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教育改革下,各個學科都十分關注學生學科實踐力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中學地理學科也是一樣,這是中學地理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關鍵。教師在中學地理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去觀察探究,實踐嘗試,增強地理知識認識,樹立地理學科理念,鍛煉地理知識應用能力。由此,對地理實踐力核心素養(yǎng)培育策略的問題進行探討,是中學地理教師關注的焦點。文章根據(jù)中學地理教學經(jīng)驗,探討在地理教學活動中有效落實中學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培養(yǎng)工作的策略。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地理實踐力;培育策略
依照高中地理2017年版的課程標準的要求,中學地理教學中的地理實踐力是指在考察、實驗、調查等實踐過程中,呈現(xiàn)出來的意志品質和行動素質。地理實踐力相比其他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內容,更不容易實施,畢竟一些地理教學活動難免會涉及“實踐”兩字。為此,教師需要做好“實踐”的準備工作,使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得到有效落實。很明顯,該素質和能力的培育,不是朝夕之間就能夠完成的,其需要長期的教學規(guī)劃和安排,確保在適當?shù)牡乩碇R學習板塊,使用巧妙的地理學習方法,進行合理情境的構建。由此,才能夠使得學生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得以發(fā)展和進步[1]。文章以中學義務教育階段的地理教學經(jīng)驗為起點,先分析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優(yōu)勢,接著從不同的教學措施中有效落實地理實踐力,使學生真正掌握地理學科知識與能力。文章具體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有效探討:
一、中學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培育的優(yōu)勢分析
中學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的培育,勢必會設定很多地理實踐性的活動,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學生有充分的自主權,他們進入知識探究和歸結的狀態(tài),知識體驗更加強烈,對于地理學科的知識理解質量得以提升。在實踐力素養(yǎng)培育的過程中,中學的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學科與生活實踐之間的關系,以更加正確的視角去審視地理學科,地理學科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持續(xù)下去,使得自身的學科素養(yǎng)慢慢得以發(fā)展。在中學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培育的階段,中學地理教師也會以更加主動的心態(tài)去思考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科學地設定課程的比例,確保實踐活動的數(shù)量不斷增加,使得中學地理教學的實踐性特點得以呈現(xiàn),實現(xiàn)更加理想的中學地理學科改革。在中學地理實踐力培育的過程中,中學生開始學會從地理學科的角度去審視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確保地理知識應用能力得以鍛煉。
二、中學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培育策略探研
通過對地理實踐教學的分析,會發(fā)現(xiàn)地理實踐教學單一化的問題比較突出,很多學生學習地理無非就是為了應付中考,至于以后高中階段是否要繼續(xù)學習地理課程都是未知[2]。部分教師的地理課上僅僅是進行簡單的圖表繪制或者角色扮演,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鍛煉學生的地理實踐力,但是其深度和廣度還很不夠,必須要改變這樣的局面,才能夠構建理想的地理實踐核心素養(yǎng)培育環(huán)境。從這個角度來看,需要關注的節(jié)點主要有:
(一)開設圖表繪制活動,鍛煉實踐能力
地理圖表是地理信息的載體,能夠繪制地理圖表,能夠讀懂地理圖表,是使用圖表信息的前提和基礎,尤其當學生進入高中課程學習中,地理圖表信息更是反映學生的能力。因此,在中學地理教育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將圖表繪制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重要目標,除了培養(yǎng)學生使用紙筆手繪圖表之外,還可以使用地理繪圖軟件等多種現(xiàn)代技術來進行繪圖,使學生的作圖、讀圖和用圖的能力得以鍛煉[3]。中學地理教材中關于圖表制作的內容不是很多,這就需要中學地理教師能夠依照實踐力發(fā)展的訴求進行拓展。
例如,在“天氣與氣候”這一章節(jié)學習時,繪制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是閱讀氣溫數(shù)據(jù)和降水量數(shù)據(jù)的前提和基礎。在此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去嘗試和探索自行繪圖。繪制后,在一番自主探究基礎上,講述自己繪圖步驟,之后再集體探討,這樣的過程使學生可以更加清楚應該如何去繪制。此處以氣溫曲線圖繪制為例,其步驟主要有:首先,繪制出橫坐標軸,將其平均劃分為12份,代表12個月,在每份上做好標記;接著,繪制縱坐標軸,依照一定溫度差,確??梢郧逦貥擞浐脷鉁乜潭?然后,用點去進行每個月氣溫的標注,確保使用平滑的線來連接各個點。在學生初步掌握好氣溫曲線圖之后,讓學生仿照上述的步驟,去進行降水量柱狀圖的繪制,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然后鼓勵學生使用自己的語言來概述降水量柱狀圖的繪制步驟。當然,除了在特定的圖標繪制板塊,需要引導學生去繪制圖表之外,還可以在知識理解的時候,巧妙地融入圖表繪制活動,以確保學生的理解質量得以提升。比如,在地圖相關知識理解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去繪制學校的平面地圖,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去觀察,去辨別正北方向,使用箭頭去標識位置,需要去測量校園相關建筑物的長寬數(shù)據(jù),然后將其繪制在地圖上。在這樣的繪制過程中,學生對于地圖相關的地理概念理解會朝著更加深刻的方向進展,地理實踐力也會夯實。其實,在很多地理知識中,識圖讀表是離不開的學習能力之一。教師在地理課上需要教學生準確識圖、讀表,平時要讓學生緊密結合地理圖冊的使用工具,教會學生認清并識別地圖地貌、等高線、降水氣溫、河流走向等,只有在學生熟練地理解圖表的情況下,才能有效地理解地理知識,更好地解決實際地理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因此,繪制簡單的地理圖表是一項更高的能力,是建立在學生對地理圖表能有效地理解之上的。正如上文提及的繪制某地氣溫、降水數(shù)據(jù)圖、校園平面圖的具體問題是學校在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中很好地學習實踐內容,教師需要認真做好這樣有實際意義的教學實踐活動。
(二)嘗試學具制作工作,鍛煉地理實踐力
雖然在中學地理學習的過程中,地理學習的內容不是很難。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不妨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去制作學習用具,可以將抽象的地理知識外現(xiàn)出來,在這樣的學習用具制作的過程中,學生地理學習的積極性會得到提升,地理實踐素質也會得到很好的發(fā)展[4]。教師需要抓住一些教學機會,讓學生力所能及地做一些簡單的教具。
例如,在“地球與地球儀”這一知識點的學習時,可以制作簡易的地球儀。學生可以找到相應的材料,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集體制作,在小組合作制作的過程中,學生會以更加認真的態(tài)度融入進去,如果課堂的時間不夠,還可以讓他們在課后去實踐操作。在此過程中,材料選擇的時候,會將乒乓球等作為球體,當然也有的小組選擇以南瓜為球體。在地圖知識學習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橡皮泥去制作不同的地形模型,橡皮泥有著很強的可塑性,可以制作出對應的山峰或者山谷,在這樣的山體模型上,還可以畫出等高線,然后依照制作出來的山體模型,再去進行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這樣使地理實踐力得到更好的鍛煉。在此過程中,還可以制作各種地圖的拼圖,然后以拼圖游戲的方式來進行,在此過程中拼圖的制作,同樣是需要學生來進行,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在他們的手中可以制作出對應的七大洲或者四大洋,然后以多個人為一個小組進行比賽,看看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段內完成拼圖,由此實現(xiàn)知識的掌握與實踐素質的鍛煉得到充分的融合。地理學具的制作比地理繪圖難度會更高一些,也是更能直觀反映學生對相關地理知識的理解能力。在上文提到的制作簡單的地理學具模型,是檢驗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把握程度,在實際地理實踐活動中更讓學生喜歡。為此,對于教師而言,這樣的實踐活動需要考慮學校實際情況,可以在一些地區(qū)地理實踐活動比賽的基礎上進行,凸顯這樣的地理實踐活動的挑戰(zhàn)性、興趣性。
(三)借助演示類實踐活動,鍛煉實踐能力
在實際中學地理實踐能力發(fā)展過程中,還可以借助演示類實踐活動來呈現(xiàn),很多知識點的學習都可以依靠這樣的方式來進行,使得理論與實踐得到充分的融合。
例如,在地球形狀相關知識學習的時候。在課堂上設定演示活動,地球儀可以使用類似于球面的物體來模擬,呈現(xiàn)地球表面,鼓勵學生去觀察。教師設定的情境是:“從海邊觀察遠處來的一只船,我們往往先看到的是桅桿,接著是船身體;再去觀察從海邊看到船只向遠處行駛,我們看到的是船體先消失,接著消失的是桅桿?!币髮W生在這樣演示的過程中,思考原因,確保此方面的知識得以鞏固。在大陸漂移或者海底擴張知識學習的時候,還可以將計算機軟件引入,模擬對應的變化歷程,給予學生直觀的展示,這樣比起文字閱讀更加有情境,他們可以進入更有深度的理解狀態(tài)。當然上述的演示實踐活動,除了可以教師展示之外,還可以在學生理解知識之后,學生自己選擇對應演示的對象,設定演示的情境,然后在課堂上演示,其他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可以去探討演示中是否存在偏差,然后提出改善方案,以確保實際的演示活動能夠朝著高質量的方向進行。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實際的初中地理演示類實踐活動設計的時候,要懂得將學生實踐力的發(fā)展作為焦點,確保實際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和活動機制可以得到優(yōu)化,這樣才能夠確保獲得理想的教育結果。在中學教育教學的學業(yè)緊張情況下,很多時候沒有辦法實地調研,一些地理實踐活動采用情景模擬的情況,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為此,教師需要做一些地理演示活動的視頻,在一些地理教學網(wǎng)站上搜尋并下載,在外面的一些地理課上給學生設置地理仿真情境,也是檢驗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可靠方法之一。
(四)開展野外觀察活動,夯實實踐能力
有條件的學??梢越Y合地理教育課外觀察的教育訴求,關注實踐能力發(fā)展,開展野外觀察活動[5]。野外觀察活動,在教室外(校園內或者有安全保證的地方)進行,需要考慮到安全問題,應制訂翔實的活動方案,只有嚴格依照對應的要求和規(guī)范來進行,才能夠確保野外觀察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例如,以地球形狀知識學習為例。學生可以對比站在低處地方和站在高處地方,看到的范圍是否是一樣的,然后從學科角度去分析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這樣的觀察活動雖然小,但是可以使得學生有著良好的體驗。在地球運動相關知識學習的時候,教師要求學生去觀察太陽光下影子的方向和長度變化,學生需要選擇特定的對象,可以是建筑物、可以是一棵樹,然后在一天不同的時間點去進行觀察,做好記錄,測量好數(shù)據(jù),在此基礎上生成觀察報告,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來歸結自己的發(fā)現(xiàn),學會使用地理知識來解釋對應的現(xiàn)象,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充分的融合。在溫度表觀測氣溫的時候,在沒有百葉箱的情況下,可以鼓勵學生使用一般溫度計來進行測量,并且在測量的過程中講述自己的體驗,還可以使用雨量器測量降水量,當然如果沒有雨量器,還可以依照雨量器原理,利用塑料瓶設計一個漏洞,然后將其看作簡易的雨量器。在使用雨量器進行測量的時候,鼓勵學生在冬季和夏季分別進行測量,因為時間跨度比較大,要求學生做好記錄,以確保在后續(xù)的實驗操作中可以切實地將數(shù)據(jù)融入對比中。在地形相關知識學習的時候,還可以讓學生在校園或者到校園外,對周圍的地形進行觀察,然后拍攝對應不同地形的照片,拍攝不同山體部位的照片,然后在對應照片上進行識別和探討。在學習河流知識的時候,可以將周圍的某條河流作為對象,在不影響正常學習計劃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去觀察對應的河流,此時關注的有水位是多少、流速是多少、枯水期是多少、汛期是什么時候、河流兩岸的地貌特點如何,然后撰寫對應的觀察報告,這樣學生就可以對本土的地理知識有著更加全面地掌握,更為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地理實踐素質得到了很好的鍛煉[6]。中學地理研學是基于學校一年一度的研學旅游活動,教師要好好利用學校組織的地理研學活動,在活動前布置一些地理研學的思考活動,旨在有效地考查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檢驗學生課上所學的情況,讓學生理解學以致用的目的,凸顯地理知識的有效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學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過程中,需要高度關注地理實踐力的發(fā)展和進步,要懂得進行地理實踐活動的優(yōu)化設計,確保實踐活動的體系得以構建,這樣才能夠使得學生的實踐體驗增強。在此過程中,作為中學地理教師,需要學會實現(xiàn)各種地理實踐活動的優(yōu)化設計,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自行設計、嘗試、探究、總結,這樣才能使地理實踐力得到更加理想的鍛煉,進入深度學習中去。
參考文獻
[1]王志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地理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J].新校園,2021(12).
[2]陳小山.關于地理研學活動的探索與思考[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1(51).
[3]成繼龍.培育地理實踐力的實驗探索[J].品位·經(jīng)典,2021(22).
[4]張燕妮.開發(fā)手繪地圖校本課程,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力[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1(22).
[5]趙曄.開展研學旅行,提升地理實踐力[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1(11).
[6]楊雪梅,蔣慶豐,安琪.基于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的課堂活動案例設計[J].科技風,2021(30).
作者簡介:占錦挺(1981— ),男,漢族,福建福安人,福建省福安市第六中學,中學一級,本科。研究方向:中學地理教學與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