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秀俠 張春梅
禮儀教育是幼兒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孩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禮儀教育能夠提升幼兒的內在道德修養(yǎng),讓孩子從小接受規(guī)范、系統(tǒng)的教育,能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禮儀習慣,提升孩子的內在品質,并有助于他們以后的學習和成長。傳統(tǒng)文化中包含大量禮儀道德元素,有效挖掘其中的禮儀內容對幼兒實施禮儀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一、利用國學經典,培養(yǎng)禮儀習慣
《弟子規(guī)》中含有大量的幼兒國學禮儀教育內容,可以作為幼兒學習了解國學禮儀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弟子規(guī)》中包含傳統(tǒng)國學教育的基本內容,較為全面地總結了幼兒在生活中應當遵循的禮儀,比如尊敬師長、孝順父母、關愛他人等等。
《弟子規(guī)》是封建時代幼兒必須學習的經典之一,但在現(xiàn)代社會很多內容已經不適用,所以我們在學習《弟子規(guī)》的過程中,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兜茏右?guī)》的內容可以用來輔助制訂幼兒園教育規(guī)范,我們將幼兒禮儀教育分為四個模塊:個人禮儀、家庭禮儀、幼兒園禮儀、公共場合禮儀。個人基本禮儀包括動作禮儀、說話禮儀;家庭禮儀包括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接待客人等;幼兒園禮儀包括社交禮儀、課堂禮儀;公共場合禮儀包括乘車禮儀、用餐禮儀等。
其次,幼兒園可以將國學禮儀教育內容編成歌謠,通過廣播播放和課堂唱誦的方式讓幼兒記住。幼兒園也可以將家庭禮儀、幼兒園禮儀、公共場合禮儀編寫成歌謠,在幼兒入園和離園以及課間時候進行播放,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還可以開展童謠表演比賽,讓幼兒用語言和動作表現(xiàn)歌謠的內容,從而記住文明禮儀的內容。對于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較好的幼兒,教師也可以鼓勵他們創(chuàng)編禮儀歌謠,鍛煉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幼兒對禮儀歌謠的熱情。
最后,我們根據(jù)幼兒所處的年齡階段,按照小班、中班和大班分別制訂不同的行為規(guī)范,以適應幼兒的年齡差異。幼兒在不同的發(fā)展時期會有不同的行為特征,因而在進行國學禮儀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區(qū)別要求。例如,在用餐過程中,對小班幼兒的要求是能夠在食堂安靜地用餐,能夠自己使用勺子自己吃飯;對中班幼兒的要求是能夠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學會使用勺子和筷子;對大班幼兒的要求是能夠自己使用筷子吃飯,吃飯過程中不交流,不閑聊,能夠在用餐時間內將飯菜吃完。通過對小班、中班和大班制訂不同的文明禮儀標準,使得國學文明禮儀的教育更加合理可行。
二、結合實際生活,運用禮儀規(guī)范
在國學禮儀教育中,教師需要讓幼兒學會將學到的禮儀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如果禮儀教育只有理論沒有實踐,就無法體現(xiàn)其真正的價值,幼兒只是知道文明禮儀守則而不遵守,也就無法達到教育和成長的意義。
首先,在幼兒園的環(huán)境設計中要體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在環(huán)境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對相應的元素進行合理搭配,以達到教育目的。幼兒園在環(huán)境設計中體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氛圍,能夠讓幼兒時刻接受熏陶,尤其是文明禮儀這一塊,應當進行重點體現(xiàn)和設計。在大環(huán)境中,幼兒園可以設計“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柱,同時將幼兒禮儀歌謠用生動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貼在宣傳欄上。幼兒園的走廊上可以布置一些體現(xiàn)傳統(tǒng)文明禮儀故事,如“孔融讓梨”“臥冰求鯉”等,讓幼兒耳濡目染,了解這些中華傳統(tǒng)的德育故事,養(yǎng)成敬愛長輩、關愛同學、遵守規(guī)則的好品格。
其次,教師要通過多種形式將國學文明禮儀教育滲入到幼兒心中。例如可以開展國學經典課程、中華德育故事、國學禮儀研討交流會議等活動。比如關于孔融讓梨的故事,教師可以讓幼兒說一說孔融為什么兩次讓梨,讓幼兒體會到孔融關愛弟弟、尊敬哥哥的良好品德,從中受到啟發(fā)。另外,幼兒園可以組織幼兒開展多種形式的禮儀比賽,通過游戲和競賽的方式提高幼兒的參與度,例如以“勤勞的好孩子”為主題開展衛(wèi)生清潔活動,在五一勞動節(jié)、重陽節(jié)開展勞動比賽和敬老孝親活動,讓幼兒從小就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品德和行為習慣。
三、多方相互配合,實現(xiàn)共同教育
幼兒園和家庭是幼兒學習和成長的兩個主要陣地,對于幼兒園來說,要爭取家長的支持和理解,讓家長主動配合并參與到幼兒禮儀教育中來。只有幼兒園和家長建立共識,共同為幼兒的成長鋪平道路,幼兒才能真正意識到禮儀的重要性,并在實踐中踐行。
首先,幼兒園和家長應當在思想觀念上達成一致,對于幼兒的傳統(tǒng)禮儀教育問題共同努力。幼兒園教師可以利用家長會、網絡、家庭訪談等渠道與幼兒家長取得聯(lián)系,溝通好相關問題,針對幼兒的傳統(tǒng)禮儀的培養(yǎng),在思想觀念上達成一致。家長與幼兒園教師應當互相尊重,聽取對方的意見,掌握幼兒禮儀教育的內容及方法,確保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其次,教師要引導幼兒將所學禮儀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幼兒園可以在每周五將幼兒本周所學的禮儀內容進行總結,例如是否按照用餐禮儀進行用餐、是否與小伙伴們互助互愛、共同成長等,并對幼兒的表現(xiàn)進行總結。家庭是幼兒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幼兒園要將這些情況及時反饋給家長,讓家長了解幼兒禮儀的學習進度,掌握幼兒的禮儀養(yǎng)成情況,讓幼兒從小事入手,從身邊的事入手,養(yǎng)成基本的文明禮儀。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幼兒園可以借鑒國學中幼兒禮儀教育的內容,形成系統(tǒng)規(guī)范的教學內容,并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運用,這樣能夠為幼兒園的禮儀教育提供正確指導,對幼兒文明利禮儀的養(yǎng)成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