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心佾 梅全喜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用了這樣兩個故事,對石膏的功效進行了闡述。
故事一:睦州楊寺丞的女兒,得了體內煩熱、外部四肢冰冷的骨蒸病,許多醫(yī)生治后都沒有明顯的效果,一個姓吳的醫(yī)生使用了王燾《外臺秘要》中治療骨蒸勞熱長久咳嗽的一個方子,方中使用石膏一斤、粉甘草一兩,一起研磨成面粉一樣細,每日用水調服三四次,果然治好了楊寺丞女兒的骨蒸病。
故事二:一個皇族子弟一直上吐下瀉,太醫(yī)用溫熱藥給他醫(yī)治,不僅未見好轉,反而使他咳喘。錢乙說:“這個病本來就是臟腑中燥熱所致的,卻用剛烈溫燥的藥治療,將會對大小二便不利,應該用石膏湯來治療。”宗室和太醫(yī)都不相信,表示懷疑。過了兩天,此人病癥仍不見好轉,且病情果然不出錢乙所料。錢乙說:“該癥狀就是石膏湯所治之癥。”給患者服用石膏湯,最終,果真像錢乙所說,病痊愈了。
石膏屬大寒之品,尤善于去熱斂瘡,使用恰當能治病救人,而使用不當則可耽誤治病救人。醫(yī)生如何治病用藥,關鍵在于辨證。
石膏是中醫(yī)臨床常用藥,為含水硫酸鈣的礦石。中醫(yī)認為,石膏味甘、辛,性大寒,歸肺、胃經(jīng),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常用于治療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喘咳,胃火亢盛的頭痛、牙痛,也是骨科常用的固定材料。
歷代中醫(yī)治療溫病常用藥方中均以石膏為主藥之一,如麻杏石甘湯、白虎湯、清瘟敗毒飲及竹葉石膏湯等,這些方劑對于治療歷次溫病及瘟疫均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中醫(yī)辨證以寒濕證為主,其中一個主要的、典型的癥狀是發(fā)熱。因此,國家及各省市推薦的防治新冠肺炎處方中石膏是一味重要的藥材。如“清肺排毒湯”就是重用石膏的一個代表方,且療效確定。 可見,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的今天,石膏仍然發(fā)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外用驗方
關于石膏的療效用法,許多醫(yī)藥典籍中均有記載,現(xiàn)介紹幾則石膏的小驗方,供參考。
1.治療流行性腮腺炎
生石膏、黃柏各等量。研粉,用水或醋調成糊狀,攤于紗布上,厚約0.5厘米,敷于患處,每日1~2次。
2.治療甲溝炎
滑石40克,煅石膏18克,枯礬少許,研成粉末,撒于患處。
3.治療急性扭傷、挫傷
生石膏粉150克,和鮮白蘿卜50克一起搗爛成糊,敷于患處。
使用注意
石膏性大寒,所以脾胃虛寒及血虛、陰虛發(fā)熱者忌服。石膏應在醫(yī)生指導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