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亞,楊彬
貴州省六盤水市盤州市盤江煤電有限公司總醫(yī)院內分泌科,貴州盤州 561601
糖尿病屬于臨床常見的內分泌疾病, 指由于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 或是胰島素使用障礙導致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代謝障礙性疾病[1]?;颊呖沙霈F(xiàn)高血糖表現(xiàn), 若早期未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治療, 伴隨病程發(fā)展可出現(xiàn)多系統(tǒng)損害, 包括血管、心臟、神經、腎及眼等組織器官慢性進行性病變、功能減退和衰竭[2-3]。 臨床對初次診斷為2 型糖尿病且空腹血糖水平在11.1 mmol/L 及以上者,一般需要開展為期2 周的胰島素泵強化治療[4]。待患者高血糖表現(xiàn)改善后,即可將胰島素泵撤除,并選擇后續(xù)降糖治療方案。但在臨床長期應用過程中發(fā)現(xiàn),部分患者在開展單純短程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后, 無法獲得血糖長期控制效果[5]。當前臨床上在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后的降糖方案選擇尚未形成統(tǒng)一結論, 仍需開展深入研究。 該文選擇 2019 年 8 月—2021 年 8 月該院收治的86 例2 型糖尿病患者,分別開展常規(guī)藥物口服治療與基礎胰島素治療,分析比較治療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選擇在該院開展2 型糖尿病治療的86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實施胰島素泵強化治療。依據(jù)隨機抽簽法將患者分成常規(guī)組及觀察組,每組43例。 常規(guī)組與觀察組中女性患者例數(shù)依次是29 例、30 例,男性患者例數(shù)依次是14 例、13 例;平均年齡分別為(52.13±6.78)歲、(52.09±6.81)歲;平均體質量分別為(66.35±7.21)kg、(66.40±7.25)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 在開展臨床檢查后均被確診為2 型糖尿病,且為初次確診[6];既往未開展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物治療;既往無調脂藥物治療史;體質指數(shù)20~30 kg/m2;患者和家屬知情,自愿簽署醫(yī)療文書。 排除標準: 合并其他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者;1 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感染及酮癥酸中毒情況者[7];對該研究所選用藥物存在嚴重過敏情況患者; 有嚴重精神功能異常情況患者。 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專家在審核研究內容后準許通過。
全部患者在入院后均開展胰島素泵強化治療,選擇門冬胰島素注射液(國藥準字S20153001,300 U/3 mL)持續(xù)皮下注射。初始每日胰島素使用劑量為0.4~0.6 U/kg, 餐前大劑量及基礎率分別占50%,其中餐前劑量依據(jù)1:1:1(早、中、晚)劃分,依據(jù)患者自身情況合理調整胰島素使用劑量。 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 餐后 2 h 血糖水平〈10.0 mmol/L 時,繼續(xù)保持胰島素泵治療,時間為2 周。 在完成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后, 將全部患者隨機分成兩組,開展常規(guī)藥物口服治療為常規(guī)組,實施基礎胰島素治療為觀察組。常規(guī)組患者使用鹽酸二甲雙胍膠囊(國藥準字 H20090050,0.5 g/片) 口服治療,1.5 g/d,若空腹血糖水平無法達到滿意水平,可將使用劑量調整為2.0 g/d。 觀察組患者每日使用甘精胰島素(國藥準字 S20050051,300 U/3 mL)皮下注射治療,1次/d, 藥物初始使用劑量是強化治療時期每日胰島素使用劑量的80%。全部患者在門診隨訪期間,均持續(xù)開展運動鍛煉及糖尿病飲食。 空腹血糖在4.4~7.0 mmol/L 范圍作為血糖控制理想目標。 對全部患者均進行為期1 年的門診隨訪。
①對比全部患者在開展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前后的各項指標情況,主要包含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②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 h 血糖、空腹血糖水平。 ③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的體質指數(shù)及血糖達標時間情況。 ④對比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 治療依從性評定依據(jù)[8]:患者未擅自調整藥物劑量,無漏治療及錯誤治療情況,嚴格遵醫(yī)囑用藥。
使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 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或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所有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 h 血糖、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治療后,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見表 1。
表1 所有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比較()
表1 所有患者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比較()
時間 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 h 血糖(mmol/L)空腹血糖(mmol/L)治療前(n=86)治療后(n=86)t 值P 值10.96±2.05 9.21±1.60 6.241〈0.001 20.96±3.57 12.62±2.33 18.142〈0.001 13.20±2.52 5.70±1.12 25.221〈0.001
治療后觀察組糖化血紅蛋白、 餐后2 h 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均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治療后兩組血糖相關指標水平比較()
表2 治療后兩組血糖相關指標水平比較()
組別 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 h 血糖(mmol/L)空腹血糖(mmol/L)常規(guī)組(n=43)觀察組(n=43)t 值P 值9.92±2.30 8.80±2.18 2.318 0.023 9.56±1.75 8.03±1.80 3.996〈0.001 5.71±1.36 5.12±1.21 2.125 0.036
常規(guī)組患者體質指數(shù)高于觀察組, 血糖達標時間長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后兩組體質指數(shù)及血糖達標時間比較()
表3 治療后兩組體質指數(shù)及血糖達標時間比較()
組別 體質指數(shù)(kg/m2) 血糖達標時間(d)常規(guī)組(n=43)觀察組(n=43)t 值P 值24.83±1.82 23.21±1.13 4.959〈0.001 8.26±1.52 6.32±1.24 6.485〈0.001
常規(guī)組治療依從患者32 例(74.42%),不依從患者 11 例 (25.58%); 觀察組治療依從患者 40 例(93.02%),不依從患者 3 例(6.98%)。 常規(guī)組治療依從性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460,P〈0.05)。
胰島素泵強化治療能夠模擬胰島素生理分泌形式,一方面可快速使血糖水平下降,改善高血糖對胰島β 細胞的毒性作用,緩解高血糖引起的胰島素抵抗情況;另一方面還可促使胰島β 細胞休息,有利于損傷胰島β 細胞修復,改善其早期功能性損傷情況[9]。對初次診斷為2 型糖尿病的患者,在開展短期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后,若僅通過強化運動及控制飲食等措施,無法獲得有效的長期治療效果。 大多數(shù)患者在實施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后仍需實施針對性治療措施[10-11]。
該研究結果顯示, 在開展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后全部患者糖化血紅蛋白、餐后2 h 血糖、空腹血糖水平有明顯下降(P〈0.05)。 說明對2 型糖尿病患者實施胰島素泵強化治療, 可在短期內控制患者血糖水平[12]。 不同降糖方案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糖相關指標水平均低于常規(guī)組;觀察組體質指數(shù)低于常規(guī)組;觀察組血糖達標時間短于常規(guī)組(P〈0.05)。 該結果與汪玲等[13]研究結果相近,其研究提示2 型糖尿病患者實施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后, 開展基礎胰島素皮下注射治療,相較于口服降糖藥物臨床效果更佳。甘精胰島素是在中性pH 液中溶解度低的人胰島素類似物, 能通過促進骨骼肌及脂肪等周圍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及抑制肝葡萄糖產生而降低血糖水平。 由于該藥物屬于長效胰島素,注射1 次后能夠維持24 h降糖效果,模擬生理胰島素分泌,有效控制機體全天血糖水平[14-15]。 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體質量也會出現(xiàn)相應變化,降低體質指數(shù)。在治療依從性方面,常規(guī)組低于觀察組(P〈0.05),可能因口服降糖藥物控制血糖效果不佳出現(xiàn)血糖水平波動情況, 另一方面患者由于年齡較大或文化程度不高, 在藥物使用期間出現(xiàn)不良反應,易產生緊張、焦慮情緒,進而降低治療依從性。
綜上所述,2 型糖尿病患者在實施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后,選擇基礎胰島素進行皮下注射治療,能夠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升治療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