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騰
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清抄本《兩宋名賢小集》六冊,存四十三卷,版心下方鐫“觀稼樓鈔書”五字。王重民先生不明觀稼樓為何者齋名,認為“以張載華跋自署‘村農(nóng)’推之,殆即載華藏書處,否則當在載華以前矣,則此本鈔寫年代,當與汪如藻本相伯仲”(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466—467 頁)。
其實,觀稼樓的主人是鼎鼎大名的呂留良。此樓建成于康熙二十年(一六八一),留良欣喜之余,賦詩《新筑觀稼樓成》四首,適可證明(俞國林:《呂留良詩箋釋》,中華書局二0一八年版,1160—1162 頁)。
問題是呂留良卒后,觀稼樓尚在,此書會不會是其后人所抄?留良長子葆中,又名公忠,字無黨,號冰蕸。檢其所抄《六十家名賢小集》,版心改題“冰蕸閣”,因避父諱,故“留”字闕筆。反觀國會本,“留”字完整,顯然抄成之際,留良尚在??滴醵荒辏ㄒ涣硕┚旁率眨袅枷麻胶{}涉園,張皓“許鈔書下榻至此”,觀稼樓本大約抄于此時。
乾隆年間,浙江文士吳文暉、張載華先后在觀稼樓本《兩宋名賢小集》留下題跋,但絲毫未提及呂氏父子。不知道是呂氏聲名逐漸被人淡忘,抑或當時文網(wǎng)森嚴,鄉(xiāng)后學不敢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