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嘉慧
“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書法是文人給予世人的浪漫;“意居筆先,形隨法立”,書法是文人立著的風(fēng)骨。書法作為我國兼具實用性與藝術(shù)性的文化瑰寶,是中國文化與中華精神立著的脊梁?!稌ㄈ丁分姓摃疲骸耙豁毴似犯?,二須師法古,是書之法,學(xué)者習(xí)之,故當熟之于手,必先修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書之于手,如是而為書焉。”就讓我們一起看看下面的這些文章,感受其中震撼的技法,更借以觀自身言行,修自身品德。
【范文引路一】
領(lǐng)略書法之美
◎黃文馨
品著墨香,領(lǐng)略書法之美,我獲得了心靈的寧靜。
盛夏的陽光炙烤在頭皮上,我心中一片煩躁??创扒暗哪l(fā)不順眼,我手一揮,它便翻倒在桌上。桌角的字帖被幽香的墨汁點上了幾點“美人痣”,這時我才注意到那字帖上美麗的字跡——
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一筆筆棱角分明,遒勁有力。一點,如蛟龍入海,騰挪流轉(zhuǎn);一提,仿佛要絕塵而去,羽化登仙。欹側(cè)平正結(jié)合得恰到好處,“平中寓險,險中求穩(wěn)?!鳖I(lǐng)略了這嚴謹又溫潤的筆畫,我仿佛看到了歐陽詢個性張揚的青年時期,我的心受到了震懾,漸漸平靜。
在縷縷墨香中,我有了深度領(lǐng)略書法之美的想法。
我備好筆紙,筆尖沾好墨汁,墨汁在筆尖慢慢暈開,墨香劃過鼻尖。但這墨香似乎成了筆尖蔑視我的資本,它對我的控制置之不理。自然,我筆下的筆畫有的如倚著的耄耋老人,有的抖得像受了驚的孩子,幾個筆畫能夠折射出“人生百態(tài)”。雖多加練習(xí),結(jié)果仍是不盡人意。帶著懊惱,心越發(fā)浮躁,夾著毛筆的手隱隱酸痛,宣紙上的黑色筆畫東倒西歪……難道書法之美不是常人可以領(lǐng)略的嗎?我像泄了氣的皮球。
但,墨香依舊刺激著我跳動的味覺,一次次將我從放棄的邊緣勾回。再看看字帖,那剛勁莊重的筆畫顯露出一種威懾力,那威懾力仿佛穿越千年,直擊內(nèi)心。讓人怎好意思用浮躁的心玷污它呢?
深吸一口氣,仿佛萬籟俱寂,一頓筆,全身力量凝聚在筆尖;提筆行筆,筆尖在紙上劃出沙沙的聲音;再一頓,一轉(zhuǎn),一回峰,轉(zhuǎn)出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墨香沁滿心脾?;秀遍g,仿佛獨坐幽篁里,仿佛明月松間照,仿佛禪房花木深……那是一種心靈的安寧與冷靜。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熱愛書法的人都有文靜的性格,因為他們時常領(lǐng)略書法之美,生活在淡淡的墨香中,在堅毅筆畫的威懾下,心中的火苗都被抑制,自然變得恬淡又寧靜。這就是領(lǐng)略書法之美的魔力吧!
正如培根所說:“凡有所學(xué),皆成性格?!比舨慌囵B(yǎng)一些讓自己內(nèi)心寧靜的愛好,內(nèi)心自然是紛擾的。在快節(jié)奏的社會中,我們也能活出慢生活。這就要領(lǐng)略一些恬淡與自然,正如書法之美,讓人在墨香中醺然,在精神世界里馳騁。將那領(lǐng)略書法之美的熱情、對那一筆一劃的崇敬,化為冷靜內(nèi)心的良藥,就能在紛擾的世界里選擇平靜。
世間心思浮躁的時候,何不去領(lǐng)略書法之美,讓它撫平那躁動的心……
【方法點撥一】
繪行
——特寫鏡頭,描摹書寫之態(tài)
特寫鏡頭,即把視角聚焦在某一局部或細節(jié)上,通過細致的描繪,突出藝術(shù)效果帶來的震撼。在描繪書法創(chuàng)作的行云流水之勢時,將我們描述的重點集中在如筆尖、筆桿、執(zhí)筆之手等局部,既可以讓書法創(chuàng)作的過程顯得流暢,又讓讀者產(chǎn)生強烈的視覺感受。
如范文選取了筆尖作為描述的焦點,對書寫過程的筆尖部分進行了描摹。先將特寫鏡頭聚焦在筆尖,再描繪筆尖劃過紙面,接著通過數(shù)個體現(xiàn)筆尖不同形態(tài)與力度的“頓” “轉(zhuǎn)” “回”三個動詞,優(yōu)美的弧線便出現(xiàn)在讀者眼前。這樣就描繪出了書法行書之流暢,描摹出了書寫時的狀態(tài)。
【小試牛刀一】
一位駝背的老伯站在講臺上,好似古老的檀木,臨桌矗立。
桌上墊著一張潔白的毛氈,只見老伯抽出一張柔軟的宣紙平鋪在上,從掛臺上取出一支粗重的深棕色毛筆,撫摸了一下暈染著淡淡墨色的筆毛,食指、中指在前,大拇指抵后,無名指撐起那只毛筆,往已磨好的墨中如蜻蜓點水般沾了兩下,再利用硯壁劃去多余的墨汁。老伯的眼睛從未轉(zhuǎn)移。
移至宣紙之上,我們的眼睛仿佛聚焦在了老伯身上,鴉雀無聲。
終于,落筆了。穩(wěn)重的筆落在紙上,紙筆相碰,紙墨交融,平穩(wěn)地劃過,微微上提,頓筆,一個“一”字就展現(xiàn)在泛黃的毛邊紙上。
——長沙市怡雅中學(xué)初1801班 張景雯《書法的滋味》片段
【方法點撥二】
繪色
——修辭聯(lián)動,描繪書法之美
對于書法美感上的把握,平直的語言往往只能抓住其形,并不能完全拿捏住其中特別的美感與風(fēng)格。因此借多種修辭手法,如想象、比喻等來聯(lián)動描繪書法之美,能夠幫助作者借文字展現(xiàn)更豐滿、更有層次的美感。
如范文中描繪歐陽詢的書法:“一點,如蛟龍入海,騰挪流轉(zhuǎn);一提,仿佛要絕塵而去,羽化登仙”,就是用比喻的修辭來展現(xiàn)書法之美,像蛟龍正說明其力度,像登仙正說明其飄逸。而后文中“仿佛獨坐幽篁里,仿佛明月松間照,仿佛禪房花木深……”更是運用豐富的想象,營造出清冷之感,描繪出書法的脫俗之美。這些給予讀者的美感并未被限制在“形”上,而是同時帶出了書法中的“神”。
【小試牛刀二】
皓白的宣紙上,墨痕尚未干,裊裊的暗香。幾個剛臨摹好的“之”字,形態(tài)各異,變化多端,各有千秋。或似孤鶩在瑟瑟的春江上嬉戲,悠然自得,無拘肆意;或如細膩的春風(fēng),在世間無所羈絆,隨心飄蕩;或是清晰利落,仿佛是瓔珞般的細雨敲在青磚石瓦上,發(fā)出的空靈、清脆、剔透的回音。也有初時厚重渾圓,漸漸化為纖弱的,本以為將要“虛無、末路”之時,卻又化險為夷,恰有一種“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更有一氣呵成的,宛若黃河奔騰入海,一瀉千里,擊起萬丈狂瀾,自有一種豁達、豪放所在。似竹林七賢、東坡之輩,有“我自問心無愧,哪管流言暗箭”的爽朗。這《蘭亭集序》真是書法中的瑰寶。
——長沙市怡雅中學(xué)初2102班 唐瑞儀《書法之美》片段
【范文引路二】
和而不同的中國智慧
佚名(上海高考滿分作文)
在博物館的書法展覽中,我被那些極具氣韻的展品震住了,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間一幅作品映入眼簾,它單個字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卻別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鄭燮的字?!币粋€沉沉的聲音。我轉(zhuǎn)過頭去,是一個笑瞇瞇的老爺爺。
我禁不住感嘆道:這字太美了,雖然不似柳體歐體的正統(tǒng),但不妨礙它獨特而一體的美,真不愧為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之作。
老人笑了起來:這就是中國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單是從一副小小的書法便可看出。每一個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觀,但將其融為一體,卻具有極強的包涵一切、蘊藏萬物的能量。
這是一種具體意義上的大同,即容納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說道,這種和不是強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各美其美,美人所美。
老人點點頭,指著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橋的字,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中華智慧又何嘗不是如此。它從沒有具體的范式,沒有統(tǒng)一的索求,古人將他們的智慧,放開于我們面前,任由我們一窺其所有,將各種文化、各種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終臻于一種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傳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擁有其特殊的韻味,即使如板橋這般非隸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脫胎于最本源的精神?!彼蝗煌O滦π?,大概從倉頡造字就賦予了這種能量吧。
我思索著,說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個人應(yīng)該也是如此吧。只有獲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將個性極強的字,幻化為一體。和而不同,就意味著存在不同,不,必須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剛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狹小的空間內(nèi),看不到一切,也沒有氣度感受這一切?!?/p>
“所以有人說鄭燮的書法是不可無一,也不可有二的?!崩先嘶卮鸬溃八闶悄莻€唯一,便是那個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農(nóng)、八大山人、張旭,狂放與收斂并存,剛健與陰柔并存,看似如此個性鮮明,但他們同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個腳印,一脈相承。中國文化以其獨有的氣度包容著這些匠心獨具的存在?!?/p>
“和而不同,我從沒如此認真地思考過這樣一幅字畫所藏有的智慧?!蔽腋锌馈?/p>
老人拍拍我的肩:“中華智慧從來不是什么虛幻的東西,它早已滲入每一個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我沉浸于那黑與白的交替之中。當回過神時,轉(zhuǎn)頭再尋,老人已不見蹤影。
【方法點撥三】
入心
——拓展文化,抒寫書法之思
在前言中我們提到,書法不僅有皮更有骨,中國文化與中國精神便是書法的骨。我們在寫作時如果能領(lǐng)會書法中的傳統(tǒng)文化與精神,并為讀者講述剖析,拓展文化,那么文章便不僅停留在書法之美,更能升華到書法引發(fā)的深刻思考。
如范文中看鄭板橋的字非隸非楷、非古非今,這種在一幅書法作品中包容一切不同的和諧感,便是中國文化中所說的“君子和而不同”。作者以鄭板橋包容的書法為切入點,拓展討論了自己對于中國“和”文化的理解。這樣的思考讓文章更具深度。
【小試牛刀三】
書法,是華夏五千年文明的河床,承載著書者的品格和情感,或傲骨錚錚,或柔和如水;或激情滿腔,或輕描淡寫。多少文人雅士,活在那濃郁的墨香中。提起毛筆,白云蒼狗,孤鶴勁竹,躍然紙上。一筆一劃,結(jié)成情語。岳飛豪書的“還我河山”至今懸于岳廟,滿腔熱血凝于撇捺之中;顏真卿揮墨的《祭侄文稿》至今仍為人傳誦,悲痛之情訴于橫豎交錯。書法,是五千年古國智慧的結(jié)晶,是中華文明的載體,是刻在骨子里的傲氣和高潔的品格。那流淌于宣紙上的不止是濃墨淡香,更是中華民族之魂。
——長沙市怡雅中學(xué)初2102班 李弈宏《流淌于宣紙上,何止是墨香》片段
【學(xué)生佳作】
黑白韻律
長沙市怡雅中學(xué)初1812班
李子青
潔白宣紙上的道道墨痕,空氣中漫漫的隱隱墨香,文字中隱藏著的千年文化,這是黑白間的韻律,是蛟龍翔于白云之間,豪氣沖天!
書法,竟有這么多的美妙之處?。?/p>
最開始我與書法的相逢是偶然,也是必然。
一個夏夜,門外照例響起了父親的開門聲,不同的是,父親手上拿著一幅畫卷——是一幅書法作品!
父親徐徐將畫卷展開,小心翼翼地擺于桌上,用他粗糙的雙手一遍遍地撫平。我湊上前去觀看:真是一幅好字??!正中四個大字——“天道酬勤”,筆劃有力,一氣呵成,如行云流水,又似龍鳳,在白紙之中飛騰而起,翔于九天云霄。下行是一串小字,行書所寫,如蛟龍入海,騰挪流轉(zhuǎn),在我的心里掀起了巨浪!我沉浸在這墨色海洋之中,只能聽到胸腔中砰砰的心跳聲。
父親說,這幅字是他在路邊買來的。當時一群人圍著,他出于好奇去看,卻發(fā)現(xiàn)是一位殘疾人在人群中寫字——是用腳夾著毛筆寫的!但這用腳寫出的字卻絲毫不遜色于手寫,薄薄的宣紙中有著野心勃勃的生命力。父親當時就決定買下這幅字。
日日看著這幅字,我苦于自學(xué)的毫無章法,又難耐內(nèi)心的喜愛。思量再三,我向父親說出了我內(nèi)心的渴望:找一個書法老師教我書法。
書法老師是一個孤僻的人,他不愛多說話,穿著很平常,胡子略雜亂,整日戴著一頂帽子,相貌也平凡,是那種藏在人群中都找不出來的普通人。
但是,老師確實寫得一手好字。
不必太多的鋪墊,他隨手從宣紙堆中抽出一張來,拿出一支毛筆,一起一落,便寫出一個字了。我細細看著,筆尖蘸飽墨汁,飛快向下一壓,飽滿的筆尖驟然壓縮變癟,厚重的墨色從筆尖爆破而出,飛舞著,盤旋著,一道道黑與白的影子快速交替。
老師寫完了,只留下了紙上的詩——《墨梅》。
我從老師那充滿墨香的書房中出來,心中久久無法平靜。老師筆尖用力按下的那一點,是“零落成泥碾作塵”的花瓣,有著縱身投入污濁人世的孤勇,是從古至今革命家們以身殉道的執(zhí)著。老師那瘦勁的一豎,是“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fēng)”的梅軀,有著挺立千年的脊梁,是從古至今清高者不為物役的堅毅。
黑是直抒胸臆的酣暢淋漓,白是千年存蓄的包容萬象。
一張薄薄的宣紙,可輕于鴻毛,也可重于泰山。
【評點】
作者將視角聚焦在筆尖,從沾滿墨水的筆尖,到變形,拖動,飛快地挪移,為書法創(chuàng)作的過程增添了力量感。作者又運用了修辭手法來表現(xiàn)書法中的神韻,如將點比作花瓣,將豎比作梅軀,不僅便于讀者想象書法的形態(tài),更讓書法字體具備“梅”的神韻。最后作者借此切入,拓展到中國的文化、中國的精神,令文章上升到更為深遠的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