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梅 張靈
【摘要】全科閱讀是指全學科參與、多角度的閱讀,其強調閱讀教育不僅要在語文、英語兩學科上開展,還要在數學等其他學科中應用,以此拓展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全科閱讀背景下,教師教學要堅持家校共建的教育體系,既要讓學生在課內閱讀中有所收獲,又要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不斷拓展,提升閱讀綜合能力。
【關鍵詞】家校共建;全科閱讀;實施思路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教育信息化2.0時代家校協作促進小學生全科閱讀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GS[2021]GHB0277)的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楊樹梅(1981—),女,甘肅省白銀市靖遠師范學校附屬小學;張靈(1982—),男,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靖安鄉(xiāng)中心小學。
家校共建是一種家庭與學校共同輔導學生成長,統(tǒng)一、協調教學方案的教學思路,其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1]。全科閱讀的理念打破了課內閱讀的局限性,豐富了課內閱讀的內涵,在實施過程中突出了閱讀的多學科參與、多角度解讀,其需要家校共建體系作為支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全科閱讀的有效實施。
一、全科閱讀實施的價值分析
(一)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全科閱讀的實施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閱讀需求,對小學生閱讀產生積極的影響。小學生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產生多元化的閱讀需求,以語文名著導讀為主的傳統(tǒng)閱讀方式已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反而會限制學生的閱讀視野。而全科閱讀強調閱讀的全學科屬性,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僅可以閱讀到語文學科相關的內容,還可以涉獵科學科普、英語等閱讀材料,滿足閱讀拓展需要[2]。此外,在全科閱讀的實施過程中,學生獲取的課外閱讀材料更加廣泛,除了從教師、班級、學校方面獲取閱讀資料,還可以將自己的想法與家長進行溝通,從家長方面獲取更多的閱讀材料。
(二)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
全科閱讀強調閱讀的全方位性,學生閱讀涉獵的內容不僅局限在詩詞歌賦、散文等領域,還會拓展到數學、英語等各個學科。全方位閱讀可以進一步夯實學生的閱讀基礎,讓學生在廣泛涉獵閱讀內容的同時,將課外閱讀與課內知識學習相結合,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通過多讀書、廣讀書,可以讓學生接觸更多的知識,拓寬視野,使其文學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社會文化素養(yǎng)等均獲得全面提升。
二、家校共建體系下的全科閱讀實施思路
(一)達成一致,促進閱讀
全科閱讀的實施引起了一些家長的擔憂,他們擔心學生學習精力不夠,進行全科閱讀會影響各科目的正常學習,導致成績下降。還有的家長認為全科閱讀不適合小學生,全科閱讀雖然能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但長期發(fā)展下去會讓學生迷失學習的方向,找不到閱讀的興趣點。因此,有必要促使家校達成一致觀念,促進學生閱讀的成長與進步。
首先,教師要做好關于全科閱讀的家校共建溝通工作,讓家長意識到全科閱讀的重要性,從而積極地參與到全科閱讀的實施中來。接著,教師要與家長一起制訂全科閱讀計劃。全科閱讀計劃要明確學校與家庭的責任和義務,確保學生始終能處在全科閱讀的環(huán)境當中。全科閱讀的實施計劃應具體包括閱讀書目的選擇、閱讀時間的保障、閱讀方法的指導等。在書目選擇方面,要保持一定的靈活性,既要尊重學生的閱讀規(guī)律,也要符合學生的閱讀需要。
總之,家校共建理念下全科閱讀需要統(tǒng)一家校思想,教師要與學生家長共同制訂全科閱讀的實施計劃,確保全科閱讀順利實施。
(二)學會閱讀,掌握方法
全科閱讀與課內閱讀的方法有所差異,在引導學生進行全科閱讀時,教師需要彌補學生在閱讀中的一些短板,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全科閱讀強調閱讀的綜合性、整體性,在閱讀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自己閱讀的內容是什么,還需要讓學生在閱讀以后對文本進行廣泛分析,以理解代替背誦、以分析代替摘抄,實現閱讀綜合能力的提升。掌握閱讀方法是全科閱讀起步的重要思路,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抓住全科閱讀的特性,做好閱讀方法的滲透與應用。
要想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教師就需要進行示范,并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實際應用,家長也需要及時關注孩子的閱讀情況,對不恰當的閱讀行為予以糾正。教師在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時可采取以下策略。首先是快速閱讀+精細閱讀相結合。小學生閱讀的差異性比較明顯,有的學生閱讀速度快但忘得也快,有的學生閱讀速度慢但知識理解透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實施快速閱讀+精細閱讀的差異化指導策略,在指導喜歡快速閱讀的學生時要側重于精細閱讀,即讓學生在快速閱讀以后對文本內容進行進一步的討論,通過精細閱讀的方式強化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在指導閱讀速度慢、喜歡精細閱讀的學生時,教師要強調快速閱讀,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提高自己閱讀的速度。另外,教師可以在閱讀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批注法做好批注。家長在學生閱讀方面要給予一定的支持,如果自家孩子閱讀速度慢,家長可以在家庭閱讀中幫助孩子計時,即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要求孩子完成一定的閱讀量并完整復述內容。學生家長在家庭閱讀中也要關注學生的閱讀批注、閱讀摘抄情況[3]。
要學會全科閱讀,就要掌握相應的閱讀方法,教師需要與家長共同圍繞學生做好全科閱讀方案設計,幫助學生實施全科閱讀,掌握全科閱讀思路,提升全科閱讀能力,并在閱讀過程中加深對文本內容的認識。
(三)閱讀答疑,提升認識
全科閱讀過程中,學生接觸到的資料非常廣泛,學生會在實際閱讀過程中逐漸發(fā)現一些問題,為了讓學生的閱讀問題得到及時解決,教師要注重閱讀交流,利用交流的契機提升學生的認知。閱讀交流包括家庭交流與學校交流兩方面,學校和家庭要共同解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并以此為契機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是具體的、多樣的,這就需要教師與家長全程參與閱讀,這樣才能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比如在《獵人海力布》的閱讀中,很多小學生認為海力布聽到小動物說的話以后,就去告訴大家,但是大家都不相信海力布,這說明海力布沒有朋友,海力布前面打獵回來給大家分享的情節(jié)會不會是虛構的?類似于這樣具體的問題,如果教師或家長沒有參與閱讀就很難幫助學生解答。每一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疑問,教師可以通過閱讀交流的方式解決學生的閱讀問題。在學校,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及時的指導,而在家庭中,家長也可以及時與孩子進行閱讀交流,及時解決孩子遇到的問題,并與孩子圍繞全科閱讀進行討論。
閱讀交流不僅是為了解決學生在閱讀中的具體問題,也是為了解決學生對全科閱讀的疑問。不同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傾向,比如有的小學生喜歡閱讀古典名著,如《西游記》《水滸傳》等,這是基于語文傳統(tǒng)閱讀發(fā)展而來的;有的學生喜歡閱讀現當代散文,如魯迅的《吶喊》;有的學生則喜歡科普讀物,對航天、數學等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這些閱讀傾向會讓學生對全科閱讀產生一定的疑惑,學生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也不知道是否應將閱讀愛好堅持下去。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和學生家長要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讓學生了解全科閱讀的價值,以幫助學生開發(fā)更多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知道在閱讀過程中產生閱讀傾向是正常的,這也是小學生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小學生要堅定自己的閱讀傾向,而不必效仿其他同學的閱讀傾向,更不能東施效顰、邯鄲學步,要從自身興趣和需求入手,在全科閱讀視域下找到自身感興趣的閱讀方向。
(四)保證時間,養(yǎng)成習慣
全科閱讀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指導過程中教師要強調閱讀時間的重要性。全科閱讀會增加學生的閱讀時間,家庭和學校兩個方面應為學生的閱讀提供更多的支持,家長要鼓勵學生廣泛閱讀,使其養(yǎng)成定時閱讀的好習慣,提升閱讀能力。在全科閱讀實施過程中,閱讀的時間需要固定。在學校,全科閱讀應堅持每周1—2個課時,一般安排在習作課、口語交際課當中,并且提前安排到每周的教學計劃中。提前安排學生全科閱讀的時間可以讓學生對全科閱讀有所準備、有所把握,做到心中有數。在學校固定的閱讀時間內,教師要讓學生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識,而不是等著教師督促。為了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學??梢詣?chuàng)新閱讀形式,比如讓幾個學生共讀一本書,或者圍繞某一單元主題進行拓展閱讀,讓學生提前準備,在規(guī)定的閱讀時間內安排每個小組成員分享1—2個閱讀故事,這樣能夠使學生在有限的閱讀時間內進行更充分的閱讀,從而提高閱讀的效率。在家庭閱讀中,家長要每天安排學生在固定的時間進行閱讀,然后在固定的時間到班級群“打卡”。為了協助家庭閱讀活動,教師也可以建立班級閱讀QQ群,每天設置群任務,讓完成閱讀任務的學生進群簽到,授予每天按時簽到打卡的學生群榮譽,以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除了日常在校期間的時間保障,在寒暑假期也需要形成固定閱讀的時間,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寒暑假期間,家長要將學生閱讀的時間固定下來,一般每天閱讀1—2小時,閱讀時間分上午和下午兩個時段。在全科閱讀的時間段內,每個學生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書籍,以整本書閱讀為主,保證放假期間最少讀一本,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體現全科閱讀的價值。保障時間是家校共建體系下全科閱讀順利進行的基本條件,在閱讀過程中需要注重寒暑假期與日常教學時段的閱讀時間設計、閱讀內容區(qū)分,確保全科閱讀的有效性。
(五)定期分享,形成效應
在全科閱讀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定期組織學生、家長進行共同討論,可以通過班級的微信群或者QQ群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既可以互相展示閱讀的成果,交流閱讀的心得,也可以讓家長之間交流、討論學生的閱讀表現、閱讀成長歷程與輔導心得等,在不斷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實現閱讀知識的有效應用,在群體中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
在全科閱讀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每月組織一次線下閱讀直播交流會,不能來參加的家長可以通過線上觀看直播的方式參加。在交流會上學生可以交流自己近期的閱讀成果,如有的學生閱讀了《史記》,閱讀的內容以世家為主,在課堂上學生介紹了自己讀世家的心得體會,介紹了吳太伯、魯周公、燕召公等多個人物故事,在介紹的過程中談了自己的感受,贏得了家長和其他學生的掌聲;有的學生閱讀了《十萬個為什么》,他從科普的角度出發(fā),分析了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科學現象、科普知識,讓其他學生也開闊了眼界。每一個學生的閱讀內容不同,閱讀的成果也不同,通過交流,學生之間能夠互相分享自己的閱讀成果,在群體中起到好的示范作用,推動學生全科閱讀的積極性。
在學生分享的基礎上,有意向的學生家長也可以說一說自己在家庭中是如何與孩子在全科閱讀方面進行溝通的,在閱讀書目的選擇、親子閱讀的開展、閱讀時間的保障等方面分享自己的經驗。如有的家長在孩子閱讀興趣培養(yǎng)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經驗,強調不僅要讓孩子進行科普閱讀,還要讓孩子在閱讀中開展科普實踐,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4]。
定期討論讓學生有了閱讀成果分享的平臺,讓家長有了與其他家長交流的場所。定期討論讓學生、家長與老師有了互通的機會,在討論過程中進一步強化了學生進行全科閱讀的信心,形成了示范性效應,對學生閱讀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全科閱讀滿足了學生閱讀的個性化需求,提升了學生閱讀的綜合素養(yǎng),對學生閱讀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家校共建為全科閱讀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因此,教師要積極與學生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圍繞全科閱讀做好規(guī)劃,注意統(tǒng)籌設計,注重方法指導、時間保障、習慣培養(yǎng),真正落實全科閱讀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錢偉,任鋒.建構全科閱讀課程體系,引導終身學習[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1(14):10-11.
[2]盧元偉.以全學科閱讀推進全人教育:以南
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實踐為例[J].中國教師,
2021(04):35-38.
[3]江教.全科閱讀:照亮幸福人生:江蘇省蘇州中學附屬蘇州灣學?!叭谱x書郎”評選活動掠影[J].江蘇教育,2021(11):81.
[4]季美娜.全科架構“讀”行天下:蓬萊市第二實驗小學閱讀教學改革探索[J].山東教育,
2020(31):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