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谷城縣人民醫(yī)院,谷城,441700)
在臨床兒科疾病的治療中,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疾病患病率相對較高,主要原因是胎兒在分娩過程中,呼吸道誤吸異物而造成肺部發(fā)炎,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是新生兒早期疾病之一,如患兒沒有得到合理科學的治療措施,甚至會導致死亡的發(fā)生。臨床上針對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治療,除了進行積極的對癥治療外,還會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聯(lián)合俯臥位的方式進行護理,本文選取我院收治的吸入性肺炎新生患兒22例作為研究對象,觀察俯臥位護理在新生兒吸入性肺炎中的應用效果及對睡眠質量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谷城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吸入性肺炎新生患兒2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1例,其中男13例,女9例?;純撼錾鷷r間30 min至24 d,平均出生時間(9.26±1.01)d。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經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1.2 納入標準 1)患兒的臨床癥狀及其他輔助診斷顯示滿足吸入性肺炎診斷標準;2)患兒家屬知曉本研究且自愿加入后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排除依從性較差患兒;2)排除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患兒。
1.4 干預方法
1.4.1 對照組患兒采取仰臥位護理干預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新生兒采用仰臥位,讓患兒保持仰臥位并輕撫其頭向一側,將床頭抬高到患兒最為舒適的角度,一般為15°~30°,仰臥體位就緒以后,對患兒實施吸痰、霧化等氣道護理。
1.4.2 觀察組患兒采取俯臥位護理干預 觀察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新生兒采用俯臥位:1)基礎護理:對患兒進行相應的生命體征監(jiān)測、合理給氧、對癥護理以及藥物吸入等基礎護理干預;2)呼吸道護理:護理人員要密切注意患兒的表情變化以評估其呼吸道是否暢通,并做到定時檢查,如果出現(xiàn)分泌物堵塞的情況,可通過排痰、叩背等方式促進排出;3)家屬心理護理干預:新生兒家屬由于對疾病缺乏正確的認知,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兒家屬的溝通,向其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介紹治療過程,講解成功案例,增強患兒家屬的認知和治療信心;4)護理喂養(yǎng)指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采取母乳喂養(yǎng)的方式,以提高患兒免疫力。根據患兒的病情情況、體質量以及出生天數(shù)等實際情況來確定患兒每天的進食總量,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并在患兒進食以后及時拍嗝,預防嗆奶、吐奶的發(fā)生;5)背部敲擊:使患兒的腳部略高于頭部,并將其臀部、背部稍微傾斜,控制合適的頻率五指閉攏呈勺狀輕輕叩擊患兒背部,5~10 min/次,視患兒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shù)恼{整。采取同樣的方式對患兒的另外一側的肺部進行叩擊治療,此外,可以采取胸背擊迫儀器來對患兒進行叩背措施,利用人體胸壁震動作用以及重力作用,從而促使小氣道的分泌物有明顯的松動,為吸痰措施奠定良好的基礎,有利于調整優(yōu)化患兒肺功能水平治療。但是此種治療方式應該在患兒進食30 min后才可以實施;6)環(huán)境管理:保持患兒所在病房安靜、整潔、溫度和濕度適宜、空氣持久清新;7)霧化吸入護理干預:吸入性肺炎疾病作為肺部的一種炎癥反應癥狀,由于患兒呼吸道所存在的炎性分泌物相對較多,并且將其有效咳出的難度較大,所以護理人員應該根據患兒實際情況及時實施霧化吸入護理干預措施,幫助患兒有效地將痰液排出體外。為此,護理人員應該將霧化吸入治療過程中所需使用儀器的相關參數(shù)設置好,并且氧氣流量速度控制在適宜區(qū)間,促使霧滴能夠有效地通過患兒氣道進入患處,進一步控制肺部炎癥的進展程度,有效地改善患兒臨床癥狀。如果患兒在實施霧化吸入護理治療過程中存在哭鬧以及情緒較為激動,則應該立即停止霧化吸入治療措施,對其進行安慰后,才可以對其繼續(xù)進行霧化吸入治療。
1.5 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匹茲堡睡眠指數(shù)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比較2組患兒干預前后的睡眠質量改善情況,同時比較2組患兒的觀察指標,包括咳嗽緩解時間、氣促緩解時間、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等,比較2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
2.1 2組患兒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兒PSQ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兒家屬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分)
2.2 2組患兒臨床指標比較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咳嗽緩解時間、氣促緩解時間、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兒臨床指標比較
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是兒科較為常見的疾病,主要由于分娩過程中異物進入呼吸道而引起肺部發(fā)炎,對新生兒的呼吸功能造成嚴重阻礙的一類疾病,如果不及時進行規(guī)范有效的治療,將可能誘發(fā)低氧血癥、多器官功能障礙等嚴重的并發(fā)癥,威脅到患兒生命安全[1-2]。大量臨床研究數(shù)據顯示,采取俯臥位更加符合新生兒的生理特征,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兒由于吞咽功能不成熟引起的吸入性肺炎[3-4]。新生兒在俯臥睡眠時,會將臀部抬高,能夠促進身體腸道氣體排出,減少胃殘余,利于腸道功能的改善,縮短胃排空的時間。新生兒的支氣管大多朝向于后下方,從這一角度看,采取仰臥位或者側臥位均比不上俯臥位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并且新生兒采取俯臥位時能夠很好地改善氧合功能,改善肺功能[5-6]。
此外,由于新生兒自身胃賁門組織尚且還不可以有效的開展收縮工作,導致患兒胃部的奶汁等物質回流,造成生理性的反流。對早產兒患兒而言,其胃部容量相對于正常新生兒而言更小,其胃部排空速度較為緩慢,出現(xiàn)胃潴留癥狀的發(fā)生率相對較高,嚴重的話會造成嚴重感染。
有相關臨床研究表示,俯臥位是一種相對較為自然的自我保護體位姿勢,對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患兒在保持俯臥位姿勢時,能夠有效幫助新生兒頭部、頸部以及四肢展開活動。此外輕柔地對患兒內臟組織進行壓迫能夠推動患兒心肺等重要身體器官的活躍度。俯臥位姿勢還是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患兒最為理想的適宜治療姿勢,可以對氣道阻力起到明顯的下降作用,從而促進新生兒肺功能改善情況,進一步提高其動脈血氧分壓水平與質量。
本文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兒PSQ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咳嗽緩解時間、氣促緩解時間、機械通氣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家屬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吸入性肺炎新生患兒護理過程中,采取俯臥位能夠有效提高患兒的睡眠質量,改善各臨床指標,提高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在吸入性肺炎新生患兒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采取俯臥位能夠有效改善吸入性肺炎患兒的睡眠質量和臨床指標,提升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