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森
摘 要:縱觀信息技術在演出藝術領域的應用與發(fā)展,不是將原有的藝術形式進行推翻重建,而是為其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將傳統(tǒng)的演藝形式進行“武裝”,使其應用性大大增加,將導演的構思更為完整的展現在觀眾面前,使其藝術形式更為多樣。豐富的藝術表現形式注定將時代文化推向新的頂峰,甚至將“老舊”的藝術賦予新的生命、理解與含義,使其再度繁榮。
關鍵詞:信息技術;應用表現;舞臺美術設計
一、信息技術在舞臺美術設計中的應用表現
自古以來,舞美設計就善于吸收和利用技術手段,例如,蠟燭的使用使戲劇演出從室外走進了室內,滑輪的使用讓舞臺畫面獲得了縱深空間的視角轉換能力,轉臺的發(fā)明至今仍幫助著諸多設計師實現戲劇時空的轉換等等,諸如此類的例子數不勝數??梢哉f,舞臺設計思維的發(fā)展與技術的更新時時相伴,新技術在啟發(fā)舞臺美術設計的同時,也會不斷更新自身的產業(yè)發(fā)展。由于本文篇幅有限,所以本章節(jié)主要簡述LED自顯屏技術、投影技術、全息投影技術三種技術形式在舞臺美術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二、信息技術對舞臺美術設計的影響
(一)突破舞臺時空的局限性
傳統(tǒng)的舞臺美術設計主要通過繪制透視布景的方式來組織舞臺空間,停留在二維畫面的空間觀念,這不僅反映了當時的舞臺僅僅只是作為一個表演場地而存在,并沒有參與到實際演出創(chuàng)作中,也反映了當時科技發(fā)展的局限性。舞臺美術即是視覺藝術也是時間與空間藝術的結合體。戲劇的敘事方式依靠舞臺時空的轉換得以實現,舞臺美術不同的時空處理方式,最后所呈現的精神內涵往往不盡相同。在傳統(tǒng)的舞臺美術創(chuàng)作中,如果想要達到真實的布景效果,往往需要在換景上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時中間還需要中場休息,觀演體驗差,且呈現的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二)加強舞臺設計的表現力
傳統(tǒng)的舞臺美術設計由于形式簡單,制作工藝和呈現效果過于單一,且缺乏與表演和劇情之間的互動關聯(lián),有時不能滿足舞臺演出的需求。而信息技術的出現,加強了舞美設計的表現力,賦予了舞臺美術設計師更多的表現形式,使以往難以通過實物傳遞的戲劇情節(jié)在虛擬影響的畫面中得以展現,從而延伸了人物心理變化的復雜性與文本在戲劇表現上的張力。在傳統(tǒng)的舞臺美術設計中,如果想要在舞臺上展現角色書寫時的情感流露只能通過提前繪制好的景片搭配音效效果展現出來,呆板且毫無新意,觀眾很難真正走進角色的內心世界。當舞臺信息技術出現后,整個過程都可以以動態(tài)的形式展現在觀眾眼前。
(三)深化舞臺氛圍營造
在傳統(tǒng)戲劇演出中,僅僅依靠演員的表演、傳統(tǒng)的布景方式以及觀眾的想象力,以此達到舞臺氛圍的傳遞。現如今,信息技術的介入使舞美設計在舞臺氛圍營造方面得到極大的滿足,在營造舞臺意境,豐富舞臺表達形式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三、信息技術在舞臺美術設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輕理論重實踐
舞臺美術在不斷吸收信息技術所帶來的藝術手段之余,也需要承襲、發(fā)揮傳統(tǒng)舞臺美術設計的精華,為當代舞臺美術設計打造全新的藝術發(fā)展道路與創(chuàng)作空間。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在舞臺設計領域的廣泛運用,演藝市場熱火朝天。但隨即而來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在舞臺設計信息化過程中,部分舞臺設計作品出現泛技術化現象,出現了只看重技術水平而忽視藝術美學的問題,重視實踐經驗的積累而忽略了相關的理論研究。在這種背景下,相關理論研究明顯滯后于實踐應用,實踐經驗常常與理論研究相脫節(jié)。這就導致了舞臺美術師有時往往依據經驗或非常模糊的原理來進行創(chuàng)作,藝術領域的研究失衡發(fā)展嚴重影響了信息技術在舞臺美術設計中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脫離設計主旨
現如今在信息技術被頻繁使用的視角下,不論是為戲劇內容創(chuàng)造視覺外衣的舞臺美術,還是作為技術手段支撐的信息技術,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盡可能大地使戲劇的視覺美學效應得到延伸,并在觀眾離開劇場空間后仍保持一定的持久性,甚至形成一種持續(xù)的吸引力。如果舞臺設計缺少對信息技術的總體性掌控,就會逐漸成為缺少美學藝術原理的堆積。這就需要表達手段與其承載的情感形成統(tǒng)一,技術手段可以輕易制造極度逼真的虛擬畫面,因此信息技術的濫用容易與戲劇舞臺的假定性產生沖突,反而消減了充滿象征與符號語言的視覺畫面所傳遞的情感力量,繼而使戲劇表演的厚重感與延伸度減弱。新技術永遠是創(chuàng)作思維的載體,舞美視覺所帶給觀眾的震撼應來源于深藏其中的精神內涵,而不是皮毛上的粉飾與套路化的雕琢。
四、信息技術背景下舞臺美術的發(fā)展趨勢
(一)從輔助裝備趨向融合發(fā)展
信息技術由于早期技術形式單一,所以數字影像技術只能起到字幕或者播放影像的作用,與舞臺表演的聯(lián)系不大,因此只能作為舞臺表演的附屬起點綴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現如今信息技術與舞臺美術完美融合,從原本的從屬地位轉向融合發(fā)展。舞臺美術的創(chuàng)作方式在此過程中發(fā)生了重大轉變。
(二)從局部趨向整體發(fā)展
信息技術最初以臺詞播放器或播放錄像的形式出現在舞臺上,其功能和藝術形式都比較弱,只是在舞臺美術的局部使用。現如今,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使多種技術形式出現在舞臺上成為可能,信息技術大量運用于營造虛擬的舞臺環(huán)境氛圍,深化舞臺氛圍營造,從而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由此可見,信息技術在舞臺美術設計中的運用逐漸從局部發(fā)展轉向整體發(fā)展。
(三)從前期制作趨向實時互動發(fā)展
在大部分舞美設計案例中,影像技術都是在演出前根據劇情的需要提前錄制好,演員只需要根據之前排練好的劇情搭配演出。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舞臺設計也逐漸傾向于演員表演與影像的實時互動。此時,信息技術不再僅僅以點綴和裝飾的作用出現在舞臺上,而是更多的改變了舞臺美術的設計語言,使舞臺表現形態(tài)更加豐富多樣。
總結
信息技術在我國演出藝術領域的運用,目前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如果想要與舞臺美術設計有更加深入的融合發(fā)展,需要藝術創(chuàng)作者們不斷積極的努力探索。縱觀舞臺美術的發(fā)展歷程,經歷了從抽象到具象,進而呈現多種形式并存的局面。當代舞臺美術發(fā)展的總趨勢是“多元并存”,因此,如何將信息技術更好運用于舞臺美術設計領域是人們急需探討的課題。舞美設計師要在充分了解影像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交互技術的基礎上,探索新的舞臺演出樣式,奉獻更多極具震撼力的舞臺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何文娟.淺談現代舞臺美術設計中的視覺傳達[J].中國文藝家,2021(11):50-52.
[2]張治.現代舞臺美術設計中的視覺傳達藝術[J].牡丹,2021(18):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