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
工作25年,我一直堅持做班主任,哪怕做校長這些年也不例外。不是我的精力比別人更充沛,而是我喜歡和學生們在一起。
我喜歡和學生們一起“玩”語文。我經(jīng)常會坐到學生的座位上,讓學生當“小老師”講一會兒課。在徐老師的課堂上當“小老師”很容易,機會很多,學生們似乎很愛“顯擺”:朗讀要搶著,發(fā)言要搶著,展示書寫也要搶著。學生們哪兒來的“迷之自信”?我想,或許是我對他們并不苛責吧,他們的自信也就這樣一點點培養(yǎng)起來了。
有了“迷之自信”,“小先生”們就慢慢知道了生字詞語該怎么學,知道了主要內(nèi)容怎么概括,知道了作文怎么選材、怎么擬題,知道了學文言文該如何通過“讀、注、猜”方法完成“通、懂、說”的學習任務;慢慢也學會了“像說話一樣朗讀”,學會了“用文本的語言說話”,學會了“像作家一樣寫作”,學會了聆聽同伴的聲音。
在課堂上,我時常會一臉嚴峻,規(guī)矩多,要求高。我要求學生們讀書要干脆,最聽不得奶聲奶氣、拖腔拿調(diào)??蛇@并不是很容易的事,當學生們眼神非常專注卻“心口不一”時,我便“繃”不住了,指著句子,提高嗓門說:“讀句子,快步走,遇得到‘的’……”話音未落,學生們條件反射般地揮著小手喊出“跳一跳”。這一“跳”,學生們樂了,我笑了。
低年級學生寫生字,最難把握的是字形結構,左右結構總是擠不下一個田字格。這時候,我也往往不再顧及保持嚴肅的形象,“抓”住前排的小個子,和我并排站著。學生們在“哄笑”中明白了:徐老師和小朋友組成的左右結構的字,徐老師太胖了,要變得瘦一些,徐老師的手和腳占了小朋友的地兒了,要收回去。
語文是母語課程,是關乎生命品質的課程。我努力讓學生們愛上語文,為的就是讓學生們擁抱美好的語文生活。我最高興的,就是看見學生們興致勃勃地用四格漫畫記錄一周的美好生活,再用幾句稚嫩筆觸寫就的話語將之變成連環(huán)畫;就是看見學生們信心滿滿地登上大舞臺,用話劇表演小伙伴們之間的故事。
每節(jié)課,全班每個學生的35分鐘,我愿做一棵大樹,以語,以文,撼動每一棵小樹,一起聽見葉的歡笑;每個學期,全校每個學生的4個月,我和我的伙伴們一起搭起舞臺,以詠,以言,讓每一顆星星都綻放自己的光彩;每走過一年,教育生涯的每一個腳步,我愿駐足守望,記之,載之,看見更多生命的爛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