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蒙林
摘 要:管道昇,元代第一才女,人稱“翰墨詞章,不學而能?!逼浞蚴恰翱瑫拇蠹摇敝坏内w孟頫,兩人的愛情和藝術(shù)造詣成為了千古佳話。管道昇在元代就已經(jīng)出名,無疑是在當時男權(quán)至上的社會中為女性迸發(fā)出了一束光。其藝術(shù)能被認可十分難能可貴,更給了當代的我們一些啟示。
關(guān)鍵詞:管道昇;文人畫;思想
一、管道昇的生平
管道昇(1262-1319),字仲姬,出生于湖州吳興(今浙江吳興),祖籍江蘇華亭(今上海)。元代著名的詩詞創(chuàng)作家、畫家、書法家。自幼聰穎,思想獨特,天賦異稟,詩畫皆能,尤善墨竹,有堅實的文學基礎(chǔ)和藝術(shù)才能。于28歲時嫁給36歲的趙孟頫,二人情投意合,才子佳人共度了余生。
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管道昇出生時,南宋處于岌岌可危的境地,因為這個國家距離滅亡還剩僅僅大概14年的時間。隨著南宋都城臨安,被蒙古族忽必烈大軍的攻破,元朝開始創(chuàng)建。據(jù)說她的先人是春秋齊國的外交家、學問家管仲。雖然生在亂世,但是幸運的是,她是江南大戶人家,她的父親管申不僅是一位知識分子,還是有名的俠士,思想開放,不羈灑脫。在當時能讓女兒28歲才出嫁可見其思想前衛(wèi),也是管道昇能在封建社會中作為女性,展露才能的先決條件。管道昇的母親周氏是一位很有賢能的婦人。
管道昇于元二十六年嫁著名書畫家趙孟頫為妻,自此夫妻二人琴瑟和鳴,談書論畫好不快活。趙孟頫在元代歷經(jīng)五朝,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官至一品,管道昇被封魏國夫人。但由于趙孟頫是宋宗室入元,內(nèi)心常常自責羞愧。加上元代對漢族士大夫的歧視,政治抱負實際難以實現(xiàn),趙孟頫想辭官而去。而管道昇淡漠凡俗塵世的思想,多次勸其歸去。直到管道昇舊病復發(fā),趙孟頫以給夫人看病為由,向皇帝請辭回鄉(xiāng)。管道昇不幸病逝于舟中,時年58歲。趙孟頫歸葬夫人于德清縣東衡山之管氏故里。三年后,趙孟頫去世,二人合葬于湖州德清縣東衡山南麓。
二、管道昇的藝術(shù)成就
(一)書法
管道昇的書法藝術(shù)與東晉王羲之的啟蒙老師衛(wèi)鑠“衛(wèi)夫人”,并稱為中國書畫史上的“書壇兩夫人”。可見其書法藝術(shù)成就之大。因為女性學習書畫在古代是鮮有的,筆者認為管道昇的書法來源于自學和家學。與書法家趙孟頫婚后更有利于她學習書法,在相夫教子等家務(wù)之閑暇,觀看趙孟頫的書法創(chuàng)作,耳聞目染,日益進步。
書法作品中最有名也是最有爭議的一副是紙本《深秋貼》,共計十八行,行書。是一封寫給管道昇家鄉(xiāng)嬸嬸的問安家信,首尾都寫著“道昇跪覆”,表達思念之情。這副字貼的字筆力充盈,較為修長,筆畫轉(zhuǎn)折之處圓滑秀氣,暢通灑脫。被學術(shù)界爭議的地方便是落下的名款雖是“道昇”,卻有更改的痕跡,“昇”似乎是“昂”字的改寫,趙孟頫字子昂。所以也有部分人認為這是趙孟頫替夫人管道昇所寫。但不論究竟為誰所寫,都可以看出夫妻二人的書法水平,書法作品均為上乘。
在管道昇逝世后,趙孟頫親自為她寫《魏國夫人管式墓志銘》:“夫人,公同里人也,諱道昇,字仲姬,有才略,聰明過人。亦能書,為詞章,作墨竹,筆意清絕。夫人天姿開朗,德言容功,靡一不備,翰墨辭章,不學而能?!盵1]可見,管道昇的天賦和努力,趙孟頫都引以為豪。
(二)繪畫
管道昇在繪畫藝術(shù)方面,喜畫竹、梅、蘭,尤善墨竹。其筆下的墨竹,不講究用墨變化,一筆完成,卻勁挺有力、還有具有秀麗清新的韻味,在當時已經(jīng)出名。她的墨竹師承“文湖州”即文同,屬于文人畫風。什么是文人畫?近代陳衡恪則在《文人畫之價值》一文中指出:“何謂文人畫?即畫中有文人之性質(zhì),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畫中考究藝術(shù)上之功夫,必須于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2]
文人的思想在管道昇的畫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她不拘泥于傳統(tǒng)墨竹繪畫技法,創(chuàng)新了晴竹新篁的畫法。行筆過程中多用中鋒,偶爾側(cè)鋒,筆法灑脫嫻熟,墨色濃淡變化少有,所畫之物重墨為多,像是用筆書寫內(nèi)心情感,書寫出的墨竹仿佛表現(xiàn)了自己不羈塵世,清高的態(tài)度。其畫的晴竹勁挺有骨,氣韻生動,超脫非凡。傳世畫作有《墨竹圖》、《竹石圖》、《山樓繡佛圖》、《水竹圖》、《蘭花圖》、《山水圖》、《修竹圖》等。
管道昇的繪畫才能也毫不遜色于男性畫家,她的大型壁畫《竹石圖》氣勢恢宏,據(jù)明代《吳其貞書畫記》記載:“管夫人竹石圖粉壁一睹, 在湖州瞻佛寺殿之東壁, 高約丈余, 廣有一丈五六尺, 畫土坡上一巨石, 作飛白勾皴法, 只有數(shù)筆, 畫識石之前、后、左、右有數(shù)筆修竹, 高有三四尺, 是為晴竹, 亭亭如生, 使人望去, 清風徐來, 寒氣襲骨, 抑且用筆熟脫, 縱橫蒼秀, 絕無婦人女子之態(tài)。偉哉, 古今一奇畫也, 堪謂之神品。”[3]這也可能是自古歷史上唯一的一幅女性畫家所繪的最大的壁畫,僅僅如此就足以打破繪畫中對女性的固有認知。
由此可見, 管夫人的藝術(shù)能力不容小覷, 其名作《竹林泉繞圖》現(xiàn)為故宮博物院藏, 并著有繪畫理論《墨竹譜》一卷, 緝?nèi)搿豆沤袼囆g(shù)集成藝術(shù)典》。
(三)詩詞
管道昇的才氣和獨特的思想更體現(xiàn)在她的詩詞中,作有《漁父詞》、《我儂詞》、《璇璣圖詩》等。詩詞的字里行間都能看出她的氣量和胸懷非一般女子能比。
比如我們現(xiàn)在形容愛情甜蜜的成語“你儂我儂”便是出自其《我儂詞》。這首詩詞通俗易懂,偏向白話,卻又巧妙至極。這首詩詞是在趙孟頫年近五十歲時可能是由于身居官場受他人影響,也可能是因為夫人容顏老去,相處太久出現(xiàn)審美疲勞,總之他委婉的寫了一首詩向夫人表達自己想要納妾的想法。管道昇看后沒有傷心難過,沒有自怨自艾,更沒有怒氣沖天。她心平氣和地寫下了《我儂詞》:“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diào)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盵4]管道昇將夫妻二人的關(guān)系巧妙地比喻為泥人,厭倦時仍可以將泥人重新捏塑,彼此成就,互不分離。話語就像平常的談話,平靜而又深情,令趙孟頫看后羞愧難當,再也不提起納妾之事。管道昇死后三年,趙孟頫也隨之而去,二人真正做到了“生同衾,死同槨”。
由此可見管道昇的思想已然超越了時代,有著非同一般的智慧和獨立意識。
三、啟示
中國古代的傳統(tǒng)思想存在嚴重的男尊女卑的性別觀念,注重倫理綱常,古代女性連讀書寫字的機會都很少,更不用說書法繪畫了。除非是貴族或文人子女才有一些接觸文藝的可能。因此古代女性對于藝術(shù)的天賦、才能以及想象嚴重受到社會思想以及生活環(huán)境的限制,將她們各個方面發(fā)展的可能直接扼殺在搖籃之中。而管道昇就是古代女性中幸運的一個,幸運的是她生在宋末元初,思想上較為多元;幸運的是她有著富裕殷實的家境,還有思想先進的父母;幸運的是她有著非一般女性的超脫思想和才能。最關(guān)鍵的是她沒有浪費自己的天姿,憑借自己的膽識才情和努力,為中國古代女性開出來一朵明媚的花。
對于我們當代的人來說,管道昇是十分值得學習的。她育有三子六女,并沒有因為培養(yǎng)孩子而放棄自己的藝術(shù),還巧妙地打消了丈夫納妾的想法。在封建思想下,她堅守了自己的內(nèi)心,清楚的知到自己想要什么,在處理瑣事上的大智慧更是值得我們仔細推敲。所以女性是有能力勝任社會賦予的雙重角色,需要克服許多難關(guān)和偏見,關(guān)鍵是要有獨立的思想,而后自信和努力。
參考文獻
[1](元)趙孟頫.《松雪齋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文淵閣本《四庫全書》.
[2]陳衡恪《文人畫之價值》郎紹君、水天中《二十世紀中國美術(shù)文選》上卷 上海 上海美術(shù)出版社 1999(67).
[3]湯漱玉.玉臺畫史[M].道光辛卯秋七月錢塘汪氏振綺堂開雕.
[4]珊丹.論管道昇逸興飄然的藝術(shù)成就[J].文學教育, 2009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