.61%CDCA和8.00%HCA),21 d 時,體質量顯著提高,料重比降低;42 d時,腹脂率顯著降低,胸肌率和脂蛋白脂肪酶活性均有所提高。李元鳳等[52]研究發(fā)現,飼糧中添加300 mg/kg的膽汁酸不能促進櫻桃谷鴨生長發(fā)育,但能輔助脂肪酶作用,增強脂肪酶活性,降低料重比,改善胴體品質。PIEKARSKI等[53]研究發(fā)現,添加0.5%的CDCA可減少3周齡雞的采食量和體質量。以上研究表明,膽汁酸可能增強家禽脂肪酶活性,改善生長性能和胴體品質,提高熱應激下肉雞的免疫能力,也可能會降低幼仔雞采食量和體質量。故膽汁酸在不同種類以及不同時期對家禽的作用存在差異,需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以保證膽汁酸的使用效益。
膽汁酸在豬禽中的研究表明,膽汁酸具有調節(jié)機體免疫力、促進脂質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維持膽固醇動態(tài)平衡、減少高脂飲食脂質異常沉積、改善生長性能的作用,對機體抗菌、抗炎等功能也發(fā)揮著作用。在動物機體、體外試驗中均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在畜牧業(yè)中已有一定的應用,但目前存在膽汁酸的適宜添加量不確定、在機體的代謝機制研究不透徹、不同膽汁酸對不同時期、不同動物的影響不明確等問題。因此,仍需要對其進一步研究,探尋不同膽汁酸在不同動物機體的合理使用及其潛在機制,以期為膽汁酸在養(yǎng)殖生產中的應用提供新的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