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春飛
一、教學目標
1. 認識“尖、說”等9個生字和言字旁、蟲字旁、折文3個偏旁,讀準多音字“地”。會寫“天、四”等3個字。
2. 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麗。
3. 仿照課文,說說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
二、教學重難點
1. 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認識言字旁、蟲字旁、折文3個偏旁。
三、教學準備
1. 多媒體課件。
2. 準備資料:生字卡片、詞語卡片、筆順卡片和對應的四季圖。
四、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舊知,導入課題
1. 引出課題。
(1)引出“四”:同學們,知道今天要學第幾課嗎?第4課(板書:4),我們已學過了漢字“四”(板書:四),誰來讀一讀?(指名讀)
(2)導入:今天有四位新朋友要來到教室和我們一起上課,猜猜它們是誰(出示:草芽、荷葉、谷穗、雪人)。你們知道一年有哪四個季節(jié)嗎?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簡稱為“四季”。(板書:季)
2. 齊讀課題。
3. 過渡:薛(xuē)衛(wèi)民爺爺非常喜歡四季,為此他寫了一首小詩。(教師配樂范讀課文)
【設計意圖】開課時,沒有直接揭示課題,而是從學生熟悉的“四”字出發(fā),引出四季,通過教師配樂范讀,引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借助拼音,自由讀文。
(1)學生自由讀文,引導: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時,通過拼音多讀幾遍。
(2)用圓形畫出要求認的字。
(3)認識“節(jié)”。
①點撥:《四季》是一首兒歌,兒歌也分段,兒歌的段叫“節(jié)”。
②教師示范標注第1小節(jié),學生自己標注第2、3、4小節(jié)。
(4)指名學生分小節(jié)朗讀,教師相機正音。
2. 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同伴互讀,指名認讀。
(1)問:你要提醒大家,讀這些生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出示生字卡片)
(2)學習多音字“地”。
(3)開小火車:每個同學和每個生字打招呼,先“開小火車”讀,教師適當給予評價,以鼓勵為主。
(4)教師:同學們喜歡氣球嗎?如果大家能快速準確地讀出生字,我就把氣球送給大家。
(5)比較“冬”和“夏”(出示生字卡),認識折文。引導:你發(fā)現(xiàn)這兩個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出示折文)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個新偏旁,跟老師一起讀——折文。
讀字卡“夏”:夏天耕田手腳忙,“夏”字底下有個表示腳的折文。
讀字卡“冬”:冬天腳下有冰霜,所以“冬”字底下有塊“冰”(兩點底)。
(6)認讀“說”(出示生字卡),學習言字旁。
①交流識記“說”的方法。
②認識言字旁。出示言字旁,引導: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二個偏旁,跟老師一起讀——言字旁。說出來的話叫語言,所以“說”字是言字旁。
3. 整體感知,理清內容。
(1)指名讀全詩。
教師引言:同學們把生字學得這樣好,相信課文讀得更棒。我們先自由讀一讀,然后比一比誰讀得最熟練、聲音最響亮、字音最準確。多媒體出示朗讀要求:
一讀:咬字準確,聲音響亮。
二讀:讀通句子,語速稍快。
三讀:讀得流暢,讀出感情。
思考:薛爺爺分別描寫了四季的哪些景物?
(2)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將圖貼在季節(jié)名稱旁。
預設:
①出示草芽圖:看!誰來了?這是剛剛長出的小草,叫草芽。
②出示荷葉圖:再看,這又是誰呢?
③出示谷穗圖片:這是誰呀?這時候的稻子已經(jīng)成熟了,在它的頂端結了很多果實,我們稱為谷穗。
④出示雪人圖片:這又是誰?
【設計意圖】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讀準生字的讀音,認識新偏旁,初步感知偏旁與字義的聯(lián)系。在整體感知課文環(huán)節(jié),主要引導學生提取明顯的信息,并借助圖片認識相關事物。
(三)走進春天,隨文識字
過渡:同學們,這么美的季節(jié)你們想去欣賞嗎?老師這里剛好有一列開往春天的火車,你們想跟著老師坐這列火車去尋找春天嗎?親愛的旅客,列車準備開動,請你們系好安全帶坐穩(wěn),火車啟動,唱: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學生:春天在這里呀,春天在這里。
1. 指導讀第1小節(jié)。(出示第1小節(jié))
2. 識記“春”字。
(1)讀詞卡“春天”,引導說一說:你怎么記住“春”的?
(2)點撥:春天到了,太陽照在身上很暖和,“春”字里面藏著一個“日”。
3. 隨文識記“尖”字。
(1)出示圖片,引導:春天,萬物復蘇,小草就從泥土里鉆出來啦,長出了尖尖的小芽。
(2)認讀“尖”。引導:看看尖尖的草芽,同學們有什么好方法記住“尖”?
點撥:上面是個“小”字不帶鉤,下面是個“大”。像草芽這樣,上小下大就是“尖”。
(3)引導:除了草芽尖尖,你們還見過什么東西是尖的呢?
點撥:毛筆頭上面小,下面大,我們可以說“筆尖”;寶塔上面小,下面大,我們可以說“塔尖”,手指上面小,下面大,我們可以說“指尖”……
4. 指導朗讀。
(1)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插圖)小鳥從南方飛回來了,它在尋找春天,春天在哪兒呢?
(2)指名學生朗讀。教師相機評價:多么高興的草芽,它在向小鳥報告春的消息呢!
(3)全班齊讀。引導:現(xiàn)在,我們就是尖尖的草芽,讓我們一邊做動作,一邊高興地讀一讀第1小節(jié)。
【設計意圖】利用插圖,讓學生從草芽的形狀中,感知“尖”的字形和字義之間的聯(lián)系,再調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說說生活中尖的東西,從而鞏固“尖”字的學習。
過渡:同學們,我們不但要會說會讀,還要會寫。
5. 指導書寫“四”字。
(1)多媒體動畫演示“四”字的筆畫順序,學生擺筆順卡片。
(2)引導觀察,關注筆畫。
點撥指導:第一筆豎起筆靠左,稍往右斜。第二筆橫折,橫段要長,折段稍稍左斜。第四筆是豎彎,轉彎要圓,不要寫成豎折或豎彎鉤。
(3)教師范寫,學生練寫,關注寫字姿勢。
(4)展示作品,評價要點:上寬下窄,豎彎寫正確。
【設計意圖】動畫演示“四”字的筆順,引導學生動手擺放筆順卡片,感受結構特點,知道全包圍結構的字“先里面后封口”的書寫規(guī)則。
(四)拓展延伸
教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尋找了可愛的春天,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啟動列車尋找夏天、秋天和冬天吧!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1. 創(chuàng)設直觀的教學情境
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語文課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是非常必要的,但不能喧賓奪主、本末倒置。本節(jié)課也注意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想學、樂學、愛學,同時突出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在讀中認知、感悟,提高語文水平,達到會聽、會讀、會說、會寫、會思考、會學習的目的,形成語文能力。如,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利用生動的圖片,先讓學生通過看圖認識草芽、荷葉、谷穗和雪人,再來認識漢字,讀好詞語,為后文感知典型事物和季節(jié)的內在聯(lián)系做好鋪墊。
2. 轉變語文學習方式
新課標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一般有接受和發(fā)現(xiàn)兩種。在接受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xiàn)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在發(fā)現(xiàn)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xiàn)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習變得高效。在板塊二“發(fā)散思維,想象說話”環(huán)節(jié),首先回讀課文,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在寫法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而進行說話練習。學生在自主挑戰(zhàn)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自己探索出新知,真正參與了整個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