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萍
摘要: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過程較單調和乏味,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低年級的學生專注程度和毅力較弱,死記硬背容易讓其對學習產(chǎn)生疲勞和厭煩,對之后教學工作的展開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隨文識字是指將識字教育融入課文的教學過程當中,利用課文的語境完成學生對生字詞的學習、理解和運用。這種教學方式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能夠讓學生利用課文的語境來理解和揣摩生字詞的含義,再借助拼音認字,借助“音形義”的一體化學習方式讓其在認識生字詞的同時,掌握該字詞適用的語境,長此以往,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還能使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關鍵詞:隨文識字;字音;字形;字義
引言
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學生更高階學習的基石,所以在小學語文實踐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識字教學,因為只有認識足夠多的漢字,學生才能去進行其他方面的學習。可以說,識字是學生進行其他學習活動的前提與條件。
一、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現(xiàn)狀
要想充分發(fā)揮集中識字和文本識字教學策略的價值,教師應分析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現(xiàn)狀,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首先,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枯燥,缺乏興趣。小學生往往以興趣為主導因素,在自身主觀意識的引導下完成各種學習任務,缺乏參與刻板課堂模式的積極性和積極性。在講解漢字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往往直截了當?shù)刂v解漢字的發(fā)音、形狀、用法和概念,這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使學生只能機械地記憶課文內容,被動地參與課堂,降低了識字教學的效率。其次,教師的教學理念過于傳統(tǒng)。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進行識字教學時教師過于注重結果,將考查的重點放在漢字的字音字形上,沒有意識到實踐的重要性,使很多學生只是認識漢字,卻不知如何應用。學以致用是教學的最終目的,脫離應用的識字教學理解起來也較為困難,學生更無法感知到自己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最后,小學識字教學的教學范圍有待拓展。課堂學習時間僅僅占據(j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將所有識字任務都放在課堂上完成,將會無形中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更局限了他們的思維發(fā)展,無法感受到漢字的重要性,將漢字更好地應用于課堂外。直接學習漢字知識也會使學生缺乏課前準備,死記硬背相關內容,造成整體的學習效果不佳。
二、小學低年級語文隨文識字基本教學方法
1.初讀感知,隨文正音
部編本低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大部分課文主題都具有一定的指導性和趣味性,這為課文素養(yǎng)教學提供了最可靠的起點。隨文識字講究識字的趣味性,隨文正音避免了讓學生機械地重復讀字音,避免了讓學生陷入“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的尷尬境地。例如,部編本語文一年級下冊《我多想去看看》一文中“想”字的教學。師:你真是位合格的小教師啊,你能讀準“想”的后鼻音嗎?師:請同學們借助“想”的拼音,張大嘴巴,自由讀一讀。因為一年級上學期已經(jīng)學過拼音,學生可以借助拼音自己讀準字音,所以一開始教師并不需要進行范讀,放手讓學生“試錯”,為了等待出學生最真實的學習成果,讓學生在聽、說、讀、評中全面參與到字音的學習中來,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小主人。
2.精讀課文,與語境進行結合,理解字義
語文學習的目的是學習文章的內容,充分理解作者的思想意圖。在了解了漢字之后,學生應該通過所學的知識感悟文章,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師要想成功地完成教學目標,就必須充分認識到學生記憶和理解單詞的語言環(huán)境的必要性,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寫作障礙。在解釋課文時,只有充分理解漢字,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具體來說要重視以下幾點:第一,學會區(qū)別學與認之間的關系。面對不是特別重要的字、詞,在語言環(huán)境中能夠理解就可以,不能要求過高。第二,面對需要學習的漢字,不光要重視認讀,也要充分理解其在句子中的意思,學會對知識進行拓展,學會對字進行組詞,學會借詞造句。第三,精讀課文,讓學生充分理解漢字的含義,理解上下文之間的句子聯(lián)系,學會通過字典等工具去認識字詞、理解文章,與實際生活進行聯(lián)系。
3.遵循漢字特點,激發(fā)識字熱情
在以往的語文素養(yǎng)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明顯。教師經(jīng)常利用他們以前的教學經(jīng)驗直接解釋教材中的生詞。這種方法不能突出學生的課堂價值,不符合素質教育的發(fā)展理念。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中,他們甚至會產(chǎn)生抵觸和厭倦。因此,要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充分發(fā)揮集中識字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感受漢字的特點,激發(fā)學習熱情,掌握漢字的基本構成,結合發(fā)音為深入學習鋪平道路,漢字的形狀和演變過程。比如,在進行部編版《日月明》的學習時,本節(jié)課主要帶領學生探究左右結構的漢字,感受到漢字的不同組成特點。在以往的課堂上,教師已經(jīng)講解過“日”“月”“魚”“羊”等基礎文字,學生也對它們并不陌生,簡單回顧后,可以引導他們觀察“明”“鮮”,這兩個漢字,對比一下這些漢字與之前的漢字有哪些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有的學生說這些漢字都是由兩個字組成,有的學生說它們的結構都是一左一右……學生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概述出了有關左右結構漢字的特點。通過這種“以字帶字”的形式,幫助他們了解到漢字的不同特點,體會到漢字構成的巧妙,以此提升學習漢字的積極性,發(fā)揮集中識字教學價值。
4.喚醒體驗,讓學生主動識字
教師需要認識到,低年級的學生具有活潑活躍的特點,他們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整合學生感興趣的各種元素,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更加關注課堂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低年級學生識字率低,識字能力弱,識字效率低。
結語
與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集中識字教學方法相比,隨文識字教學法更貼合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借助教材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生字詞,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還能通過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和空間,利用其感性認知和非智力因素,促進其學習方法和能力的遷移,著眼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教師應該意識到漢字教學的重要性,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求和班級實際學情不斷創(chuàng)新學習策略,尋找更多除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之外的有效教學途徑,發(fā)掘教學新視角,以此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打好基礎,促進語文教學事業(yè)的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池黎靜.走進“智·趣”識字課堂——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