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秀
一個周五的中午,我正在班里和孩子們一起熱火朝天地做值日,兩個女生手里拿著抹布,從“陽光房”(教學(xué)樓中學(xué)生的專屬活動區(qū)域,可以在其中讀書、下棋、撫琴等。由于那里采光充足,被命名為“陽光房”)里哭著跑回來找我告狀,都說自己被對方打了,其中一個孩子的肚子上還有個腳印兒。
叫她們到講臺前坐定,我準備細聽理由。
沒有想到她們異口同聲地說:“她不給我抹布,還打我!”
“你先打我的!”
“是你先打我的!”
兩個孩子情緒都比較激動,你一句我一句地幾乎快在我面前吵起來了。我當(dāng)時就火撞腦門子,忍不住想大吼一聲,讓她們冷靜下來。就在這時,其中一個孩子情緒失控,失聲痛哭起來:“我,從此以后,再也不會去‘陽光房’了——”她的表現(xiàn)讓在場的人都十分震驚,圍觀的孩子開始議論紛紛。
“至于嗎?”
“就是,多大點兒事兒??!”
我心想,事情一定不會是看上去那么簡單,就找來幾個知情的學(xué)生了解情況。
原來,小A想幫忙打掃“陽光房”,就跟小B借抹布,小B不借,倆人就爭執(zhí)起來。
其中失聲痛哭的孩子小A,是我們班的“特需生”(由于學(xué)業(yè)、行為或情緒控制等能力較弱而需要特別關(guān)注的孩子,稱為“特需生”),她平時總是忙著奔波于各科老師的辦公室之間,忙著改錯、補作業(yè)。同學(xué)們都了解這個情況,每到她值日的時候,大家就搶著幫她把值日做了,因此,她參加勞動的機會就特別少。那天,她特意抓緊時間趕在中午大課間前改完所有的錯,就是為了能得到一個去“陽光房”勞動的機會——在我們班,每天只有被老師表揚的孩子,才有機會去打掃“陽光房”。這對于小A來說,是一個通過自己辛勤付出所換來的寶貴的機會,決不能錯失。
而小B呢,是每天負責(zé)打掃“陽光房”的小組長,小B覺得小A總完不成作業(yè),這次肯定是沒有經(jīng)過老師許可,自己硬要來打掃“陽光房”的,所以遲遲不給她抹布。
這樣的問題相信每個老師都遇到過,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聽聽都有理,想想都沒理。按照以往的處理方法,把事情搞清楚,再讓兩個孩子互相道個歉就算解決了??墒?,我覺得這件事不能這樣簡單地處理,因為事件的主角不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從她的表現(xiàn)不難看出,她受的傷害很大。如果是因為小小的爭執(zhí),遠不至于失聲痛哭,說著“從今以后永遠不進‘陽光房’之類”的話。一定是這件事讓這個孩子傷透了心,她才會有這樣的表露。
靜下心來想想,到底是誰的錯?誰應(yīng)該先道歉?這些都不是問題的關(guān)鍵,我的當(dāng)務(wù)之急是撫平孩子受傷的心,先處理好孩子的情緒,再去處理問題,因為人只有在心情平靜的時候才能做到思路清晰、心態(tài)積極。所以,如果處理不好,這件事也會在小A心中留下陰影,產(chǎn)生后續(xù)的影響。
另一個孩子一句簡單的道歉能達到目的嗎?小B情緒也這么激動,可能先給小A道歉嗎?看著她們淚流滿面的臉,我的腦子飛速地運轉(zhuǎn)著。
“在(6)班的三年多時間里,你們每天最在乎的事兒是什么?”我任憑著自己的情感,脫口而出這個問題。
小B毫不猶豫地回答:“來上學(xué)當(dāng)然最在乎每天學(xué)到了什么??!”
但小A的反應(yīng)卻不一樣,仿佛我的這個問題,又一次觸碰了她內(nèi)心深處最柔軟的神經(jīng),她再次失聲痛哭,幾乎是喊著說了以下的一席話:“三年多了,我每天最在乎的是有沒有人喜歡我,有沒有人愿意和我一起玩兒!我喜歡這個集體,我喜歡大家,我想為大家做些事兒。別不喜歡我,我能寫完作業(yè)……”
這樣的回答顯然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但卻在我的意料之中?!白鹬睾徒蛹{每一個孩子”是我在班級管理和日常教育中解決所有問題的前提。既尊重教育規(guī)律,又尊重個體差異;既接納每一次意外事件,又接納每一個犯錯的孩子。有的時候,理解孩子的做法,與對方共情,遠遠比區(qū)分事情的對錯重要多了,畢竟教育的本質(zhì)目的是塑造人,每一個具體的事情也好,每一個教育活動也罷,都是塑造學(xué)生的途徑罷了。
很長一段時間,教室里鴉雀無聲,在場每一個人的眼角都悄悄流下淚水……
這時小B走到了小A身邊,輕輕地抱住了她,并在她耳邊輕輕地說:“對不起,我挺喜歡你的。”
聽了小B的話,兩個人抱在一起大哭起來。而我倒顯得有些多余了。
從此以后,兩個人成為了好朋友。
是淚水化解了這場矛盾,是“理解”串聯(lián)了兩個孩子的心,而老師,只是架設(shè)了一座心靈的橋梁而已。
上面的故事,在大人看來其實只是一件小事,尤其對于老師而言,更是一件司空見慣的平常事,但是在孩子心里,這是一件天大的事,關(guān)乎她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
冷靜思考整件事,兩個孩子誰也沒有做錯,只是缺乏足夠的溝通。如果老師這個時候簡單處理,可能會節(jié)約很多時間和精力,而且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問題,但實際上會在孩子的心中長時間留下陰影。如果這個時候抽絲剝繭去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追究誰對誰錯,最終錯失了撫慰孩子情緒的最佳契機,也得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孩子們之間的問題很大一部分是情緒問題——被情緒主導(dǎo),讓情緒支配。我們要看清本質(zhì),找到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先分析心態(tài),再分析事態(tài);先處理情緒,后處理問題。穩(wěn)定的情緒和平靜的心情真的會給人帶來力量和智慧,給自己一個緩沖的時間,也讓孩子內(nèi)心的情感宣泄出來,問題也就不攻自破了。
(100031?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