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真真,田海英,葛建華,紀 元
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所致的慢性肝損傷性疾病。HCV感染慢性化的風險高于其他類型的嗜肝病毒感染[1]。目前認為,CHC患者肝纖維化進展與HCV基因分型有關,而基因3型HCV對肝細胞脂質代謝的影響較大,且與肝纖維化、肝硬化和肝細胞癌的發(fā)生風險增加有關[2,3]。N-寡糖是結合糖蛋白的天冬酰胺側鏈氨基上的分支寡糖鏈,主要由肝臟和B淋巴細胞合成,可反映肝臟細胞的生理改變[4]??偰懼?total bile acid,TBA)是一項靈敏的肝功能檢測指標,在肝細胞出現(xiàn)輕微損傷時就表現(xiàn)為明顯的升高趨勢。有研究發(fā)現(xiàn),肝硬化患者血清TBA異常率很高[5]。肝臟硬度檢測(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是使用瞬時彈性成像技術檢測的肝臟硬度變化的物理參數(shù),具有無創(chuàng)、高效的特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LSM隨著肝纖維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6]。本研究檢測了CHC患者血清N-寡糖和TBA水平的變化,以探討應用其判斷肝纖維化的臨床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8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84例,男51例,女33例;年齡為43~72歲,平均年齡為(58.7±5.6)歲。符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7]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②合并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③合并惡性腫瘤。另選擇健康體檢者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齡為40~69歲,平均年齡為(57.9±6.1)歲。兩組人群性別和年齡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血清TBA水平檢測 使用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生產(chǎn)的5831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
1.3 血清N-寡糖水平檢測 取血清3 μL,加入10 mmol/L NH4HCO3緩沖液2μL和去離子水3μL,加入RCR反應板,95℃下加熱5 min,放置于4℃環(huán)境,加入PNGase F(2.2 U/μL)3 μL,于37℃下孵育3 h,4℃水浴后加入去離子水100μL,終止反應,記為D板。從D板吸取10μL溶液,加入PCR反應板,在60℃下烘干約90 min,直至完全干燥。加入標記溶液3 μL,在90℃下反應2 h,加入去離子水終止反應。取樣本2μL,加入唾液酸酶0.2 μL,震蕩混勻后于42℃下孵育4 h,加去離子水終止反應。取10μL溶液,用ABI3500DX測序儀進行N-聚糖圖譜分析,經(jīng)GeneMapper軟件處理,根據(jù)量化后的峰值數(shù)據(jù)計算N-寡糖相對水平。
1.4 LSM測定 使用法國Echosens 提供的Fibroscan-502 Touch儀器檢測,于右腋中線第7、8或8、9肋間檢測,連續(xù)有效檢測10次,最終成功率大于60%,取均值。
1.5 肝活檢 常規(guī)行肝活檢,參照METAVIR評分系統(tǒng)[8]將肝纖維化分為S1、S2、S3和S4期。將肝纖維化程度分為進展期纖維化(S3~S4)和輕度纖維化(S1~S2)。
2.1 兩組血清N-寡糖、TBA水平和LSM比較 CHC組血清N-寡糖、TBA水平和LSM值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兩組血清N-寡糖、TBA水平和比較
2.2 不同纖維化分期的CHC患者血清N-寡糖、TBA水平和LSM值比較 隨著肝纖維化程度的加重,CHC患者血清N-寡糖、TBA水平和LSM值逐漸顯著升高或增大(P<0.05,表2)。
表2 不同纖維化分期患者血清N-寡糖、TBA水平和LSM值比較
2.3 血清N-寡糖、TBA水平和LSM值評估進展期肝纖維化的價值情況 進展期纖維化患者血清N-寡糖和TBA水平顯著高于輕度纖維化患者,LSM值顯著大于輕度纖維化患者(P<0.05)。繪制血清N-寡糖、TBA水平和LSM值診斷進展期肝纖維化的ROC曲線,結果顯示,聯(lián)合檢測評估CHC患者進展期肝纖維化的AUC大于各指標單項檢測(P<0.05,表3、圖1)。
表3 血清指標和LSM評估進展期肝纖維化的效能(%)情況
圖1 血清N-寡糖、TBA水平和LSM值評估進展期肝纖維化的ROC曲線分析
N-寡糖是一種新型肝臟疾病血清標志物,主要由肝臟和B淋巴細胞合成,可反映肝臟或B淋巴細胞的生理和病理學改變。健康人體血液糖蛋白上連接的寡糖結構是相對穩(wěn)定的,其相對含量也基本固定。當肝臟功能出現(xiàn)異常時,肝臟的糖蛋白合成代謝也會有所改變,使寡糖的結構和含量發(fā)生變化[9,10]。膽汁酸的前體為膽固醇,屬于一種有機酸,由多種成份構成,其合成和分解代謝主要在肝臟中完成。血清TBA的合成和分泌由肝細胞完成,是組成膽汁的主要成分,與脂類的消化、吸收密切相關[11,12]。當發(fā)生肝纖維化時,正常肝細胞遭到破壞,功能性肝細胞數(shù)量開始下降,從而使對TBA的汲取量降低[13]。同時,門靜脈回流而來的TBA未得到充分的吸收。因為側支循環(huán)的出現(xiàn)使門靜脈中部分血液進入體循環(huán),導致血清TBA水平升高。本研究發(fā)現(xiàn),CHC患者血清N-寡糖和TBA水平升高,LSM值增大,與相關研究結果相符。在肝纖維化形成過程中,肝內結締組織異常增生,導致肝內彌漫性細胞外基質過度沉淀而引發(fā)肝臟硬度增大[14]。本研究結果顯示,進展期肝纖維化患者血清N-寡糖和TBA水平及LSM值較輕度肝纖維化患者升高,提示肝纖維化越嚴重,這些指標的水平就越高。
肝組織學檢查依然是臨床上診斷肝病患者肝纖維化的金標準,但其具有創(chuàng)傷性,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良后果,可重復性差[15]。血清肝纖維化標記物檢測是一種無創(chuàng)性檢查方法,雖具有無創(chuàng)性、操作簡單、可重復性高等優(yōu)點,但易受其他條件的影響,準確性相對偏低[16]。相關研究指出,在血清學檢查的基礎上給予影像學聯(lián)合檢查,或可起到提高診斷準確度的作用[17,18]。本研究對不同肝纖維化患者血清N-寡糖、TBA水平及LSM值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隨著肝纖維化程度的加重,CHC患者血清N-寡糖、TBA水平逐漸升高,LSM值逐漸增大,表明血清N-寡糖、TBA水平及LSM值與肝纖維化程度相關,主要是因為血清N-寡糖水平越高,表示肝臟受損越嚴重。TBA是肝臟分泌產(chǎn)物,其進入腸道后大部分被重吸收,從門靜脈再次進入肝臟,而肝纖維化患者因肝細胞受損嚴重,導致其攝取TBA的功能下降,且側支循環(huán)的存在使得富含TBA的血液繞過肝臟進入體循環(huán),最終導致血清TBA水平增高[19,20],提示或可通過檢測血清指標及LSM值來評估肝纖維化程度。本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N-寡糖、TBA水平及LSM值聯(lián)合檢測評估CHC患者進展期肝纖維化的AUC為0.918,顯著高于各單項檢測,提示聯(lián)合檢測對CHC患者肝纖維化程度具有評估價值。本研究經(jīng)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確立血清N-寡糖和TBA水平及LSM的診斷截斷點,評估CHC患者肝纖維化程度,具有可操作性,臨床應用價值值得進一步探討。肝纖維化是一個動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CHC患者肝功能受損程度隨纖維化程度的加重而加重,故本研究認為,用于反映肝臟受損程度的血清N-寡糖和TBA水平或也同樣可用于評估肝纖維化程度。
綜上所述,CHC患者血清N-寡糖和TBA水平升高,LSM值增加,應用血清N-寡糖和TBA水平聯(lián)合LSM評估CHC患者肝纖維化程度具有臨床價值,值得進一步研究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