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是中澳建交第49年,兩國關系跌入谷底。中澳是亞太地區(qū)的重要國家,兩國之間沒有歷史積怨、領土爭端、根本利益沖突,自1972年中澳建交以來,兩國關系總體較為穩(wěn)定,2016年起兩國間負面事件增多,新冠疫情暴發(fā)后中澳關系出現(xiàn)變化。澳大利亞在經貿、政治領域對華政策發(fā)生急轉,不僅因為澳擔心中國崛起威脅到自身利益,還因為受美國、澳國內政局的影響。對此,我國應積極維護核心利益,在澳大利亞正確認識中澳關系的基礎上推動兩國關系重回正軌,待中澳關系穩(wěn)定后再次加強兩國合作。
關鍵詞:中澳關系;對華政策;國家利益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3.020
1澳大利亞對華政策的轉變
1.1經貿領域
中國與澳大利亞經貿聯(lián)系緊密,自2009年至今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場、最大進口來源地,中澳經貿合作給中澳兩國都帶來了巨大的利益。然而,近年澳大利亞對華經濟政策收緊,澳國內出現(xiàn)與中國經濟脫鉤的聲音。2020年6月5日,澳政府宣布將對外國投資實行更為嚴格的國家安全審查,中國對澳投資愈發(fā)困難。澳大利亞是第一個禁止中國供應商進入其5G建設的國家,2016-2018年間,澳大利亞多次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中國企業(yè)參與澳大利亞5G網絡建設,阻礙中國企業(yè)在5G市場的合理競爭。
對中國發(fā)起的“一帶一路”倡議,澳大利亞起先表示支持,而后又悍然反對。2019年10月,我國與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簽署了“一帶一路”協(xié)議,并就此展開多領域合作。好景不長,澳大利亞在2020年12月實施了《外交安排政策法》,賦予聯(lián)邦政府否決州政府與外國簽訂協(xié)議的權力。2021年4月22日,澳聯(lián)邦政府不顧簽署雙方意愿,撕毀我國與澳維多利亞州簽署的“一帶一路”協(xié)議,中止合作項目。澳大利亞在經貿領域針對中國的種種行為,損害了兩國的利益和雙方建立起來的合作信心。
1.2政治領域
1972年我國與澳大利亞正式建交,2014年兩國關系提升為“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澳大利亞在安全上依靠實力強大的美國,在經濟上依賴市場廣闊的中國,澳在中美之間長期推行平衡的外交策略。然而,自2016年起,澳大利亞的平衡外交開始偏向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澳大利亞起先保持中立,之后隨同美國介入南海問題。澳大利亞支持菲律賓將南海紛爭提交至國際仲裁法庭,在仲裁結果出爐后,澳要求中國接受不公正的裁決。南海是我國的固有領土,澳介入南海問題是干涉我國內政的行為。
新冠疫情暴發(fā)后,由于中國是首個公布病例的國家,澳總理莫里森、外交部長佩恩等多人將新冠病毒政治化,要求對中國開展所謂的“國際獨立調查”。其后有研究發(fā)現(xiàn),2019年12月新冠病毒已在美國傳播。新冠病毒屬于全球性問題,面對疫情,澳大利亞急于追究責任,不經調查隨意發(fā)聲,無益于疫情防控。新疆問題上,澳大利亞相信西方國家編造的虛假新聞,質疑我國新疆存在侵犯人權的問題,澳戰(zhàn)略政策研究所的反華智庫還推出虛假報告,為新疆棉事件推波助瀾。而事實是,種植采摘新疆棉給當?shù)孛癖妿砹素S厚的收入。
2澳大利亞對華政策轉變的原因
2.1澳大利亞對中國崛起感到擔憂
中國的快速發(fā)展給澳大利亞帶來強烈的不安全感。經濟上,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2020年全球唯一經濟正增長的經濟體,GDP突破100萬億元人民幣。澳大利亞是世界第十四大經濟體,受疫情影響,2020年澳大利亞GDP出現(xiàn)負增長。澳大利亞經濟總量不如中國,在對外貿易方面又高度依賴中國,2019年澳對華出口額占澳對外出口額的38.2%。政治上,中國國際地位逐漸上升,作為聯(lián)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澳大利亞政治上依附于美國,在國際舞臺上話語權小。軍事上,中國軍事力量日益強大,而澳大利亞軍事力量不強。澳大利亞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huán)海,地廣人稀,加之遠離西方國家,澳愈發(fā)擔心安全問題。
澳大利亞擔心中國的崛起會改變亞太地區(qū)的現(xiàn)有秩序。澳大利亞在《2009年國防白皮書》中首次將中國視為安全威脅,認為中國的崛起挑戰(zhàn)了美國在亞太地區(qū)的主導地位,進而會威脅到澳大利亞的國土安全?!?016年國防白皮書》直接指出,澳大利亞增加國防開支是因為對中國國防現(xiàn)代化感到不安,認定中國是亞太秩序的挑戰(zhàn)者。澳大利亞固有的西方思維使澳認為中國崛起后必然會挑戰(zhàn)亞太地區(qū)現(xiàn)有秩序,而澳大利亞習慣于主導權掌握在西方國家手中,這讓澳大利亞深感安全。
2.2中澳關系受中美關系影響
澳大利亞二戰(zhàn)后依附于美國,是美國的堅定追隨者,中澳關系受中美關系影響很大。2017年特朗普發(fā)動了中美兩國有史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貿易戰(zhàn),2018年美國《國防戰(zhàn)略報告》將中國定為美國的“戰(zhàn)略競爭對手”。美國重返亞太后,澳大利亞戰(zhàn)略位置凸顯。特朗普推行“印太戰(zhàn)略”,將美國的戰(zhàn)略范圍從亞太地區(qū)擴大到印度洋地區(qū),企圖從太平洋和印度洋兩個海域對我國進行圍堵。新冠疫情暴發(fā)后,中美競爭進一步加劇。在美國的影響下,澳大利亞對華政策愈發(fā)強硬。
美澳同盟是不對稱的同盟關系,澳大利亞在美國的庇佑下,成長為亞太地區(qū)的中等強國。特朗普上臺后推行美國優(yōu)先政策,在同盟國與美國利益相背時,選擇美國利益優(yōu)先。澳大利亞擔心失去美國的保護,為此,澳大利亞不僅迎合美國抵制中國發(fā)展,還主動做出破壞中澳關系的行為,向美國表明立場。過去澳大利亞選擇在中美之間找尋平衡點,以求自身發(fā)展,現(xiàn)在中國的崛起、美國不明朗的態(tài)度使澳大利亞對外政策向美國傾斜。同盟困境理論認為同盟存在“被拋棄”和“被連累”兩種困境,澳大利亞為了不被同盟國美國拋棄,選擇了被美國連累,在知曉行動會影響自身經濟的情況下,仍然挑起與中國的矛盾,做出會損害中澳關系的決策。澳大利亞處于同盟關系中較弱的一方,澳在制定對華政策時缺失自主性。22179FC7-D730-4AB5-B0AC-5BAC5A4F2577
2.3澳大利亞國內政局影響對華政策
2007-2018年間澳大利亞五次更換總理,沒有一任總理能夠完成三年任期,澳國內政局的不穩(wěn)定導致澳對華政策時有波動。2017年國會議員補選期間,特恩布爾政府擔心執(zhí)政聯(lián)盟喪失在國會中的多數(shù)黨地位,故意掀起“中國滲透論”以打壓工黨。莫里森擔任財政部長期間,多次以國家安全為由干涉中國對澳的正常投資,出任總理后,為兌現(xiàn)競選時拉動經濟增長的承諾,莫里森又立即向中國示好。
莫里森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重視與中國的關系。2018年11月中澳外交與戰(zhàn)略對話在北京召開,澳大利亞外長佩恩表示中澳有巨大的合作潛力,肯定“一帶一路”合作的價值,此時中澳關系有重新升溫的跡象。2019-2020財年莫里森主政下的澳聯(lián)邦政府預算赤字高達858億澳元,在支持率逐漸走低的情況下,莫里森為了轉移國內矛盾,試圖用強硬的對華政策吸引國內群眾的注意力。中澳關系惡化導致中澳經濟合作遇冷,澳國內民眾利益受損,在民眾對莫里森政府表示抗議后,莫里森再次對華示好。在自由黨對華鷹派人物彼得·達頓擔任國防部長后,為了不在手段強硬的達頓面前顯得軟弱,莫里森對華政策更為嚴苛。澳對華政策成為澳執(zhí)政者維護利益的工具,黨派競爭與黨內競爭導致執(zhí)政者重視短期成效多于長期結果,執(zhí)政黨與執(zhí)政者難以集中注意力完成自己的政策目標。
3中國面對澳大利亞政策急轉的應對之策
3.1維護我國的核心利益
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發(fā)展之路,但如果一國干涉我國內政,影響我國核心利益,那么我國必然會堅決反對。核心利益是關乎一國存亡的重要利益,在澳大利亞連番做出有損我國核心利益之事后,我國做出了相應回擊,即便有些措施同樣會損害我國的經濟利益。在澳大利亞推出系列破壞中澳兩國正常交流合作的政策后,2021年5月6日,我國發(fā)改委決定無限期暫停中澳戰(zhàn)略經濟對話機制下的所有活動。中澳停止經濟活動不僅影響澳大利亞的經濟發(fā)展,對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同樣不利。以鐵礦石為例,我國80%的進口鐵礦石來自澳大利亞,中澳貿易摩擦直接影響我國國內鐵礦石的使用。由于我國鐵礦石需求量大,擁有豐富鐵礦石儲備的澳方一度認為自身在中澳經貿摩擦中占據(jù)優(yōu)勢。長遠看,澳大利亞挑起中澳兩國間的矛盾,只會使兩國同時蒙受損失。
在維護核心利益時,我國也需采取行動,減少中澳關系惡化給我國帶來的損失。仍以鐵礦石為例,2020年下半年開始,為了降低澳鐵礦石對我國的影響,我國積極尋找其他鐵礦石來源國,與巴西、非洲國家達成合作,同時提高廢鐵利用率以減輕對鐵礦石的依賴。如果中國在澳大利亞接連做出損害中國利益的事情后,仍然選擇忍讓,那么澳對華政策可能會更加極端,其他國家也可能會效仿澳大利亞的行為,導致我國陷入更危險的狀態(tài)。
3.2推動中澳重回友好關系
健康穩(wěn)定的中澳關系符合中澳雙方的利益,我國愿與澳重建友好關系。從澳大利亞近期行為看,澳方沒有與中國重歸于好的意愿,且對中國抱有偏見。2018年11月我國商務部應國內大麥產業(yè)申請,對澳大麥開展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經過18個月的調查,我國在2020年5月對澳大麥征收80%的關稅。澳大利亞表示無法接受,認為這是中國的報復行為,實際上這只是中國為保護本土企業(yè)而開展的普通貿易調查案件。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至今,中國對澳大利亞只發(fā)起過4起雙反調查,而澳大利亞對中國產品發(fā)起的雙反調查多達106起。澳大利亞頻頻對各國發(fā)起反傾銷調查,卻不能接受中國對其實施的反傾銷措施。在多次發(fā)現(xiàn)澳對華出口的牛肉、龍蝦、木材違反檢驗檢疫要求后,我國限制此類商品出口中國。澳方不檢查產品質量,一味懷疑中國故意針對澳方產品。
澳大利亞商品在受到中國進口限制后,貨物囤積,遭受巨大損失,這也證明了澳大利亞對中國市場依賴程度之深。澳大利亞多年來習慣于依靠美國,美國卻在中澳發(fā)生貿易摩擦時,不顧美澳同盟關系,不顧澳大利亞的利益,搶占澳商品在中國的市場。中國須幫助澳大利亞重新認識澳與中國、美國的關系,但凡莫里森政府深刻認識到中國對澳的重要性,澳大利亞便能改變對華錯誤政策,積極與我國重建友好關系。
3.3中澳關系穩(wěn)定后重啟中澳合作
中澳兩國互為重要合作伙伴,澳大利亞應對錯誤言論道歉,改變對華消極政策,如此,中國將再次與澳大利亞開展合作。目前澳國內部分人士已經認識到中澳建立友好關系的必要性,例如西澳州長麥高文多次喊話莫里森重塑中澳關系。
中澳合作主要集中在經濟領域,中澳可重啟“一帶一路”合作。大洋洲地區(qū)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延伸,澳大利亞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沿線國家。澳大利亞在2015年提出北部大開發(fā)計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不謀而合,中國可以幫助澳在澳北部地區(qū)建設基礎設施。受新冠疫情影響,“一帶一路”建設將更關注恢復經濟和公共衛(wèi)生治理,中國是2020年實現(xiàn)經濟正增長、防疫管控行之有效的國家,與中國合作對澳大有裨益。
2020年11月,東盟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簽訂了《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該協(xié)議的簽訂標志著人口最多、經濟規(guī)模最大、發(fā)展?jié)摿ψ顝姷臇|亞自貿區(qū)開始形成。中澳作為參與者,在關系穩(wěn)定的情況下,能夠依托該協(xié)定達成經濟合作。RCEP的簽署會使東亞地區(qū)國家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也會使中澳之間的合作更加深入。在全球化時代,中澳之間密不可分,兩國間存在差異是正?,F(xiàn)象,合作也是必然的趨勢。但合作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之上,中澳兩國相互尊重、和平共處便是實現(xiàn)合作共贏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丁工.中澳關系的問題分析及加強兩國合作的政策選擇[J].邊界與海洋研究,2021,6(01).
[2]周方銀.體系轉型背景下的威脅認知與澳大利亞對華政策變化[J].世界經濟與政治,2020,(01).
[3]徐秀軍,林凱文.中澳關系的戰(zhàn)略定位與現(xiàn)實選擇[J].蘇州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7(05).
[4]許善品,張濤.聯(lián)盟困境、理性選擇與澳美同盟的有限升級[J].國際安全研究,2021,39(02).
[5]許善品,張濤.權力·歷史·文化:澳大利亞對華戰(zhàn)略疑懼的由來[J].印度洋經濟體研究,2019,(05).
作者簡介:徐元夢(1997-),女,漢族,江蘇蘇州人,蘇州大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國際關系。22179FC7-D730-4AB5-B0AC-5BAC5A4F2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