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娟
山東省聊城市中醫(yī)醫(yī)院消毒供應中心,山東聊城 252000
外來手術器械指的是一種由器械公司供應商租用給醫(yī)院且能夠重復使用的醫(yī)療器械,多以植入物相關的手術外來醫(yī)療器械為主[1]。近年來,隨著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不斷進步,外來手術器械也開始在各級醫(yī)療機構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加之手術操作的復雜性,對外來手術器械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清洗質量增加了更多的挑戰(zhàn)[2]。有調查研究資料顯示,外來手術器械與院內一般的手術器械相比存在著更高的清洗難度,清洗合格率普遍偏低,這可能與外來手術器械構造較為復雜,同時與在不同醫(yī)院、不同地區(qū)使用情況不同,以及院內清洗人員清洗技能有限相關[3]。一旦出現(xiàn)了清洗不合格的情況,不僅可對其滅菌效果來直接的不良影響,同時也會對之后的疾病治療及相關操作帶來干擾,降低醫(yī)療工作質量[4]。因此,對外來手術器械而言,采取更加有效且效果更好的清洗效果至關重要。該文選取該院2020年4月—2021年7月237件外來手術器械進行相關研究,分別采用了手洗清洗、先手洗預處理再用清洗機清洗、用清洗機清洗3種不同的清洗方法,比較分析更好的清洗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外來手術器械237件骨科手術所用外來手術器械(均為威高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提供)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A組、B組及C組,每組79件,3組不同手術器械的來源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醫(yī)療器械在手術室應用之后均未得到任何處理,即進入到該次研究。
A組給予手洗清洗,將清洗水溫控制在15~30℃,清洗步驟:沖洗:將器械、器具、物品置于流動水下沖洗,初步去除器械表面污染物;洗滌:沖洗后,使用醫(yī)用清洗劑浸泡,之后選用與器械材質相匹配的清洗刷在水面下刷洗、擦洗器械表面、關節(jié)、鎖扣、鄂部、手柄、指環(huán)處,有銹跡應除銹;漂洗:用流動水沖洗或刷洗洗滌后器械、物品上的殘留物;終末漂洗;采用電導率≤15μs/cm(25℃)的純化水進行漂洗[5]。
C組給予清洗機清洗,按照清洗的要求調制好自動清洗消毒器,隨后采用多酶清洗劑,完成程序的設定,按照順序依次完成對外來器械的清洗、洗滌、漂洗以及終末漂洗。
B組給予先手洗預處理再用清洗機清洗,具體清洗步驟同A組及C組。
對比在3種不同清洗方法下外來手術器械的細菌計數(shù)、細菌清除率及清洗合格率。
(1)細菌計數(shù)及細菌清除率采樣的判斷。分別在清洗前后,對外來手術器械的表面以及內腔進行采樣處理,將采集到的細菌放置在50 mL的含有相應中和劑的洗脫液中,經(jīng)過洗脫處理之后,用無菌采樣瓶全量收集采樣液,擰緊采樣瓶口,放入采樣箱密閉及時送至實驗室檢查,隨后進行活菌的計數(shù)培養(yǎng)[6]。清洗消毒之后,檢測合格的標準:細菌總數(shù)<20 cfu/件,且無法檢測出致病菌。
(2)清洗標準從兩個方面判斷,分別為目測法及ATP法。①目測法[7]:選擇1名具有豐富操作經(jīng)驗且符合專業(yè)標準要求的工作人員,對外來手術器械表面情況進行檢查,觀察手術器械表面是否光潔,是否存在污漬及血漬、水垢以及其他類型的殘留物,出現(xiàn)其中任何一項即可判斷為清洗不合格,若上述標準均符合則可判斷為清洗合格。其中對于帶有管腔的手術器械,則需要使用無菌棉簽對其涂抹,并對管腔進行擦拭,隨后對棉簽情況進行觀察,若棉簽上經(jīng)過判斷不存在殘留的物質,則可判斷為目測法合格。②ATP熒光檢測法[8]:通過采用System SUREⅡ型檢測儀進行ATP法判斷,檢查過程所依據(jù)的原理為熒光反應檢測法,在檢測時需要將棉棒拔除,隨后對器械表面、關節(jié)、軸面以及齒面進行反復的擦拭。在完成采樣后,將棉棒插回到檢測儀內,等待5 s后,讀取其中檢測數(shù)據(jù)。若外來手術器械上仍然有細菌、血液、污漬及體細胞內殘留物,則可通過ATP檢測法檢測,同時可借助發(fā)光值對污染程度進行判斷,若發(fā)光值≤40,則可判斷為器械清洗合格。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B組與A組、C組相比,清洗后細菌計數(shù)較低,細菌清除率較高,C組與A組相比,清洗后細菌計數(shù)較低,細菌清除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在3種不同清洗方法下外來手術器械細菌計數(shù)及細菌清除率對比(±s)
表1 在3種不同清洗方法下外來手術器械細菌計數(shù)及細菌清除率對比(±s)
組別細菌計數(shù)(CFU/件)清洗前清洗后 細菌清除率(%)A組(n=79)B組(n=79)C組(n=79)F值P值40.15±1.82 40.22±1.78 40.18±1.84 0.541 0.259 4.98±0.75 1.37±0.29 2.84±0.78 9.254<0.001 87.6±0.18 96.6±0.23 92.9±0.20 12.554<0.001
B組與A組、C組相比,經(jīng)目測法、ATP法評價清洗合格率均較高,C組與A組相比,經(jīng)目測法、ATP法評價清洗合格率均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在3種不同清洗方法下外來手術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對比[n(%)]
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各類醫(yī)療器械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因醫(yī)療器械所導致的感染發(fā)生率也不斷升高。有調查資料顯示,外包裝良好的醫(yī)療器械如果清洗質量不合格,雖然經(jīng)滅菌處理,其血殘留陽性率依然可以達到35.9%[9]。這不僅增加了外來細菌侵入人體的風險,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感染的發(fā)生。分析外來手術器械在清洗時較為常見的問題,包括以下幾點:①外來手術器械的使用頻率相對較高,具有較快的周轉速度,加之送洗時間的不確定性,無法按照院內規(guī)定的步驟進行去污、清洗、烘干、上油及高壓滅菌等過程。②部分外來手術器械公司為追求利益最大化,通常將這些手術器械送至不同的醫(yī)院或不同的城市中中轉使用,甚至有部分醫(yī)療機構為進一步的加快手術器械的中轉率,明顯增加手術的臺數(shù),甚至出現(xiàn)在夜間送洗器械的情況。夜間由于相對缺少專業(yè)的人員進行清洗或者無法按照規(guī)定清洗,加之部分夜間工作人員比較疲憊,檢查條件相對較差,這就使得器械清洗無法徹底。因此,對外來手術器械而言,給予徹底有效的清洗至關重要,不僅可保證消毒與滅菌過程的順利進行,同時也能夠保證患者治療期間的順利進行。同時,給予有效的器械清洗也是進行下一步清潔的重要條件,若清洗不夠徹底非常容易增加滅菌失敗的發(fā)生率,甚至對臨床工作帶來較大的影響。先手洗預處理再用清洗機清洗作為一種新型的清洗方法,通過增加手洗預處理的環(huán)節(jié)在根本上提高清洗效果,原因是殘留在器械表面的污染物可明顯的增加器械的清洗難度,或因長期放置使污漬及血漬等干涸在器械表面,無法單純采用清洗機清除,增加手工預處理之后,可以緩解外來醫(yī)療手術器械表面污漬發(fā)生干涸的現(xiàn)象,從而減輕器械的清洗難度,在根本上提高清洗質量[10-11]。不過在清洗過程中需要將能夠拆開的部件盡可能地拆開并進行刷洗,對本身結構比較復雜的器械及關節(jié)處需要采用不同規(guī)格的刷子及高壓水槍對其進行反復的刷洗,再進行機器的清洗。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B組與A組、C組相比,細菌計數(shù)較低,細菌清除率較高,C組與A組相比,細菌計數(shù)較低,細菌清除率較高,同時,B組與A組、C組相比,經(jīng)目測法、ATP法評價清洗合格率均較高,C組與A組相比,經(jīng)目測法、ATP法評價清洗合格率均較高(P<0.05),綜合可見,先手洗預處理再用清洗機清洗的清洗合格率較高。分析出現(xiàn)此結果的原因是,有研究報道指出,殘留在污染的外來醫(yī)療手術器械上的有機物會發(fā)生凝固及干燥過程,由此容易形成一層生物膜,而本身生物膜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時間及條件影響,可能需要數(shù)個小時。此時若首先給予手洗預處理,通過使用預處理劑,對外來污染的手術器械進行均勻噴灑清洗之后,不僅可有效緩解手術器械表面存在的污漬發(fā)生干涸的現(xiàn)象,同時預處理過程當中存在的表面活性物質也能夠與殘留的污漬發(fā)生一系列化學反應,促使其從器械表面剝離,保證在接下來的清洗過程中更加容易清除,降低清洗機的清洗難度,與既往研究報道基本一致[12]。此外需要加強對外來手術器械清洗人員的技能培訓。由于外來手術器械本身涉及到的品種較多,結構可能較為復雜,而這對于一些工作資歷尚淺的醫(yī)療人員而言,存在著較大的挑戰(zhàn),因此,加強對此類工作人員清洗消毒滅菌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培訓至關重要,通過進一步的提高手術器械清洗人員的工作質量,保證獲得更好的清洗效果[13]。另外,在維護外手術器械的工作中,可通過定期邀請廠家內專業(yè)人員講解各類外來手術器械的用途及清洗注意事項等,以此確保手術器械清洗人員可進一步加深對外來手術器械的認識,熟悉其使用方法,保證這些器械清洗得更加徹底。
綜上所述,對該院外來手術器械進行清洗時多主張采用手洗預處理再用清洗機清洗的方法,由此保證獲得 更好的清洗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