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延燕
(山東省泰安市中醫(yī)醫(yī)院耳鼻喉科,山東 泰安 271000)
耳、鼻、喉是人體的重要器官,若出現(xiàn)病變多實施手術治療[1],但手術屬于有創(chuàng)操作,對患者機體造成的創(chuàng)傷及應激反應較重[2],且會增加術后感染風險,不利患者術后康復,故依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開展前瞻性護理尤為重要[3]??焖倏祻屯饪评砟钍墙陙碓谂R床廣泛應用的新型醫(yī)療理念,可促使患者盡早康復[4],而前瞻性護理可全面了解、評估患者病情,及時制訂應對護理方案,有效做到防患于未然[5],積極做到“未病先防”的原則,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下實施前瞻性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促使其盡早康復[6],但臨床針對該護理的研究文獻較少。鑒于此,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為例,探究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耳鼻喉疾病手術患者前瞻性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耳鼻喉疾病手術患者86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接受耳鼻喉手術治療。②18歲<年齡<68歲。③意識清晰、溝通能力正常。④依從性良好,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協(xié)議書。⑤年齡、病因及文化水平等資料完善。排除標準:①合并晚期惡性腫瘤,其生存周期<2年者。②合并嚴重肝、腎、肺等器官功能缺損者。③術前3 d內(nèi)接受抗生素藥物治療者。④患有全身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及血液疾病者。⑤患有肺結核等傳染病者。⑥患有精神疾病、智力缺損及認知障礙者。⑦患有發(fā)聲、聽力等溝通障礙者。采用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3例。對照組實施前瞻性護理,男23例,女20例;年齡20~66歲,均齡為(45.26±4.26)歲;病因:慢性扁桃體炎、鼻竇炎、鼻息肉、化膿性中耳炎分別16、11、6、10例;文化水平:高中及高中以下、大專及本科、本科以上分別為22、16、5例。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干預,男24例,女19例;年齡21~65歲,均齡為(45.76±4.53)歲;病因:慢性扁桃體炎、鼻竇炎、鼻息肉、化膿性中耳炎分別為17、10、7、9例;文化水平:高中及高中以下、大專及本科、本科以上分別為21、15、7例。兩組上述資料對比無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患者前瞻性護理。護理人員積極配合主治醫(yī)師治療,做好術前準備,進行健康宣教,密切監(jiān)測患者病情,行抗感染及鎮(zhèn)痛處理。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干預,內(nèi)容如下。①術前:a.心理疏導,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內(nèi)心感受,傾聽其主訴,耐心說明積極配合手術治療的目的及必要性,講解其療效及治療流程,分析臨床成功案例,幫助患者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耐心解答其疑問,針對性的疏導患者負面情緒,促使其積極配合[7]。b.術前準備,囑咐患者術前6 h禁食,術前2 h禁飲,術前1 h服用抗生素藥物,并提前準備手術相關用品,熟悉手術相關操作步驟[8]。②術中:依據(jù)患者實際情況追加抗生素,并輔助醫(yī)師完成手術操作[9]。③術后:a.基礎預防性護理,定時檢查患者的血常規(guī)及生化指標,隨時注意患者炎性細胞水平。同時注意,患者切口處的感染情況,因該部位血供豐富,血流較快,血管壁滲透性及炎性活化因子滲出增加,極易發(fā)生感染,故需時刻注意切口敷料滲血及滲液等情況,選擇透氣較好的紗布,嚴格遵循無菌操作,保持切口清潔、干燥,積極預防感染發(fā)生[10]。b.預防性護理,全面評估患者病情,若在術后2~3 d患者的體溫升高但<38.5 ℃,均屬于正?,F(xiàn)象,但若術后體溫出現(xiàn)高于37 ℃,需警惕是否發(fā)生感染,并依據(jù)患者體溫進行降溫處理。觀察切口周圍顏色是否泛白或出現(xiàn)紅腫,注意是否滲出膿性分泌物,判定切口感染情況,需及時進行清創(chuàng)處理,實施抗生素輔助治療。若患者術后有無力、關節(jié)及肌肉酸痛、呼吸困難等全身癥狀,在排除其他因素后,考慮是否有感染發(fā)生,若有需采用細菌培養(yǎng)方法確定病原菌種類,遵醫(yī)囑實施特異性抗生素,若感染控制效果不佳,需警惕繼發(fā)真菌感染[11]。c.生活護理:注意患者飲食,保持飲食營養(yǎng)均衡,嚴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術后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保持循序漸進,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12]。
1.3 觀察指標
1.3.1 遵醫(yī)行為 評估患者遵醫(yī)囑情況,若患者可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按時用藥、進食為完全依從;護理人員或家屬督促完成相關治療與護理為部分依從;未滿足上述標準,甚至存在抗拒心理為不依從。完全依從與部分依從之和為總依從率[13]。
1.3.2 負面情緒 以我院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其中,SAS以50分為界,SDS以53分為界,分數(shù)越高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越重[14]。
1.3.3 臨床相關指標 記錄患者抗生素使用與住院時間、知識掌握度(以我院自擬問卷評估患者對自身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全為選擇題,滿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知識掌握度越佳)[15]。
1.3.4 生活質(zhì)量 采用我院常用生活質(zhì)量問卷評估,主要是針對患者睡眠質(zhì)量、生活樂趣、社會功能及軀體癥狀4個方面評估,每項25分,分數(shù)與生活質(zhì)量成正比[16]。
1.3.5 護理滿意度 以我院自擬問卷調(diào)查,患者依據(jù)護理舒適度進行打分,滿分100分,其中非常滿意(90~100分)、滿意(60~89分)、不滿意(0~59分)。非常滿意率與滿意率之和為總滿意度[17]。
1.3.6 感染例數(shù) 記錄患者感染發(fā)生例數(shù)。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以SPSS22.0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遵醫(yī)行為比較 觀察組總依從率為93.02%(40例),對照組為74.42%(32例),觀察組總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5.460,P<0.05)。見表1。
表1 兩組遵醫(yī)行為比較[n(%)]
2.2 兩組干預前后的SAS、SD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SAS、SDS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上述評分均下降,且觀察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的SAS、SDS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的SAS、SDS評分比較(分,±s)
注:a與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nSAS評分SDS評分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4356.32±3.2143.52±3.22a55.68±3.2642.68±3.22a觀察組4357.65±3.4436.56±3.45a55.79±3.5636.79±3.46a t值1.8549.6710.1498.172 P值0.0670.0000.8820.000
2.3 兩組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及知識掌握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抗生素使用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而知識掌握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及知識掌握度評分比較(±s)
表3 兩組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及知識掌握度評分比較(±s)
組別n抗生素使用時間(d)住院時間(d)知識掌握度評分(分)對照組437.65±2.366.85±1.3262.32±4.21觀察組434.11±2.133.26±1.1274.59±6.22 t值7.30213.59910.713 P值<0.05<0.05<0.05
2.4 兩組干預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生活質(zhì)量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干預前后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分,±s)
注:a與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n睡眠質(zhì)量生活樂趣社會功能軀體癥狀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對照組 43 46.53±4.26 75.65±4.72a 46.85±4.65 75.86±4.76a 46.76±4.55 75.68±4.78a 46.58±4.52 75.82±4.66a觀察組 43 46.85±4.22 82.65±4.77a 46.59±4.62 83.65±4.75a 47.56±4.52 83.66±4.75a 46.85±4.57 82.65±4.66a t值0.3506.8400.2607.5960.8187.7650.2756.796 P值0.7270.0000.7950.0000.4160.0000.7840.000
2.5 兩組滿意度與感染率比較 觀察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感染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滿意度與感染率比較[n(%)]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文化素質(zhì)的不斷提升,對臨床護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18-23],故護理理念逐漸向“以患者為中心”轉(zhuǎn)變[19],且耳鼻喉部位的解剖結構較復雜,其治療及護理的難度較大,而手術治療的創(chuàng)傷較大,易發(fā)生感染,繼而影響患者預后[20,24],故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積極緩解患者負面情緒,預防術后感染發(fā)生是其關鍵[21,25]。
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總依從率為9 3.0 2%(4 0 例),對照組為7 4.4 2%(3 2 例),觀察組總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5.4 6 0,P<0.05)。干預前兩組SAS、SDS評分比較無差異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SAS、SDS評分均下降,且觀察組SAS與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抗生素使用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而知識掌握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前兩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無差異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的各項生活質(zhì)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我們不難看出,與對照組比,觀察組總依從性及總滿意度較高,SAS與SDS評分較低,生活質(zhì)量顯著改善,知識掌握度提升,住院時間較短,感染率較少,表明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前瞻性護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感染率發(fā)生,提高患者滿意度,改善其負面情緒,提高生活質(zhì)量,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顯著改善患者預后。分析其原因,基于患者針對性心理疏導,可有效改善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積極宣教疾病治療相關知識,可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掌握度[22,26-29],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且嚴格遵循無菌操作,有效預防感染發(fā)生,重視術后康復,給予飲食指導,促使患者抵抗力提升,減少感染發(fā)生,縮短抗生素使用時間,促使其盡早康復,其效果顯著,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30-31]。
綜上所述,給予耳鼻喉疾病手術患者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前瞻性護理有效改善患者預后,縮短住院時間,提高生活質(zhì)量,值得在臨床大范圍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