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慧敏,鄒細紅,鮑智穎,曾 斐,謝桂娟
(韶關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廣東韶關512000)
老年患者自理能力有限,如老年吞咽障礙患者常因誤吸出現(xiàn)嗆咳、肺部感染等情況,嚴重可引起窒息和死亡,故需要陪護人員照顧[1]。陪護人員不僅為家屬提供方便,也可解決醫(yī)院護士不足的問題,減輕護士的工作強度、提高護理質量。但陪護人員存在年齡結構差異大、缺乏工作責任心、工作流動性大、整體受教育程度低、基礎護理技能不足等問題,影響患者康復,所以幫助陪護人員了解更多誤吸急救知識、安全進食方法尤為重要[2-3]。目前,對陪護人員的護理干預主要是采取多種形式的護理知識教育。思維導圖可將繁復的臨床護理工作、管理、教學變得條理清晰,從而提高臨床護理工作效率、增強教學效果及管理能力,間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4]。而情景模式型健康教育具有提高學習熱情、增強分析能力等特點,可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5]。本研究主要探討思維導圖聯(lián)合情景模式在老年患者陪護人員防誤吸教育中的應用效果,以期為預防老年吞咽障礙患者誤吸護理提供指導?,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5月1日~2021年7月1日老年吞咽障礙患者的92名陪護人員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每名陪護人員照顧1例患者;②每天照顧患者時間≥6 h;③有接收微信平臺推送信息的移動終端,使用微信者;④所陪護的患者年齡≥65歲,功能性經(jīng)口攝食量表(FOIS)分級4~7級。將陪護人員隨機分為對照組42名和研究組50名。對照組男22名、女20名,年齡42~56(49.12±5.36)歲;受教育程度:小學20名,初中15名,高中及以上7名。研究組男27名、女23名,年齡41~58(49.33±5.17)歲;受教育程度:小學26名,初中15名,高中及以上9名。兩組陪護人員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原則,且患者、家屬對本研究知情,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防誤吸教育,具體如下。①指導運用洼田試驗方法評估患者的吞咽情況,以減少誤吸發(fā)生的風險。②指導陪護人員為患者選擇合適的食譜、餐具、正確的進食體位等,進食體位可為坐位或半坐臥位。③恰當?shù)倪M食方法??刂七M食速度,確定患者完全吞咽后再進食;給予足夠的進食休息時間,避免在咳嗽情況下進食;食物需要送進患者的舌中間部位,而不能過深或過淺,進食時食物放在健側舌后部或健側頰部;進食前,囑患者吸氣,吞咽時需要閉氣,防止食物誤吸;進食后勿立即躺平,應保持原位置30~60 min,防止躺下后發(fā)生誤吸;進食30 min內勿翻身。④指導陪護人員觀察誤吸發(fā)生的表現(xiàn),告知誤吸產(chǎn)生的嚴重后果,并進行相關健康知識教育、發(fā)生誤吸后應急處理辦法。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思維導圖聯(lián)合情景模式的防誤吸教育,借助思維導圖實施個性化護理,具體如下。①制訂思維導圖。成立老年患者防誤吸質量持續(xù)改進質控小組,由1名主治醫(yī)生、1名副主任護師、1名受過專業(yè)培訓的老年專科護士、2名責任護士、1名康復科技師組成,依照《中國吞咽障礙評估與治療專家共識(2017年版)》[6],經(jīng)防誤吸持續(xù)改進質控小組成員討論后,從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制訂防誤吸方案、審定防誤吸內容、設計防誤吸思維導圖等。②培訓:培訓全科9名護士,護士長主講思維導圖簡介、形成背景,如何運用思維導圖對陪護人員進行健康教育。③考核:護士長對全體護士進行思維導圖理論知識培訓后統(tǒng)一考核,保證所有參與該研究醫(yī)護人員的同質性。④實施:a.借助思維導圖向陪護人員行防誤吸知識教育,講解患者目前的吞咽情況、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如何安全進食,取得陪護人員的積極配合。b.情景模式演示操作,為確保陪護人員全面掌握防誤吸的相關知識,責任護士結合思維導圖向陪護人員進行安全進食的演示操作,包括進食前后體位的選擇、進食方法、發(fā)生嗆咳后的處理方式等。制作成微視頻,向陪護人員每周推送微視頻2次,護理人員演示完成后,可要求陪護人員自行演示1遍,并及時糾正演示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c.建立微信群。由防誤吸持續(xù)改進質控小組建立微信群,要求觀察組患者、家屬、陪護人員加入微信群,通過該群向患者、家屬及陪護人員推送患者預防誤吸的相關資料等。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干預后兩組陪護人員不良護理行為發(fā)生情況,包括隨意選擇進食體位、催促進食、進食后平臥、隨意選擇食物。②統(tǒng)計兩組陪護人員防誤吸相關知識知曉率,由責任護士評價,相關知識包括吞咽障礙表現(xiàn)、誤吸表現(xiàn)、進食環(huán)鏡要求、進食體位要求、進食方法、時間要求、食物種類選擇要求、進食后體位和活動要求、嗆咳和窒息表現(xiàn)、窒息簡易急救等,其中正確率>60%為知道,正確率30%~60%為基本知道,正確率<30%為不知道;知曉率(%)=(知道例數(shù)+基本知道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③比較兩組干預后誤吸發(fā)生情況,進食期間給予患者右手示指佩戴指夾式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儀,觀察并連續(xù)記錄每例患者3 d每日三餐的進食情況,由2名責任護士同時判斷是否出現(xiàn)以下癥狀:吞咽中或吞咽后有刺激性嗆咳,進食過程中發(fā)音異常,進食后出現(xiàn)呼吸困難、氣喘、血氧飽和度下降≥3%,進食后患者面色和唇色發(fā)紺、窒息。由研究者本人分別記錄上述癥狀,3 d內上述任意癥狀出現(xiàn)≥1次,即判斷為發(fā)生誤吸。④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營養(yǎng)狀況,包括甘油三酯(TG)、血清白蛋白(ALB)、總膽固醇水平(TC)、體質量指數(shù)(BMI),其中TG、ALB、TC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⑤比較干預前后兩組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QOL-74)[7]進行評估,包括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軀體功能4個維度,每個維度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2.1 兩組陪護人員干預后不良護理行為發(fā)生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陪護人員干預后不良護理行為發(fā)生情況比較
2.2 兩組陪護人員防誤吸相關知識知曉情況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陪護人員防誤吸相關知識知曉情況比較
2.3 兩組干預后誤吸發(fā)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出現(xiàn)誤吸8例,誤吸發(fā)生率為19.05%;研究組出現(xiàn)誤吸2例,誤吸發(fā)生率為4.00%。兩組誤吸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755,P=0.029)。
2.4 兩組干預前后營養(yǎng)狀況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營養(yǎng)狀況比較
2.5 兩組干預前后GQOL-74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GQOL-74評分比較(分,
誤吸是指進食到口、咽部的食物未能及時下咽或吐出而進入到氣管中,從而刺激氣道引起嗆咳,甚至窒息,老年患者由于生理上病變導致誤吸發(fā)生率較高,且吞咽功能障礙會增加患者進食與飲水的誤吸風險,提高窒息病死率[8-9]。老年患者常存在認知功能下降、記憶力減退等問題,導致傳統(tǒng)的健康教育無法有效幫助患者構建正確的理論知識體系,故對患者的陪護人員進行防誤吸健康教育尤為關鍵[10]。目前,對陪護人員多采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方式,由于未充分考慮陪護人員的受教育程度、綜合素質方面的差異,難以達到預期的健康教育效果[11]。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不良護理行為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相關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P<0.01),說明思維導圖聯(lián)合情景模式可提高老年患者陪護人員的防誤吸健康教育成效。究其原因:傳統(tǒng)教育以文字為主,內容詳細但缺乏趣味性,且對受教育程度較低人員來說,理解接受難度大,導致對教育內容一知半解,從而產(chǎn)生錯誤認知[12]。而思維導圖能解決上述問題,將各種概念、觀點及關聯(lián)轉變?yōu)榫哂懈叨冉M織性的圖像,利用圖形、色彩效果,吸引注意力,具有條理清晰、一目了然、層次清晰等優(yōu)點,重點突出,陪護人員可隨時查閱,有利于理解記憶,更加方便迅速的應用[13]。常規(guī)健康教育對部分陪護人員效果較好,但對缺乏醫(yī)學常識人員而言,接受程度有限;情景模式型健康教育是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形象、具體生動的情境,使患者更好地掌握健康教育內容,并加深健康教育內容的記憶,此外,場景形象可刺激患者的感官,以提升對教育內容的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14]。研究組干預后誤吸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思維導圖聯(lián)合情景模式可降低老年患者誤吸發(fā)生率。本研究從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制訂防誤吸方案、審定防誤吸內容,以責任護士結合思維導圖向陪護人員進行安全喂食的演示操作等。此外,護理人員在微信群向患者、家屬及陪護人員推送防誤吸的相關資料,使陪護人員掌握更多的疾病相關知識,且健康教育能夠提高陪護人員的護理意識、誤吸的危害性,從而降低患者誤吸事件發(fā)生率[15]。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TG、ALB、TC、BMI及GQOL-74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P<0.01),提示在老年患者陪護人員防誤吸教育中應用思維導圖聯(lián)合情景模式,可改善患者的營養(yǎng)狀況、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