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
摘要:近年來,農村的留守兒童問題越來越復雜,給小學教學工作帶來許多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市場經濟發(fā)展推動農村的勞動力外出打工,多數(shù)夫妻因經濟情況沒有辦法將孩子帶在身邊,因此產生了留守兒童問題。留守兒童由于缺乏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關愛,導致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和身心安全上出現(xiàn)很多問題,引起社會的關注。因此,根據(jù)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現(xiàn)狀,提出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氛圍。鑒于此,本文對立德樹人理念下農村小學德育工作路徑探析提出了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立德樹人;農村;偏遠地區(qū);小學留守兒童教育
前言:
以立德樹人為核心是當前農村教育的現(xiàn)狀需要。因為各種物質條件和守舊觀念的影響,很多農村的學生在義務教育結束之后便放棄了繼續(xù)求學深造的機會,繼而走上了社會。而當學生走上社會,能否成為一個合格的建設者,不僅要看其掌握的技能,更看重的是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要對社會做出貢獻而不是造成危害。小學生六年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與形成,對其中學時期的學習或是走上社會之后的工作生活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诖?,本文從立德樹人的教育方向出發(fā),對農村偏遠地區(qū)小學留守兒童的教育進行研究。
一、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確定德育教育方向
針對立德樹人的德育教育,要正確理解立德樹人的內涵,根據(jù)不同年齡段留守兒童的特點,提出針對性的關愛策略,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階段,首先要培養(yǎng)留守兒童關愛他人和自己的良好品質,學會照顧父母、同學和自己。同時,也要愛護公共財產和自然環(huán)境。在德育教育方面,要著力開發(fā)課程資源,提高德育教育的水平,幫助留守兒童有效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因此,教師有必要深刻理解立德樹人的意義,加強德育課程建設,滲透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在課堂中為德育文化建設貢獻力量。教學過程中要以思想為導向,形成互動教學的模式,提高農村留守兒童德育教育水平。
例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可以先對班級中的學生的個性以及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并且根據(jù)學生在校所展現(xiàn)出來的性格特征進行教育疏導,從而幫助學生從各個方面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懂得自尊自愛、自立自強,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養(yǎng)成尊重老師、團結同學、積極勇敢、樂觀向上的品格,讓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對未來充滿美好憧憬。
二、培養(yǎng)留守兒童的自信心
由于隔代監(jiān)護所存在的一定缺陷,老年人對于留守兒童的溺愛程度較深,因此,這也導致了許多留守兒童在學習上的自覺性普遍較低,從而使得學生的綜合成績下降進而使學生的積極性與自信心有所缺失。因此,作為教師在進行對留守兒童的成長教學中,除了需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當學生產生問題時,應當與學生進行及時的心理溝通與教學疏導,并且還需要針對幫助學生培養(yǎng)其自信心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從而通過時常鼓勵學生增強留守兒童的自信心。
例如,農村留守兒童在小學階段時的年齡較小,對自己的自我約束能力低,同時也因為隔代監(jiān)護的原因,導致許多學生的性格方面存在缺陷,大多數(shù)學生由于不擅長與人交流而性格內向,缺少自信心。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舉辦除了學習以外的興趣類活動,如,長短跑比賽、繪畫展板、詩詞朗誦活動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幫助留守兒童拓展自己的興趣面,也能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天賦。而課堂測試的成績較為死板,很容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而這種有趣的活動,教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思想和特點,從而進行疏導溝通,更好地幫助學生培養(yǎng)自信心。
三、優(yōu)化德育課程體系建設,積極組織實踐活動
為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應從立德樹人的角度構建課程體系,僅靠理論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實踐中應用來解決與現(xiàn)實生活相關的問題。因此,教師應思考如何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德育課程,構建完整的課程體系。要以培養(yǎng)留守兒童良好品質為宗旨,以德行為主要方向,在有效引導下,鼓勵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積極在實踐中進行德育教育,豐富情感體驗。首先是構建雙贏教育,積極踐行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形成完整的雙贏德育教育體系。將健康的心理素質貫穿于整個德育教育過程中,在德育課程中教會留守兒童善良、仁慈,結合現(xiàn)階段立德樹人的要求,逐步培養(yǎng)留守兒童的優(yōu)秀品質。其次是積極組織實踐活動,使德育教育更加生動。在設計和教授德育教育時,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尋找各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的形式。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化策略、儀式化策略等教學策略,以深入挖掘立德樹人德育教育在農村學校的潛在資源。教師要有效組織良好實踐活動,從而幫助學生快速融入立德樹人的教育活動中,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其自信心和積極性。其中實踐活動包括社會實踐活動、綜合操作實踐、社區(qū)服務和志愿工作等,教師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以自主結合為主,還要組織社會調研,真正將立德樹人的理念融入整個德育教育過程中。
總結:
綜上所述,面對立德樹人理念下農村留守兒童德育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與水平,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使留守兒童的德育素質得到有效的提升,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同時教師要有效提升德育教育質量,確保留守兒童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德育素質,為將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和鋪墊。
參考文獻:
[1]耿彩鋒.淺談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現(xiàn)狀及策略[J].名師在線,2019(28):26-27.
[2]董奇.農村偏遠貧困地區(qū)留守兒童德育教育的困惑與策略[J].試題與研究,2018(2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