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華峰,陳 媛,徐鵬飛,張玉鳳△
1.榆林高新醫(yī)院心內科,陜西榆林 719000;2.陜西省西安市兒童醫(yī)院感染二科,陜西西安 710003
急性呼吸道疾病是兒童最常見的問題,流感病毒是引起這些疾病的常見病原菌之一。雖然目前流感病毒有疫苗可以預防,但流感病毒疫苗接種率低,流感病毒通過抗原轉換和抗原漂移導致其出現(xiàn)變異,重配為新的亞型,引起人群大范圍流行,威脅患兒生命安全。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LR)作為一種炎癥指標,在臨床上容易獲得且作用可靠,近年來獲得了學者們較為廣泛的關注[1]。有研究發(fā)現(xiàn),NLR與兒童多種感染性疾病的嚴重度及預后有一定相關性[2-3]。有研究發(fā)現(xiàn),NLR對惡性腫瘤預后有較好的預測作用[4],對糖尿病腎病[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及急性心肌梗死[7]等的預后也有重要臨床預測價值。目前,NLR的作用在臨床上已引起極大關注。因此,探討NLR在流感重癥化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有重要意義,能更好地指導流感初診患兒臨床決策和治療方案制訂。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安市兒童醫(yī)院感染二科收治的286例流感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癥狀輕重程度分為普通病例(輕癥組)181例,重癥病例(重癥組)105例。輕癥組男104例,女77例;≤3歲71例(39.23%);城鎮(zhèn)居住102例(56.35%)。重癥組男55例,女50例;≤3歲40例(38.10%);城鎮(zhèn)居住60例(57.14%)。輕癥組和重癥組患兒性別、≤3歲比例和城鎮(zhèn)居住比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采用統(tǒng)一設計的調查表通過回顧性收集所有患兒臨床資料。所有患兒流感診斷及病情分類標準均依據《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0年版》[8],即有流感樣癥狀且咽拭子病毒核酸檢測陽性即可確診為流感。排除標準:(1)避免區(qū)域影響,所有患兒均選擇同區(qū)域(均為西安市區(qū)內);(2)病例資料不完整者。所有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通過西安市兒童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準文號:20210044)。
1.2 方法 收集所有患兒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居住區(qū)域、出生體質量、母乳喂養(yǎng)情況、體溫、熱程、是否合并基礎疾病等;實驗室輔助檢查包括外周血白細胞計數(WBC)、中性粒細胞計數、淋巴細胞計數、降鈣素原(PCT)、EB病毒、支原體等。
2.1 輕癥組和重癥組患兒臨床資料及實驗室輔助檢查指標比較 臨床資料中,輕癥組和重癥組患兒熱程及合并基礎疾病比例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實驗室輔助檢查指標中,輕癥組和重癥組患兒WBC、PCT>0.05 μg/L比例、NLR及NLR≥1.41比例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輕癥組和重癥組患兒臨床資料比較[ n(%)或n/n或
表2 輕癥組和重癥組患兒實驗室輔助檢查指標檢測結果比較或n(%)]
2.2 NLR水平預測流感病情的ROC曲線 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NLR的AUC為0.706,95%CI:0.641~0.771,NLR的cut off值為1.41時,其約登指數最大,該值對應的靈敏度為72.2%,特異度為78.7%,見圖1。
圖1 NLR水平預測流感病情的ROC曲線
2.3 NLR與流感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實驗室指標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PCT>0.05 μg/L(OR=1.303,P<0.05)、NLR≥1.41(OR=2.091,P<0.05)均為流感重癥化的危險因素。見表3。
表3 NLR與流感重癥化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流感是常見的全球性呼吸道傳染病,亦是導致呼吸道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衛(wèi)生組織最新統(tǒng)計數據顯示,季節(jié)性流感每年會導致全球20%~30% 的兒童和 5%~10%的成人罹患流感,每年可造成3 000 000~5 000 000例嚴重疾病和290 000~650 000 例死亡病例,對患兒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9]。因此,深入探討影響流感重癥化的指標,對于重癥流感的預防和治療十分重要。由于年齡及原發(fā)疾病等的影響,WBC差異較大。而NLR是外周血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絕對值計數的比值,該指標將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絕對值計數相關聯(lián),當機體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時,NLR 的變化比單一WBC、中性粒細胞絕對值計數及淋巴細胞絕對值計數能更好地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及體內感染狀況。作為一種簡單的炎癥指標,NLR近年來引起了學者們的關注。有研究發(fā)現(xiàn),NLR 在食管鱗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胃癌、腦梗死等的預后評估及血流感染評價等方面均有意義[10-13]。袁曉紅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NLR 在對甲型流感進行病原預測時明顯優(yōu)于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絕對值計數,提示NLR對甲型流感診斷病原篩查有一定的輔助價值,但能否根據NLR判斷甲型、乙型和非流感尚有待進一步研究。肖四方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NLR的變化與流感病毒感染密切相關,臨床工作中可能為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診斷及治療提供新依據。黃丹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NLR可作為甲型、乙型流感或普通感冒的鑒別診斷指標,但NLR與流感重癥化的相關性如何,尚需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發(fā)現(xiàn),重癥組患兒NLR較輕癥組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輕癥組和重癥組患兒WBC、PCT>0.05 μg/L比例、NLR及NLR≥1.41比例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進行多因素 Logistic回歸分析各相關因素與流感重癥化的關聯(lián)性發(fā)現(xiàn),只有PCT>0.05 μg/L及NLR≥1.41為流感輕癥向重癥發(fā)展的危險因素,NLR與流感重癥化的相關性明顯優(yōu)于WBC,NLR作為一個比值,來源于外周血常規(guī)中不同但又互補的2項指標,相對于單項指標更能反映機體炎性反應和免疫狀態(tài)。重癥流感患兒NLR明顯升高,推測重癥患者淋巴細胞減少可能與感染后淋巴細胞增殖反應降低和(或)淋巴細胞凋亡增加有關,從而引起機體淋巴細胞減少。淋巴細胞是機體免疫功能中不可或缺的細胞成分,其水平的動態(tài)變化與病情發(fā)展、預后緊密相關[17]。PCT>0.05 μg/L為流感預后的危險因素,與多項研究一致[18-19]。
本研究對輕癥及重癥流感患兒的NLR繪制 ROC曲線發(fā)現(xiàn),在流感患兒中,NLR≥1.41提示病情有向重癥發(fā)展的可能,但其靈敏度和特異度僅分別為72.2%和78.7%,說明 NLR 是識別重癥流感的一項輔助指標,尚不能作為流感重癥化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在臨床工作中建議將NLR與PCT等其他指標進行綜合評估,以便更好地評估流感病情。因此,當流感患者在發(fā)病初期出現(xiàn)NLR和PCT異常時,需高度警惕預后不良的可能,積極調整治療方案,爭取治療時機。NLR的檢測所需設備簡單,在基層醫(yī)院就能進行,報告時間較短,且便利、經濟,減輕了患者的負擔,應盡早采取干預措施,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病死率。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顯示,NLR與流感重癥化密切相關,是流感重癥化的危險因素之一。近年來,NLR與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受到更加廣泛的關注。臨床工作中監(jiān)測NLR動態(tài)變化,有利于更好地評估流感的病情變化,關口前移,降低病死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