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陽
父親生于1941 年,16 歲參加工作,在鷹潭鐵路局做勘探事務(wù),鐵路局一度解散,在靖安縣九嶺鎢礦采挖鎢砂。
1976 年,父親買好了木料、磚瓦,準(zhǔn)備蓋新房。父親有兄弟四人,當(dāng)時已分了家,二伯父家里窮,兒女又多,父親便把那些木料與磚瓦全給了他,二伯父家才有了新房子,木料與磚瓦的事父親一直只字不提。
我家的土房是在1979 年建成的,父親拆舊房時,把窗前兩株被泥墻掩埋的小棗樹挪栽在了溪邊,父親說:“樹是有靈性的。”這兩株棗樹后來長得有模有樣,葳葳蕤蕤,年年都開出細(xì)碎的白花,掛滿沉甸甸的紅果,每每看到這兩株棗樹我便情不能已。受父親影響,小時候我每年都種很多樹,梧桐、桉樹、香樟、桃、李、桑、枇杷、竹與松,有些樹已成了村莊的標(biāo)志。父親在外的時間多,與家人相聚的時間少,交流的機會自然也不多,那時寫信是父親與我們交流的重要方式。開始信是寄到大隊部,我讀小學(xué),想著父親的信,常會到大隊部去把墻壁上木箱里的信全拿出來翻上一遍又一遍;后來,我讀初中了,大舅在那兒教書,父親便把信寄在他那兒,讓他轉(zhuǎn)交給我?,F(xiàn)在我還保留幾封父親的信,藍(lán)字,白信封,寄信地點是“江西省靖安縣九嶺鎢礦茅公洞”。1984 年暑假,父親在家待了段時間,那年我高考落榜了,一天下午,種完了紅薯,我和父親留下來引水灌溉,夜深了,天上繁星點點,我躺在山坡上,父親對我說:“去補讀,一定要走出這片山?!蔽衣爮牧烁赣H的話,一年后考上了大學(xué)。
1987 年,父親決定回到家里,不再去淘挖鎢砂了,先在贛州張家圍一位堂兄的米粉廠里燒火做飯,父親做的飯菜很合人口味。此后,他拆過危房,幫人看管過倉庫。
父親大半生東奔西走,即便年歲大了,也還常為自己的家忙這忙那。父親不是木匠,可家里的臺、凳、箱子,都是他做的,鋸子、鉆子、刨子、斧子、錘子、鑿子、墨斗,他都有。我家的板凳有三種:一種是長木板凳,一種是稍矮的供一人坐的木板凳,一種是供小孩坐或大人洗菜洗衣服時坐的矮木凳。這些木凳,我們還在享用。還有竹具,我家的竹簍、竹籃、竹筐、簸箕、竹篩、竹筲都是他一手編的,父親沒有專門的篾刀,一把柴刀,在他手上可以運成風(fēng)。
父親臉皮薄。我初三那年,父親在家做米粉,米粉做好了,曬干了,母親說:“你爸不好意思去叫賣,你隨伯父去賣吧!”
我挑著大約50 斤的米粉,從家里過龍井到上元往返四十里路,1 斤米粉換1 斤大米,加1 角3 分錢,去的路上是50 斤,回的路上還是50 斤,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