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安定
摘 要: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深入考察了近代以來的自然科學發(fā)展情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對其進行高度的哲學概括,形成了成熟的科學技術觀。書中批判了各種各樣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觀念,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觀。雖然《自然辯證法》已經寫作一百多年了,自然科學也經歷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但是它體現(xiàn)的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觀始終沒有過時。在我們進行科研工作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仍然有著深刻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自然辯證法;恩格斯;科學技術觀;當代價值
《自然辯證法》是恩格斯1873-1882年撰寫的一部未完成的著作,恩格斯在研究近代自然科學重大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著重闡述了自然界和自然科學的辯證法思想。在《自然辯證法》中恩格斯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對19世紀中葉自然科學的重要成就做了哲學概括,批判了其中的形而上學和唯心主義,進一步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思想,進一步論證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正確性?!蹲匀晦q證法》中蘊含的科學技術觀在指導思想政治建設、科學倫理建設、科學技術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一、助推高校思想政治課建設的關鍵要素
自然辯證法作為一個學科,同時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恩格斯撰寫《自然辯證法》的起點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改革開放幾十年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代價。馬克思主義理論必須為新時代的發(fā)展獻言獻策,必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體現(xiàn)“生態(tài)文明”和“美麗中國”的思想。以“人與自然”為研究起點的自然辯證法,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思想庫,同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建設的思想庫。[i]在立德樹人和人才培養(yǎng)方面,自然辯證法長期作為研究生的公共課之一,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技術哲學思想。同時許多大學還開設了自然辯證法的專業(yè)研究生培養(yǎng)通道,為自然辯證法的發(fā)展輸送人才。不過近些年因為課程改革,自然辯證法作為課程的地位嚴重下降,這個問題值得重視。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需要科學的思想來回應時代的關切。正如恩格斯所說, 自然界是檢驗辯證法的試金石, 現(xiàn)代自然科學為這種檢驗提供了與日俱增的材料。學習現(xiàn)代自然科學有助于接受、堅持和發(fā)展辯證的唯物主義自然觀, 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fā)展。在馬克思恩格斯時期,自然科學和現(xiàn)代工業(yè)的發(fā)展深刻改變了社會歷史的進程,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正是通過自然辯證法對自然科學最新成果的研究,恩格斯將唯物主義的自然觀推進到十九世紀的最高水平。
二、科學技術倫理建設的思想寶庫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始終要為人類而服務,技術是為了人類解放而發(fā)明的,而不是相反。任何違背這一點的科學技術都是科學技術倫理的異化。人類生活在物質的自然世界,無論是個人還是民族,從物質世界獲取資源的水平,決定了生活的水平。影響物質生產最關鍵的是,技術水平的高低。技術的發(fā)展決定了物質生活水平的高低,從這個角度來看,技術的發(fā)展目的和意義就是為了實現(xiàn)人類的幸福生活。近代以來,自然科學的發(fā)展促進了生產力的大爆發(fā),但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廣大群眾和勞動者并沒有從技術的進步中體會到幸福的感覺。[ii]私有制所產生的異化勞動帶給工人的是惡劣的勞動環(huán)境、困苦的生存狀況、人基本的價值不斷喪失。消除異化勞動,讓技術的進步造福整個人類,而不是某一小部分人,這才能做到科技向善。
科技異化是科技倫理問題的直接體現(xiàn),馬克思恩格斯都認為,科學技術的成果應該屬于整個人類命運共同體。同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學說一樣,恩格斯的科技倫理思想同樣蘊含著濃郁的人文關懷。人的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核心。如何將被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異化了的人解放出來,是恩格斯重點回答的問題。消滅私有制,消除科技異化的土壤。恩格斯同樣指出,正是因為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破除了人類社會長期以來的封建迷信和宗教崇拜。這是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重要成果,不過技術終究只是武器,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走向異化。恩格斯強調,科學技術問題的關鍵在于,人類怎樣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茖W的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科學技術才是推動人類走向自由和解放必然途徑。[iii]
三、科學技術研究的哲學理論
盡管今天的世界相比較恩格斯所處的時代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然科學領域也有很多突破性成果,不過這并不能否認《自然辯證法》的科學價值。《自然辯證法》的科學技術思想在當代依然具有重要影響。例如,比利時物理學家普利高津肯定并接受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經過科學研究和哲學思考,提出了耗散結構理論,最終獲1977年諾貝爾化學獎。[iv]科研工作者進行科研實踐的過程中必然有先前學習的理論在指導著實踐。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突出強調在面對自然科學中龐雜的經驗材料時,應該運用正確的理論思維進行整理和概括,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重視理論和假說與經驗之間的關系,并對以英國狹隘的經驗主義為代表人物的培根和洛克進行了深刻的批判。[v]恩格斯強調理論思維并不是先天得來,而是后天學習的結果。我們在進行科學技術研究的過程中要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才能取得好的科研成果。
新中國建國初期,面對百廢待興的艱難局面,急需各種理工類建設人才。我們通過學習蘇聯(lián)的教育體系和模式,我國建立起“工具理性”理念下的工程教育體制和教育模式。這種模式運行幾十年,為我國培養(yǎng)了大量的工程技術人才,有力支援了我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可是我國當前面臨的問題,已經不是向之前那樣,工程技術人員短缺的問題,而是基礎研究不足,原始性創(chuàng)新不足的問題。為了提升我國科學技術人員的創(chuàng)新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前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通過自然辯證法的教學,可以有效培養(yǎng)科技人員的主體性,而創(chuàng)新意識就是主體的自由超越性的價值屬性。通過實踐證明自然辯證法的學習,可以有效培養(yǎng)科學技術人員的創(chuàng)新意識。[vi]
四、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科學指南
《自然辯證法》中強調對科學技術正確使用的思想,是指導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建設銳利的思想武器。人和自然不是敵對的關系,人類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份子。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發(fā)展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tài)文明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是公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yè)。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環(huán)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huán)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好,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新時代,為人民創(chuàng)造良好生產生活環(huán)境?!盵vii]在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自然辯證法》中的科學技術思想依然是理論基礎。
《自然辯證法》中熱情贊頌為人類文明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這啟示我們一定要重視科研主體,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不過這不否定科研工作者的能動作用。廣大人民群眾是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基礎力量,而杰出的科學技術人才則是在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中起著關鍵性作用的。[viii]我們要建設科技強國,就要善人才政策、優(yōu)化科研管理、提升績效措施,為科技創(chuàng)新打造良好的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i] 王治東,田鋒.挑戰(zhàn)與機遇:新時代自然辯證法學科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的建構[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8(09):89-95+109.
[ii] 張云龍. 《自然辯證法》的當代意義[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09-24(003).
[iii] 陳雅. 馬克思恩格斯科技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蘭州大學,2020.
[iv] 范雅捷,張云飛.自然辯證法的科學奠基——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研讀[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7,3(02):30-42.
[v] 張靜. 恩格斯科學觀研究[D].大理大學,2019.
[vi] 王德偉.從自然辯證法教學看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J].自然辯證法研究,2020,36(08):98-102.
[vii]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viii] 吳萍.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中科學技術思想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