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愛榮 遼陽市中心醫(yī)院新城醫(yī)院 (遼寧 遼陽 111000)
內容提要: 目的:探討超聲造影技術對老年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穩(wěn)定性分析。方法:將2017年3月~2019年12月本院50例老年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設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方法作分組設計,均實施超聲造影技術、計算機體層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檢查方法;以CT檢查方法的檢查結果為標準,分析超聲造影技術對老年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穩(wěn)定性。結果:超聲造影技術的軟斑塊檢出率、硬斑塊檢出率、鈣化斑塊檢出率、混合檢出率與超聲造影技術增強技術均無明顯差異性,P>0.05。超聲造影技術與超聲造影技術增強技術的軟斑塊檢出率、混合斑檢出率均無明顯差異性,P>0.05;超聲造影技術的硬斑塊檢出率、鈣化斑塊檢出率較超聲造影技術增強技術升高明顯,P<0.05。結論:對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實施超聲造影技術可以作出準確的頸動脈斑塊穩(wěn)定性情況評估、斑塊內部新生血管情況評估,并且可以實現(xiàn)實時無創(chuàng)檢查,能夠有效區(qū)別頸動脈斑塊的穩(wěn)定性,而且超聲造影技術具備良好的重復性,操作簡便,無創(chuàng)性,而且無需注射造影劑等優(yōu)勢,對于腎功能不全、造影劑過敏等患者更適用,能夠為臨床急性腦梗死診斷提供預測價值。
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是心腦血管事件誘發(fā)原因,由于人體頸部血管位置較表淺,因此可以利于臨床識別頸動脈斑塊性質,并及時開展心腦血管疾病早期預防[1]。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能夠使得冠狀動脈病變的程度以及范圍得到有效反映,是一個臨床常用的心血管事件預測指標。通過對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積極評估干預,可以實施早期有效治療干預措施,從而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有效降低[2]。超聲技術的重復性好,屬于無創(chuàng)檢查,而且簡單方便,能夠實現(xiàn)動態(tài)監(jiān)測等優(yōu)勢,因此被臨床應用于頸動脈斑塊性質、穩(wěn)定性的評估[3]。本文就探討超聲造影技術對老年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穩(wěn)定性分析作出如下簡述。
采用隨機數字表方法作分組設計,將2017年3月~2019年12月本院50例老年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設為研究工作對象。50例患者中:男性37例(占比率為74.00%),女性13例(占比率為26.00%);年齡63~88歲,平均(70.85±6.50)歲;體重指數:22.50~26.50kg/m2,平均(24.75±2.50)kg/m2;其中28例患者有吸煙史(占比率為56.00%),22例患者無吸煙史(占比率為44.00%);24例患者高血壓病史(占比率為48.00%),26例患者無高血壓病史(占比率為52.00%)。50例老年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此次研究工作的內容知情同意,且已經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患者均接受計算機體層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檢查方法、超聲造影技術;患者年齡60歲以上,且90歲以下;患者配合依從性、主動性良好。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類型心臟疾病如心肌擴張患者、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等;合并嚴重肝功能不全患者、外周血管病變患者、惡性腫瘤患者等;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急慢性感染患者、血液疾病患者等。
不穩(wěn)定斑塊又稱為“易損斑塊”,主要病理特征是脂質核大、纖維帽薄、斑塊內出血和表面潰瘍、炎癥細胞浸潤和豐富新生血管形成。其中斑塊內新生血管可導致斑塊進展和破裂,是斑塊不穩(wěn)定的重要指標之一。新生血管的形成與缺氧和炎癥反應誘發(fā)刺激有關,斑塊內新生血管作為一個連接間隙,可促進炎癥細胞、脂質和紅細胞聚集,導致斑塊體積增大;并可引起斑塊內出血和斑塊破裂,最終導致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或腦卒中等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研究表明,斑塊內新生血管增生程度與斑塊內出血和炎細胞浸潤程度相關,是引起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病因[7]。在一項前瞻性研究中,董軍鍵等[8]將頸動脈內膜剝脫后斑塊進行免疫組化分析,病理組織學顯示斑塊內血管密度與隨訪發(fā)生的腦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明顯相關,斑塊內血管密度越高,隨訪3年時的腦血管事件發(fā)生率亦越高??梢?,斑塊內新生血管是評估斑塊穩(wěn)定性的重要預測因子。
所有老年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均接受超聲造影技術、CT檢查方法。
超聲造影技術:檢查順序從頸總動脈,到頸總動脈分叉處,到頸外動脈,再到頸內動脈;探討選擇9L線陣探頭,調整探頭頻率為2.40~10.00,仔細觀察患者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情況,并詳細記錄斑塊位置、斑塊大小、頸動脈內中膜厚度;確定清晰圖像顯示斑塊情況,將造影劑經肘前靜脈彈丸式推注;完成注射后,操作者啟動實時超聲造影,并仔細觀察、詳細記錄超聲造影圖像,結合斑塊二維圖像回聲特點,劃分為軟斑塊、硬斑塊、鈣化斑塊、混合斑塊;所有動態(tài)成像過程資料均統(tǒng)一存于主機硬盤,并且作為圖像實時動態(tài)分析指標。
CT檢查方法:掃描參數調整:層厚為1.0mm,層間距為0.5mm;首先將60~80非離子型碘海醇造影劑經肘前靜脈彈丸式注射;選擇頸動脈分析軟件對頸動脈斑塊進行分許,并且需注意避免附近管腔、動脈鄰近脂肪組織,從而有效預防造成誤差;檢測混合斑塊過程中,需保證非鈣化組織含40.00%,從而有助于減低鈣化灶偽影所影響;斑塊密度即最小CT值。
分析所有老年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兩種檢查方法的動脈硬化斑塊檢出數量、檢出率;超聲造影技術的不同性質動脈硬化斑塊檢出數量、檢出率。
所得數據經SPSS23.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超聲造影技術的軟斑塊檢出率、硬斑塊檢出率、鈣化斑塊檢出率、混合塊檢出率均與CT檢查方法無明顯差異性,P>0.05,見表1。
表1.兩種檢查方法的動脈硬化斑塊檢出數量、比較(n)
超聲造影技術的軟斑塊檢出率、混合斑檢出率均與超聲造影技術增強技術無明顯差異性,P>0.05;超聲造影技術的硬斑塊檢出率、鈣化斑塊檢出率明顯高于超聲造影技術增強技術,有明顯差異性,P<0.05,見表2。
表2.超聲造影技術的不同性質動脈硬化斑塊檢出數量、分析(n)
腦血管疾病的主要誘發(fā)因素包括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結構以及成份。其中,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結構不穩(wěn)定的斑塊容易造成血栓阻塞動脈管腔的破潰、脫落等不良情況。而且不穩(wěn)定斑塊多表現(xiàn)為不規(guī)則性,個別可伴有潰瘍斑、纖維帽薄弱、裂隙現(xiàn)象;斑塊內部可見出血情況、富含脂質、新生血管豐富等,其發(fā)生原因以血管破裂導致為主[4]。一直以來,頸動脈粥樣硬化均被作為發(fā)生腦血管疾病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而且目前腦卒中已逐漸成為國內的第一大致死疾病類型,其中,缺血性病變發(fā)生率占70.00%。臨床以往對于管腔狹窄程度加強重視,而近幾年來,在腦缺血性病變發(fā)生中,頸動脈斑塊穩(wěn)定性在臨床診斷中也越來越重視。相關研究學者認為,頸動脈斑塊數量并非最重要影響因素,而頸動脈斑塊性質、成分方為危險性決定性因素。臨床目前針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檢查評估影像技術較多,雖然大多數臨床學者認為DSA、IVUS及CTA可以應用于臨床評價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性質的“金標準”,但是上述技術均存在花費較多、檢查時間較長及有創(chuàng)檢查,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存在一定臨床限制[5]。
超聲檢查方法屬于無創(chuàng)性檢查手段,被廣泛運用于臨床工作中,且常常作為初步檢查頸動脈硬化方法。隨著超聲造影技術不斷發(fā)展進步,可提升超聲檢查斑塊內新生血管檢測能力,進而可以作用于斑塊穩(wěn)定性檢測中[6]。超聲檢查結果顯示,低回聲斑塊及混合回聲斑塊的腦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更高,當回聲越低表示內部的性反應越加強烈,并且新生血管越豐富。對頸動脈斑塊性質、成分作分析得知,可以劃分為穩(wěn)定型與易損型。穩(wěn)定型即脂質比較少而且纖維帽比較厚,不穩(wěn)定型則脂質比較大而且纖維帽比較薄,此類型斑塊容易受破損,并且破損后隨著血液流動,進而發(fā)生血管栓塞[7]。超聲顯像技術可以使得血管及周圍組織成像清晰度提高,更利于病變情況顯示。超聲顯像技術目前被作為斑塊內新生血管及評估斑塊穩(wěn)定性的臨床診斷重要依據,雖然如此,但是超聲顯像技術需要給予患者注射造影劑,從而使得增加腎臟負擔風險、影劑腎病風險增加。超聲造影技術為一項新型超聲顯像技術,能夠清晰顯像組織內部的低速血流情況,使得背景組織信息有效消減,利于極低速血流顯像的敏感度全面提高;而且超聲造影技術具備眾多優(yōu)勢,如不需造影劑、重復性好、無創(chuàng)性等,具有更廣泛適用范圍[8]。
此次研究結果得知,超聲造影技術與CT檢查方法的斑塊數量檢出率均無明顯差異性;但是對于軟斑塊、硬斑塊、鈣化斑塊、混合斑塊這四類型斑塊比較而言,硬斑塊檢出率、鈣化斑塊檢出率則相對較低。而臨床目前對于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進行臨床診斷以及臨床治療評估過程中,超聲造影檢查方法被廣泛性應用,并且臨床相關學者也進行大量的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的超聲造影檢查評價應用效果[9]??傮w而言,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評價中的超聲造影檢查效果良好,與此同時,也會出現(xiàn)某些因素所影響,其中以超聲探頭掃描范圍限制作為最主要因素,并且包括掃描區(qū)域定位可因吞咽動作而受影響,并且斑塊成分衰減差異容易出現(xiàn)造影增強顯示影響等。上述因素可造成不利的超聲造影檢查結果影響,更會容易出現(xiàn)應用偏差。在評估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斑塊穩(wěn)定性當中,超聲造影檢查對于臨床治療效果起到重要的評估作用。雖然目前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臨床應用超聲造影檢查過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但是也起到十分顯著的效果,并且隨著現(xiàn)今臨床超聲影像學技術的持續(xù)發(fā)展進步,超聲造影檢查技術手段也隨之不斷完善、不斷成熟,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的臨床診治中,該技術手段必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0]。
綜上所述,此次研究結果得知,通過超聲造影技術可以較好的進行定性分析斑塊,以及判斷其穩(wěn)定性,從而對于臨床預防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起到重要作用價值,能夠作為缺血性腦病的臨床預防、臨床診治可靠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