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升高及進步,冠心病的發(fā)病率也隨之提升,對患者的生命健康也造成了較大的影響。當前用于治療冠心病的方法以藥物治療及介入治療為主,其中介入治療憑借其突出的效果在近年來獲得了更加廣泛的關注[1]。不過據(jù)報道指出,部分冠心病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療后可存在一定的支架內再狹窄率,增加再次心肌梗死、再次血運重建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2]。因此,對接受了介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而言,對其預后進行客觀評價至關重要。結合既往臨床資料顯示,左心室相關指標及凝血因子在各類心血管疾病中是較為常見的監(jiān)測指標,且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現(xiàn)莒南縣人民醫(yī)院就左心室相關指標及凝血因子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的表達水平及其對預后的影響進行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2018年5月-2021年3月收治的95例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作為觀察組。并選擇同期來本院行健康體檢的健康者90例作為對照組。納入標準:觀察組符合文獻[3]《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中關于冠心病診斷標準,符合介入治療操作指證,且治療結果順利;臨床資料完整無缺失。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類型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炎、心臟瓣膜病等;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類疾??;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觀察組男50例,女45例;年齡49~72歲,平均(61.14±4.12)歲。對照組男47例,女43例;年齡52~70歲,平均(60.23±4.03)歲。同時根據(jù)觀察組介入治療后的預后表現(xiàn)將其分為不良心血管事件組(n=62),男32例,女30例;年齡49~71歲,平均(60.75±4.23)歲;合并高血壓11例,糖尿病7例;平均病變血管支數(shù)為(1.51±0.45)支。無不良心血管事件組(n=33),男18例,女15例;年齡50~72歲,平均(61.47±4.07)歲;合并高血壓10例,糖尿病5例;平均病變血管支數(shù)為(1.53±0.49)支。觀察組與對照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組與無不良心血管事件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核,患者知情同意本次試驗。
觀察組分別在介入治療前后,對照組在入院后,抽取不同組人員的空腹靜脈血5 ml,使用全自動血凝分析儀(濟南來寶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為CS-1300)對凝血因子Ⅴ活性(FⅤ:C)、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及纖維蛋白原(Fg)水平測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徐州奧諾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型號為BLS-X8)對左心室相關指標進行測量,包括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室質量指數(shù)(LVMI)及左室收縮末期容積指數(shù)(LVESVI)測量。
比較對照組入院后與觀察組介入治療前后左心室相關指標及凝血因子(LVEF、LVMI、LVESVI、FⅤ:C、FⅧ:C、Fg)水平。比較不良心血管事件組與無不良血管事件組介入治療后左心室相關指標及凝血因子水平,之后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探討上述指標與冠心病介入治療預后的關系。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探討上述指標與冠心病介入治療預后的關系,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前LVEF低于對照組,LVMI、LVESVI、FⅤ:C、FⅧ:C、Fg均 高 于 對 照 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LVEF高于治療前,LVMI、LVESVI、FⅤ:C、FⅧ:C、Fg均低于治療前(P<0.05);觀察組治療后LVEF低于對照組,LVMI、LVESVI、FⅤ:C、FⅧ:C、Fg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左心室相關指標及凝血因子水平比較(±s)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左心室相關指標及凝血因子水平比較(±s)
*與對照組入院后比較,P<0.05;#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LVEF(%) LVMI(g/m2) LVESVI(ml/m2) FⅤ:C(%) FⅧ:C(%) Fg(g/L)對照組(n=90) 入院后 58.61±2.64 92.10±6.54 25.98±1.34 112.25±15.32 97.25±11.05 2.64±0.30觀察組(n=95) 治療前 50.45±2.77* 106.26±7.12* 53.58±1.41* 145.89±20.15* 187.12±13.26* 4.12±0.42*治療后 53.62±2.41*# 100.25±6.33*# 49.30±3.61*# 137.51±18.70*# 175.69±19.34*# 3.92±0.35*#
不良心血管事件組LVEF低于無不良血管事件組,LVMI、LVESVI、FⅤ:C、FⅧ:C、Fg高 于 無不良血管事件組(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中不良心血管事件組與無不良血管事件組左心室相關指標及凝血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觀察組中不良心血管事件組與無不良血管事件組左心室相關指標及凝血因子水平比較(±s)
組別 LVEF(%) LVMI(g/m2) LVESVI(ml/m2) FⅤ:C(%) FⅧ:C(%) Fg(g/L)不良心血管事件組(n=62) 51.12±2.41 103.68±6.94 52.01±3.84 141.20±21.74 182.32±24.04 3.98±0.52無不良血管事件組(n=33) 55.36±2.57 96.21±4.24 47.30±2.54 123.68±16.54 170.24±24.27 3.14±0.33 t值 7.977 5.648 6.346 4.048 2.324 8.421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23 <0.001
以冠心病介入治療預后情況為因變量,發(fā)生不良心血管事件賦值為“1”,未發(fā)生不良心血管事件賦值為“0”。自變量賦值:以LVEF<53%=1,LVEF≥53%=2 ;LVMI≥100 g/m2=1,LVMI<100 g/m2=2 ;LVESVI≥49 ml/m2=1,LVESVI<49 ml/m2=2;FⅤ:C≥137%=1,F(xiàn)Ⅴ:C<137%=2;FⅧ:C≥175%=1,F(xiàn)Ⅷ:C<175%=2;Fg≥3 g/L=1,F(xiàn)g<3 g/L=2。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LVEF、LVMI、LVESVI、FⅤ:C、FⅧ:C、Fg均是冠心病介入治療后發(fā)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OR>1,P<0.05),見表3。
表3 左心室相關指標及凝血因子與冠心病介入治療預后的關系
介入治療作為當前臨床上用于治療冠心病的一種可靠方法,可快速地促進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恢復,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因再灌注所造成的損傷,且介入治療本身屬于一種侵入性的操作,不僅容易對機體帶來不良影響,同時也會加重局部炎癥反應,而這些均會對患者的冠脈血管帶來不良刺激,增加一系列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4-5]。因此,通過分析影響冠心病介入術后預后的因素,并制定相應的措施,則能夠為改善預后提供基礎。
研究報道指出,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指標與凝血因子多與介入術后預后情況具有明確的相關性,通過對上述指標進行監(jiān)測可以判斷介入術后的預后[6-8]。在本次研究中,本院則就左心室相關指標及凝血因子在冠心病介入中的表達水平及其對預后的影響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前LVEF低于對照組,LVMI、LVESVI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LVEF高于治療前,LVMI、LVESVI均低于治療前,觀察組治療后LVEF低于對照組,LVMI、LVESVI均高于對照組(P<0.05)。不良心血管事件組LVEF低于無不良血管事件組,LVMI、LVESVI均高于無不良血管事件組(P<0.05)。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LVEF、LVMI、LVESVI均是冠心病介入治療后發(fā)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OR>1,P<0.05)。從結果中可見,左心室指標會對冠心病介入術后的預后帶來直接的影響,可能與在實施介入治療后可快速地實現(xiàn)血管再通,使得患者的心血管堵塞或者狹窄而引起的血流不暢的情況得到快速的恢復及改善,此時心肌缺血缺氧情況也會得以恢復,心室功能也會恢復,但此時產生的心臟結構的改變也會帶來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風險[9-11]。另外,在觀察凝血指標時可見,觀察組治療前FⅤ:C、FⅧ:C、Fg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FⅤ:C、FⅧ:C、Fg均低于治療前,觀察組治療后FⅤ:C、FⅧ:C、Fg均高于對照組(P<0.05)。不良心血管事件組FⅤ:C、FⅧ:C、Fg均高于無不良血管事件組(P<0.05)。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F(xiàn)Ⅴ:C、FⅧ:C、Fg均是冠心病介入治療后發(fā)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OR>1,P<0.05)。分析出現(xiàn)此結果的原因是,在實施介入術治療期間可能會對血管壁造成損傷或者是過度的牽拉,這也增加了局部或者是全身的凝血-纖溶失衡,導致局部微血栓的發(fā)生及發(fā)展,而在血管內皮、凝血及抗凝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也容易導致血管處于血栓等病理狀態(tài)下,導致術后支架內再狹窄等一系列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風險[12-13]。為此,對接受了介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而言,對其左心室及凝血因子指標進行有效監(jiān)測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4-15]。
綜上所述,左心室相關指標及凝血因子與冠心病介入治療的預后具有密切的相關性,因此,通過對上述指標進行監(jiān)測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在接下來的研究中可進一步的擴大研究樣本量,增加觀察指標,以此更好地分析影響冠心病介入治療預后的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