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軍,王連波
(內黃縣中醫(yī)院 普外科,河南 安陽 456300)
急性闌尾炎(AA) 是普外科常見消化道疾病,以惡性嘔吐、轉移性右下腹壓痛,多伴有腹瀉、高熱等,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目前治療AA 以手術切除為主,可取得病變闌尾根治目的,但開腹手術創(chuàng)傷大,手術風險高,恢復較慢,且切口瘢痕較大影響患者滿意度。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水平提高,外科微創(chuàng)技術發(fā)展,腹腔鏡技術應用愈加廣泛,且以創(chuàng)傷小、預后效果好等優(yōu)勢,備受醫(yī)患青睞。相關研究顯示,腹腔鏡闌尾切除術(LA) 中對闌尾的操作方式不同,手術效果也存在差異?;诖?,本研究選取內黃縣中醫(yī)院收治的90 例AA 患者進行平行對照研究,旨在進一步分析腹壁吊線輔助TUSPLA 的臨床優(yōu)勢,報告如下。
根據手術方法不同將2019 年12 月至2021 年1 月于本院治療的90 例AA 患者分為試驗組、常規(guī)組,每組45 例。試驗組男22 例,女23 例;年齡18 ~49 歲,平均(25.49±3.25) 歲;體重指數(shù)(BMI)19 ~26 kg/m,平 均(22.57±1.35)kg/m; 病 程1 ~7 h, 平均(4.32±1.19)h;病理類型:壞疽型4 例,單純型22 例,化膿型19 例。常規(guī)組男25 例,女20 例;年齡19 ~50歲, 平 均(26.13±3.17) 歲;BMI 20 ~26 kg/m, 平均(23.07±1.23)kg/m;病程1 ~8 h,平均(4.61±1.35)h;病理類型:壞疽型5 例,單純型24 例,化膿型16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標準:(1) 患者均經腹部檢測CT,結合臨床癥狀,符合《診斷和管理關于嚴重的闌尾炎。歐洲內鏡外科學會共識;一致發(fā)展會議2015.》中AA 診斷標準;(2)符合手術指征;(3) 認知功能正常且無精神系統(tǒng)疾病者;(4) 心、肝、腎等臟器功能無障礙者;(5) 生命體征穩(wěn)定;(6) 無手術禁忌證;(7) 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 既往腹部手術史患者;(2) 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者;(3)確診為惡性腫瘤者;麻醉禁忌證患者;(4)血液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5) 伴有腸套疊者;(6) 全身感染性疾??;(7) 術中轉開腹手術者。
術前患者均完成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等相關檢測;由同等高年資醫(yī)師于無菌環(huán)境下實施操作。
常規(guī)組實施LA:患者取仰臥,實施全身麻醉,消毒鋪無菌巾;于臍下緣行切口,建立腹壓,置入腹腔鏡,探查腹腔鏡情況;分別于恥骨聯(lián)合上方、臍右側行5 mm、10 mm 切口,置入手術器械;上提闌尾系膜,以分段結扎法采用超聲刀切斷闌尾系膜,結扎闌尾根部,再次結扎切緣遠端,將闌尾切斷(距盲腸0.3 ~0.5 mm);電凝殘端黏膜,于臍下緣切口取出切除闌尾;確認無活動出血,清理術區(qū),關閉氣腹,逐層將切口縫合。
試驗組實施腹壁吊線輔助TUSPLA:患者取位、麻醉均同常規(guī)組;行1.5 cm 切口( 臍上緣),建立氣 腹(12 mmHg), 置 入1.0 cm Trocar 為 觀 察 孔,0.5 cm Trocar 為操作孔;以腹腔鏡探查闌尾與周圍組織粘連情況,改頭低腳高位,身體左傾;以套扎結套系闌尾并將結扎線放入腹腔;穿入帶針線經闌尾遠端,穿出腹壁,收緊結扎線懸吊闌尾;游離闌尾系膜至闌尾根部,將結扎闌尾根部的結扎線收緊,將闌尾切斷( 線上方0.5 cm),電凝殘端,修整切斷闌尾斷面,確定無活動性出血,清理術區(qū),清點操作儀器、紗布,關閉氣腹,逐層將切口縫合。兩組術后均接受抗感染處理。
(1)圍手術期指標:手術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臥床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2) 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量表(VAS) 評估術前及術后1 d、術后3 d患者疼痛程度,得分越低表示疼痛越輕。(3) 血管內皮功能:一氧化氮(NO)、內皮素(ET)。(4) 炎癥介質:白介素(IL-6、IL-8)、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5)并發(fā)癥:腹腔膿腫、腸梗阻、瘢痕增生及切口感染等。
實驗室方法:采集患者術前及術后1 d、術后3 d 靜脈血4 mL,常溫靜止30 min( 凝固),以半徑為8 cm,轉速為3 800 r/min 離心10 min 分離血清,-80℃冷藏待測,以分光光度法檢測NO 水平,試劑盒( 廣州萬孚公司);以放射免疫法檢測ET,試劑盒(深圳子科公司);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IL-6、IL-8、Hs-CRP 水平,試劑盒( 上海遠慕公司)。由本院同等高年資檢驗師按照試劑盒要求完成檢測。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試驗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臥床時間及住院時間較常規(guī)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圍手術期指標比較(± s )
兩組術前VAS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兩組術后1 d、術后3 d VAS 評分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同術后1 d 相比,術后3 d 兩組VAS 評分降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各時間點VAS評分6比較(± s)單位:分
兩組術前及術后1 d、術后3 d NO、ET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同術前對比,兩組術后1 d、術后3 d NO、ET 水平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同術后1 d 對比,兩組3 d NO、ET 水平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各時間點血管內皮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s )
兩組術前、術后1 d 及術后3 d IL-6、IL-8、Hs-CRP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同術前對比,兩組術后1 d、術后3 d IL-6、IL-8、Hs-CRP 水平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同術后1 d 對比,術后3 d 兩組Hs-CRP、IL-6、IL-8 水平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兩組各時間點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s )
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8.89%) 與常規(guī)組(15.56%)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見表5。
表5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AA 多見于青少年,且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多數(shù)學者認為與飲食習慣、感染、腸梗阻、結石等因素密切相關,其病情急,進展迅速,若未及時確診并實施有效治療,可導致休克、腹膜炎等急重癥發(fā)生,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傳統(tǒng)開腹手術作為臨床治療AA 的經典治療方法,手術風險較高,可影響治療結局。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發(fā)展,LA 也由四孔、三孔法發(fā)展至雙孔、單孔法,相較于傳統(tǒng)開腹術,手術風險更低,臨床應用廣泛。而TUSPLA 能減輕機體創(chuàng)傷,加以腹壁吊線輔助,避免器械相互干擾對臟器造成影響,有助于術后恢復。李凱研究也證實,腹壁吊線輔助TUSPLA 能降低手術風險,有助于改善治療結局。同與傳統(tǒng)三孔LA 相比,實施腹壁吊線輔助TUSPLA 具有以下優(yōu)勢:(1) 機體損傷較小,促進胃腸功能恢復,能加速切口愈合,能縮短下床及住院時間;(2)減少切口數(shù)量,避免組織過度分離,有助于緩解術后疼痛;(3) 切口集中于臍上緣褶皺處,瘢痕較為隱匿,美觀度好。本研究顯示,試驗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臥床時間及住院時間較常規(guī)組短,術后1 d、術后3 d VAS 評分較常規(guī)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該結果提示腹壁吊線輔助TUSPLA 能優(yōu)化手術情況。有助于胃腸功能恢復,縮短恢復進程。
手術創(chuàng)傷、機體應激、感染均能刺激中性粒細胞、內皮細胞表達,促使血管內皮功能因子釋放,損傷血管內皮功能。NO、ET 作為血管內皮舒張和收縮調節(jié)因子,能調節(jié)機體內鹽、水穩(wěn)態(tài),可興奮交感神經。相關研究顯示,NO、ET 作為反映血管內皮功能的敏感性指標,其水平與血管內皮功能呈正相關。手術創(chuàng)傷可誘導免疫應答激活,進而刺激Hs-CRP、IL-6、IL-8 等炎癥介質釋放,從而發(fā)揮多種生物學效應。因此,血液中IL-6、IL-8、Hs-CRP 水平能間接反映機體創(chuàng)傷程度、病情轉歸及預后恢復情況。為進一步探究腹壁吊線輔助TUSPLA 對機體炎癥反應及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本研究進行多時間點檢測,并與LA 對比,結果顯示,術后1 d 兩組IL-6、IL-8、Hs-CR 升高,NO、ET 水平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術后3 d 兩組IL-6、IL-8、Hs-CR 較術后1 d 降低,NO、ET 水平術后1 d 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結果證實兩種術式均能誘發(fā)機體炎癥反應及對血管內皮功能造成損傷,且隨著病情轉歸逐漸恢復正常。但兩組間IL-6、IL-8、Hs-CR、NO、ET 水平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可能與多種器械置于一孔實施手術,難度較大,且醫(yī)師操作不熟練有關。本研究還顯示,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可見兩種手術方式均有較好的安全性。由于腹壁吊線輔助TUSPLA 操作難度較高,術中應注意:根據情況調整套管深度,避免操作器械沖突,組織粘連嚴重難分離患者增加操作孔,確保手術順利實施。
綜上所述,與LA 相比,腹壁吊線輔助TUSPLA 能優(yōu)化手術情況,有助于緩解術后疼痛,促進胃腸功能恢復,加速恢復進程,且隨著術式完善,醫(yī)師操作技術嫻熟,TUSPLA 適應范圍逐漸擴大,優(yōu)勢將進一步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