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海文
日照市中醫(yī)醫(yī)院檢驗科,山東日照 276800
糖尿病是現(xiàn)今臨床上一種較為多見多發(fā)的慢性代謝紊亂性疾病,高血糖是此病的臨床特點;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總體而言,其與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之間有著一定的關聯(lián)性[1]。 一旦患有此病,隨著病情的持續(xù)發(fā)展, 會導致人體長時間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下,繼而對人體其他器官造成損傷;此外,高糖環(huán)境還有利于細菌的繁殖, 從而增加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概率,如此一來,將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及其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臨床研究表明,及早對糖尿病加以鑒別與診斷,并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糖水平,避免或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并提升其預后效果[2-3]。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對糖尿病加以診斷,是非常有必要的;當前臨床上一般采取兩種檢驗方式對此病加以診斷,即常規(guī)檢驗、生化檢驗?;仡櫺赃x取日照市中醫(yī)醫(yī)院于2020 年10 月—2021年9 月收治的74 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分別予以常規(guī)檢驗與生化檢驗,比較其檢驗結果,以探析兩種不同檢驗方式的臨床價值。 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選取該院收治的74 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男 39 例、 女 35 例; 年齡 50~78 歲, 平均(60.25±4.19)歲;病程 6 個月~18 年,平均(5.29±1.42)年。
納入標準:滿足糖尿病診斷標準,并確診為糖尿?。灰庾R清晰,可正常交流;可正常配合檢查;對該項研究知情,且已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患有嚴重血液疾病者;惡性腫瘤者;肝腎功能異常者;精神異常者;臨床資料不完整者。
常規(guī)組: 對該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檢驗, 具體操作為:收集患者早晨的尿液約5 mL,將其作為檢驗樣本,利用尿液分析儀,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尿糖。若結果顯示為陽性,則可判定為糖尿病。
生化組: 對該組患者采取生化檢驗, 具體操作為: 收集患者早晨空腹狀態(tài)下的靜脈血約3 mL,將其作為檢驗樣本,采用羅氏C701 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樣本;若檢測結果顯示空腹血糖值在7 mmol/L,則可判定為陽性;隨后,在400 mL 水中加入75 g 葡萄糖,讓患者服下,并且在 0.5 h、1 h、2 h、3 h,分別采集患者的靜脈血約3 mL 作為樣本, 檢測血糖指標。在患者空腹12 h 時,采集患者靜脈血約2 mL 作為樣本,以對三酰甘油、總膽固醇加以檢測。 在檢測空腹血糖前,醫(yī)護人員需提前叮囑患者在檢測前1 d空腹8 h 及以上,確保樣本是晨起空腹時所采集,并確保樣本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送檢; 采取葡萄糖氧化酶法,對空腹血糖值進行3 次檢測,最終取平均值。 在上述條件下, 用糖化血紅蛋白儀檢測糖化血紅蛋白值。 在檢驗糖耐量前3 d,告知患者飲食應維持正常狀態(tài),并對每日攝入總量加以適度控制,保證碳水化合物每日攝取量在150~300 g 之間;檢驗當日,引導患者在4 min 內服下75 g 葡萄糖水,隨后采集0.5 h、1 h、2 h、3 h 時靜脈血樣本進行檢測,若在 0.5~1.0 h內患者血糖上升,且在2~3 h 內恢復正常,則表示其糖耐量正常。
將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結果作為該次研究的金標準;比較兩種檢驗方法的診斷準確率、特異度、靈敏度。 此外,對兩組血糖指標(如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糖耐量)與血脂指標(總膽固醇、三酰甘油)進行觀察、統(tǒng)計與比較[4]。
利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及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74 例患者中,經過金標準診斷得到確診糖尿病患者65 例,確診為非糖尿病患者有9 例,常規(guī)組診斷準確率為 78.38%(58/74), 靈敏度為 94.55%(52/55),特異度為 31.58%(6/19);生化組診斷準確率為94.59%(70/74),靈敏度為 96.92%(63/65),特異度為77.78%(7/9)。兩組的準確率、特異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325,P=0.004;χ2=5.241,P=0.022),但兩組的靈敏度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χ2=0.036,P=0.849)。 見表 1。
表1 兩種檢查方法的診斷結果分析
兩組所檢測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糖耐量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種檢查方法各血糖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表2 兩種檢查方法各血糖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組別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 血糖(mmol/L)糖化血紅蛋白(%)糖耐量(mmol/L)常規(guī)組(n=74)生化組(n=74)t 值P 值7.03±1.24 7.46±1.41 1.970 0.051 8.41±1.38 8.75±1.29 1.548 0.124 7.11±1.08 7.48±1.26 1.918 0.057 7.68±1.41 8.11±1.35 1.895 0.060
兩組所檢測的總膽固醇、 三酰甘油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種檢查方法各血糖指標檢測結果比較[(),mmol/L]
表3 兩種檢查方法各血糖指標檢測結果比較[(),mmol/L]
組別 總膽固醇 三酰甘油常規(guī)組(n=74)生化組(n=74)t 值P 值1.21±0.24 1.31±0.39 1.879 0.062 6.58±1.07 7.11±2.06 1.964 0.051
糖尿病可對人體造成急性損傷與慢性損傷,其中, 急性損傷指的是血糖上升將引起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疾病,病情嚴重將威脅生命安全;慢性損傷指的是因疾病而引起的各種并發(fā)癥, 如可能會增加患者出現(xiàn)冠心病、腦出血的概率,并且誘發(fā)心力衰竭、心肌梗死[5-7]。 所以,為保障患者的身體健康,避免病情持續(xù)發(fā)展,對糖尿病進行及早診斷,意義重大。 以往臨床上是采取常規(guī)檢驗的方式, 其是經由檢測尿液內的含糖量來判定有無患病。 雖然該種方式有一定的檢驗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尿液極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 繼而對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與客觀性造成影響[8]。 因而,提高糖尿病的診斷準確率是當前臨床上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生化檢驗同樣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檢驗方式, 其是通過采集患者靜脈血,并且檢測血糖、血脂等指標,并據(jù)此結果判定患者的病情[9-11]。
在該次研究中, 實施生化檢驗的生化組糖尿病診斷準確率為94.59%,而實施常規(guī)檢驗的常規(guī)組診斷準確率為78.3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意味著在糖尿病疾病的診斷上, 生化檢驗的診斷效果更為突出。 究其原因是生化檢驗需采集患者的血樣作為檢驗樣本,同時與生化檢驗分析儀相結合,如此能較快地得到檢驗結果, 能彌補常規(guī)檢驗的不足之處, 能防止由于各種繁瑣操作而引起的不良影響,繼而提升診斷的準確度,同時也能得到醫(yī)生及患者的高度認可[12-15]。在醫(yī)療水平及技術快速發(fā)展的當下,生化檢驗技術也得到了較大的改善,能為疾病的診斷提供更為精準的檢驗數(shù)據(jù), 從而為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提供有力的參考[16]。 生化檢驗能對諸多指標加以檢測,如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等, 而各種指標能幫助醫(yī)師從多個角度了解患者的血糖狀況,從而避免因數(shù)據(jù)單一而影響診斷結果[17]。在該研究中,生化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耐量、總膽固醇等指標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 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同郎華[18]的研究結果相似,即在其研究中49 例糖尿病患者實施生化檢驗,其空腹血糖、 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明顯高于實施常規(guī)檢驗的另外49 例患者。由此說明通過采取生化檢驗對糖尿病加以檢驗,能更明顯、更準確地掌握患者的血糖水平,其中,空腹血糖能了解人體血糖波動狀況; 糖耐量水平的高低能判定有無發(fā)生糖尿病的風險等,因此,了解上述指標可為后期病情的控制提供參考依據(jù)。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診斷中,生化檢驗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檢驗,且效果更為顯著,有較高的準確率,有助于病情診斷, 并且能為后期疾病治療方案的制訂與調整提供科學的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