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 張恒波 陳博文 倪迎春
(長江大學 湖北荊州 434023)
新冠疫情于2019年12月被發(fā)現以來,經歷了局部暴發(fā)、迅速蔓延、有力遏制、基本控制等過程,目前全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tài)化,境內疫情總體呈零星散發(fā)狀態(tài)。新冠疫情嚴重影響了高校師生的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也對大學體育教學工作產生了深刻影響。在這種背景下,如何控制大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風險,達到既能滿足疫情常態(tài)防控的需要,又能改善和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和探討。為此,該課題對疫情常態(tài)化下大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風險和問題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大學體育課程的教學特點,提出對策,為有效控制大學體育教學風險提供參考,為完成體育課程教學目標提供保障。
該研究以疫情常態(tài)化下高校大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風險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大學體育課的教學現狀、教學中存在的風險及其影響因素、運動風險的控制措施等。
1.2.1 文獻資料法
以“新冠疫情常態(tài)化”“體育教學”“風險控制”等為關鍵詞,通過中國知網學術總庫(CNKI)搜集期刊文獻138篇。通過對文獻資料的初步研讀,篩選出與該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26 篇,了解該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為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1.2.2 專家訪談法
訪談了高校一線體育教師8 人,采用半結構式訪談提綱,了解新冠疫情不同階段大學體育課程的授課方式、教學內容、存在的風險及問題、體育風險控制措施等內容,對專家提出的建議進行歸納整理,為疫情常態(tài)化下大學體育教學的風險控制提供參考。
1.2.3 邏輯分析法
該文運用歸納、演繹、類比、綜合等方法,對新冠疫情各階段大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各種風險及其影響因素進行較深入的探討,以此得出研究觀點與對策建議。
2.1.1 疫情初期大學體育教學現狀
2019年底,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大影響,春節(jié)休假的大學生不能按期返校學習,根據《教育部關于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要求,“線上教學”成為高校的主要授課模式。調查資料顯示,在大學體育教學模式方面,各高校主要通過微信群、QQ群、騰訊會議、雨課堂、慕課(MOOC)等形式授課,有的教師通過錄播教學視頻,讓學生觀摩學習;有的教師在群里上傳相關視頻和課件資料,并通過線上答疑指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在授課內容方面,由于居家環(huán)境滿足不了群體性的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線上教學內容主要是太極拳、拉伸練習、體能訓練等對場地器材要求不高的運動項目。
2.1.2 疫情常態(tài)化下大學體育教學現狀
2020年5月以來,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tài)化,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由最初的無序狀態(tài)過渡到有序狀態(tài),大學體育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也更加科學合理。體育教學模式向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向轉變,疫情完全得到控制的省市,大學體育以線下教學為主,部分課程采用線上授課模式。疫情呈現零星散發(fā)狀態(tài)的省市,大學體育采用線上學、線下練的模式,依托多網絡教學平臺保障,推進大學體育教學按計劃正常開展。
2.2.1 大學體育線上教學運動風險分析
柳娟等人調查了新冠疫情期間大學體育線上教學的運動風險,數據顯示大學生受傷率高達9.56%。造成大學生在上課期間受傷的原因主要有居家防疫環(huán)境(46.02%)、缺乏教師指導(45.72%)、偶然因素(35.99%)。一方面,學生居家期間沒有合適的場地器材和鍛煉空間,上課期間不能按要求做好準備工作,甚至個別學生因缺乏自律、體育動作不規(guī)范而受傷。另一方面,個別教師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對線上體育教學風險預見不足,授課內容不合理,指導學生不到位等造成學生受傷。
2.2.2 大學體育線下教學存在風險分析
首先是在大學體育教學中防疫措施不當帶來的體育教學風險。中國政府的“零容忍”政策有效遏制了疫情,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巨大成績。然而周邊國家的疫情波折反復、新增確診病例數量居高不下,疫情常態(tài)化下防控形勢復雜嚴峻,部分學校過度的防疫措施給體育教學帶來潛在風險。例如,2020 年4 月溫州市和長沙市先后出現中學生因在體育課堂上佩戴口罩導致運動猝死事件。大學體育戶外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否需要佩戴口罩?佩戴口罩參與體育運動時,如何控制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這些問題值得大學體育管理者和體育教師深入思考。
其次,體育教師課堂組織能力欠缺存在防疫風險。疫情常態(tài)化下的大學體育教學要求任課教師有更高的教學組織能力,既能達成教學目標,又能達到防疫要求。個別體育教師課堂管理松懈,教學組織能力欠缺,很容易導致學生上課期間聚集到一起,給大學體育課防疫安全增加難度,存在潛在風險。
最后,學生防疫安全意識薄弱,存在潛在風險。大學生是體育教學的參與者,其疫情防控安全意識既與學校要求、教師宣傳存在很大關系,也與自身對新冠疫情的認識有關。個別學生無視學校要求,存在聚集扎堆、身體接觸等行為,這些行為不利于大學體育課上的疫情防控,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2.3.1 重視防疫要求,采取科學合理的防疫措施
新冠疫情常態(tài)化要求高校重視防疫,做到防疫措施常態(tài)化。學校應提高思想站位,加強防疫宣傳力度,借此機會,強化高校師生對疫情防控知識的學習,提升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上的防疫能力,加強學生防疫安全意識。同時,還要根據大學體育課程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防疫措施,如線下教學時,對于室內體育課程或者運動強度較小的室外體育課程,要求師生佩戴透氣性良好的防疫口罩,而對于室外運動強度較大的體育課程,師生不要求佩戴口罩,但是要保持適當的距離,減少聚集性教學活動存在的疫情風險。
2.3.2 完善與疫情防控相結合的大學體育教學模式
新冠疫情常態(tài)化下的防控形式異常復雜,疫情零星出現,甚至局部暴發(fā)的風險依然存在,在這種背景下,既要做好疫情防控,阻止疫情在大學校園出現,又要完成大學體育教學任務,保證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就需要做好風險管理預案,完善與疫情防控相結合的大學體育教學模式,建立大學體育線上授課與線下授課相混合的教學模式。同時,還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線下上課必須適當控制學生人數,壓縮聚集性的教學計劃;鼓勵教師開展線上教學,組織優(yōu)秀的師資團隊,系統(tǒng)開發(fā)相關在線教學課程。線下線上混合教學模式具有應對疫情環(huán)境變化的優(yōu)點,從而減少疫情風險的發(fā)生。
2.3.3 培養(yǎng)高校師生體育教學安全意識
高校教師不僅傳授學生運動技術知識技能,而且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風險防控意識,共同做好防控預案。教師要建立學生的體質健康檔案,根據學生身體健康情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能夠根據場地器材做好課前、課中、課后的安全防范措施,對有技術難度的專業(yè)性動作,應詳細講解動作要領并提前做好保護與幫助。同時,任課教師要熟練掌握運動損傷的急救方法,最大限度地減少意外傷害的發(fā)生。
2.3.4 建立大學體育教學風險監(jiān)督與反饋機制
高校體育教學管理部門必須考慮到“線下線上混合教學模式”是基于全國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這一特定情形,除了做好日常大學體育管理工作外,還應該建立體育教學風險監(jiān)控機制,如組織專家對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負荷等教學潛在風險有課前的預判、課中的監(jiān)督和管理、課后的建議。另外,還要建立大學體育教學風險反饋機制,安排輔導員、班主任和學生監(jiān)督員時刻關注大學生體育教學安全事故,對學生受傷情況及時了解、溝通和處理,必要時需要按照法律責任,認定哪一方來承擔相應的責任。
新冠疫情常態(tài)化對大學體育課程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成為眾多高校體育課的教學形式。然而,體育課的特殊性使其發(fā)生各類風險事故的概率遠高于其他課程。該文通過對大學體育教學中風險來源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應對大學體育教學風險的防控對策:采取科學合理的防疫措施、完善與疫情防控相結合的大學體育教學模式、培養(yǎng)高校師生體育教學安全意識、建立大學體育教學風險監(jiān)督與反饋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