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林娜
“為了你,我沒有一點放松娛樂的時間”“我下班后的時間都在陪著你”……很多家長因為“陪伴孩子”而感覺失去了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到頭來卻發(fā)現(xiàn)即便耗費了許多精力,孩子卻并沒有成長為自己預(yù)期的樣子。這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的陪伴缺少“溫度”。
“懂”孩子,要從了解孩子性格開始。心理學(xué)專家東玉林老師說,在接觸的很多案例中,孩子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他們不懂我”。因為“不懂”“不明白”“不理解”而造成親子關(guān)系緊張,家長聲嘶力竭、苦口婆心、步步緊盯,孩子冷眼相對、據(jù)理抗爭甚至采取了過激行為。在孩子們看來,盡管父母為自己做了很多,但家里沒有溫暖、父母的陪伴照顧沒有溫度。其根源在于家長們認為自己為孩子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而孩子卻覺得父母照料自己的生活和督促學(xué)習(xí)并不是陪伴,家長們沒有了解過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交流,要多說互相認可的話,彼此保持平和心境,溝通會更順暢,也更容易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要想實現(xiàn)有溫度的交流與陪伴,建議家長不妨嘗試這樣的方法:一是認真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采取不同的說話技巧;二是跟孩子商量彼此認可的溝通交流方式,互相了解對方的溝通習(xí)慣;三是溝通時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特別是面對孩子在學(xué)習(xí)上出現(xiàn)速度慢、停頓、懶散等問題時要壓制怒氣,因為這類問題最容易激化矛盾;四是利用一段時間跟孩子磨合建立一套良好的溝通機制,多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逐漸形成默契,家庭氛圍會慢慢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