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 芳,王麗杰
(河南中測技術檢測服務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
我國最新國家標準方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shù)測定》(GB 4789.2—2016)[1]規(guī)定菌落總數(shù)是指食品檢樣經(jīng)過處理,在一定條件下(如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溫度和培養(yǎng)時間等)培養(yǎng)后,所得1 g(或1 mL)檢樣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總數(shù)。
食品中菌落總數(shù)測定是用來判定食品被細菌污染的程度的標志,它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wèi)生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食品衛(wèi)生質量的優(yōu)劣[2-3]。通過測定菌落總數(shù),可以觀察其在食品中的生長繁殖變化,為市場監(jiān)督管理評價,提供重要依據(jù)。所以,測定食品中的菌落總數(shù)意義重大。目前,國內食品微生物實驗室均按照國家標準GB 4789.2—2016來檢測菌落總數(shù)。在日常檢測時,因受多種因素的干擾,影響到檢測數(shù)據(jù)及結論的準確性、可靠性。
2018年9月1日實施《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CNAS—CL01:2018)[4]。新版準則中對方法驗證的實施從崗位職責的設置、人員能力的要求、人員授權,到技術能力的驗證提出了明確要求。然而很多實驗室在實施方法驗證過程中,由于對準則理解不透徹,對方法驗證概念及技術操作的理解不全面,導致其在實施方法驗證過程中存在很多不足,因而不能準確完成方法驗證,無法滿足認可準則的要求或檢測標準方法的要求[5]。因此需對檢測方法進行驗證,排除干擾因素,提供客觀數(shù)據(jù),以證明實驗室可以準確使用該檢測方法,確保所用方法的可行性。
1.1.1 樣品和標準菌株
取3種不同基質樣品:大辣棒(調味面制品)、蛋白固體飲料、多維三合一核桃粉(經(jīng)滅菌處理,樣品空白默認為0),分別標記為Y1、Y2、Y3;大腸埃希氏菌(ATCC 29522)作為人工污染菌株,購買于山東拓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附有質量檢測報告),菌種驗收合格。
1.1.2 培養(yǎng)基及試劑
平板計數(shù)瓊脂(Plate Count Agar)(青島海博)、含225 mL的0.85%生理鹽水均質袋(青島海博)。
按照(GB 4789.28—2013)表E.1對平板計數(shù)瓊脂進行技術性驗收,大腸埃希氏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6538)、枯草芽孢桿菌(ATCC6633)半定量值G分別為12、10、10,滿足G≥6,培養(yǎng)基技術驗收合格,滿足培養(yǎng)基使用需求。
YXQ-70A立式壓力蒸汽滅菌鍋(上海博迅實業(yè)有限公司醫(yī)療設備廠);BSC-1500IIA2-X 生物安全柜(濟南鑫貝西生物);SPX-250B-Z 生化培養(yǎng)箱(上海博迅實業(yè)有限公司醫(yī)療設備廠);HN-08拍打式無菌均質器(上海汗諾儀器有限公司)。
儀器設備校準機構:方圓檢測認證有限公司,具有校準、檢測資質;儀器設備校準、檢測結果符合使用標準要求。
1.3.1 樣品制備
(1)菌液的制備。挑取大腸埃希氏菌標準菌株(ATCC29522)磁珠于10 mL腦心浸出液(Brain Heart Infusion,BHI)中,36 ℃培養(yǎng)18~24 h,待用。
(2)稀釋液對照組制備。取10 mL的2.4.1中菌液加入90 mL生理鹽水中,混勻,進行10倍系列稀釋。
(3)樣品驗證組制備。取25 g樣品Y1、Y2、Y3加入225 mL生理鹽水中,均質混勻。
1.3.2 稀釋液對照組
分別取1.3.1中的10倍系列稀釋度中的10-3~10-6樣液各1 mL,注入兩個平皿中,同時移取稀釋液作空白對照。及時將冷卻至46 ℃的PCA培養(yǎng)基15~20 mL傾注平皿,并呈8字形晃動平皿使樣液混合均勻。置水平臺面待培養(yǎng)基完全凝固,倒置放入36 ℃培養(yǎng)箱中進行培養(yǎng),重復測定6次數(shù)據(jù),測定結果見表1。
1.3.3 樣品驗證組
分別取1.3.1中的10倍系列稀釋度中的10-3~10-6樣液各1 mL,注入兩個平皿中,再在平皿中注入1.3.1中10倍系列稀釋度中的10-3~10-6樣液各1 mL,每個稀釋度注入兩個平皿,同時移取稀釋液作空白對照。及時將冷卻至46 ℃的PCA培養(yǎng)基15~20 mL傾注平皿,并呈8字形晃動平皿使樣液混合均勻。置水平臺面待培養(yǎng)基完全凝固,倒置放入36 ℃培養(yǎng)箱中進行培養(yǎng)。重復測定6次數(shù)據(jù),測定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選取菌落數(shù)在30~300的平板,計算平板菌落數(shù)平均值,依據(jù)GB 4789.2—2016中7.1.2進行計算。對照組和樣品組Y1、Y2、Y3稀釋度10-5與10-6呈現(xiàn)梯度稀釋倍數(shù)關系,符合相關要求。
表1 不同稀釋度的樣品菌落數(shù)表(單位:CFU·g-1)
環(huán)境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結果如表2。實驗室為萬級無菌室,設有恒溫恒濕設施,結果表明,符合《實驗室質量控制規(guī)范 食品微生物檢測》(GB/T 27405—2008)的標準要求。
表2 無菌間環(huán)境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表
樣品驗證組與對照組估計偏差R計算公式為
式中:R為估計偏差;A為對照組菌落數(shù),CFU·g-1;B為樣品驗證組菌落數(shù),CFU·g-1。
計算R1、R2、R3的估計偏差分別為0.017 7、0.049 2、0.064 5,以上R均<0.5,符合RB/T 033—2020規(guī)定偏差要求。
按全程序對稀釋對照組和樣品驗證組Y1、Y2、Y3平行測定6次,測定及統(tǒng)計結果見表1,精密度驗證結果見表3。以上結果表明,稀釋液對照組和樣品驗證組Y1、Y2、Y3相對偏差均小于10%,滿足實驗要求。
表3 精密度驗證結果表
本實驗室人員、儀器設備設施、培養(yǎng)基、試劑、菌種和環(huán)境條件等實驗條件均滿足《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CNAS—CL01:2018)要求。通過對不同基質樣品人工污染,進行菌落總數(shù)的檢測,驗證結果表明,估計偏差、精密度、梯度線性等滿足標準方法要求;標準方法可操作性強,滿足實驗要求。驗證結論:本檢測機構有能力滿足開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shù)測定》(GB 4789.2—2016)檢測的各項要求,可以開展此項檢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