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少軍
琥珀材料特別、種類豐富,通過研究掌握琥珀材料特性,將琥珀中的包裹體、特征作為特色,使用傳統(tǒng)工序步步深入。不同的皮色與材料搭配不同的雕刻設(shè)計,在保留材料原皮的同時發(fā)揮雕刻的技藝,雕刻設(shè)計讓材料更上一個臺階。
帶皮雕刻,許多人聽后覺得這不是與白玉的帶皮雕刻一樣嗎?多少年前就已經(jīng)知道了,而且用得非常熟悉,能找到的文章多如牛毛。但是因為琥珀材料特殊,它的帶皮雕刻與其他材料大不一樣,看起來容易,其實雕起來比較復(fù)雜。
琥珀材料的特點比較軟(摩氏硬度2~3)也比較脆,特別是表皮因為氧化的關(guān)系及與其他雜質(zhì)共存,表面脆弱,有些地方用手大力扒一扒可能就掉下來,所以在對皮的處理上有另一套技巧。琥珀的皮是經(jīng)過長時間與空氣氧化所形成的,硬度發(fā)生大改變,而白玉的皮是經(jīng)過侵蝕而形成的硬度的變化很小,二者有非常大的分別,所以在雕刻時二者的處理方法不一樣。如琥珀在雕刻前,一定要先把皮的表面處理一下,琥珀的硬度比較低,剛開始只要用600目的砂紙大力一拋,皮一下全去干凈了,這樣雕刻時效果就不明顯。但不去皮,雕刻時,因為外面的氧化皮看不清楚,雕刻起來拿捏不準,材料性質(zhì)變化非常大,就如盲人摸象。很多好看的顏色及花紋很容易錯過,而且有些皮厚,有些皮薄,顏色也不一樣。所以在雕刻之前,去掉表面的氧化皮太重要。去皮過程中不能用力過猛,需要豐富的經(jīng)驗及技術(shù)手法要求非常高。
蜜蠟帶皮雕刻《松鶴延年》
琥珀帶皮雕刻《福祿》
蜜蠟原料(帶皮)
簡單去皮后,針對材料結(jié)合題材等開始設(shè)計。設(shè)計時應(yīng)考慮去皮后材料形態(tài)的高低度,特別是那些想要留皮的地方。例如:面孔位,用紅皮;樹葉、樹枝、用紅黑皮等等。因為皮是氧化而形成的,越里面顏色就越淡,而越淡其硬度越高。再進去一點點可能就是原肉色。進入原肉色后,材料整體幾乎都是同一個顏色。所以在下刀之前一定要前思后想,設(shè)計精巧,比例、尺寸、構(gòu)圖等了然于胸。下刀時先是輕下細刀。先勾出初步的圖,之后再把不要的先去掉、有些留皮的地方就會突出來。之后再經(jīng)過細修,細勾,細挑,把要保留的皮色留下來。再接下來是慢慢地修好,修細。特別在修線條邊角時,太進去,容易把皮修沒了,那在雕刻時就應(yīng)留些多余修改的空間。如像雕其他石頭那樣留,皮色會被修淡許多,很大一部分會被修沒了。還有一個方法是留一塊皮色,做粗干的景物,如,樹干,樹葉,石頭或是云朵,手、腳等。因為是平面,留下皮色比較方便雕。留皮雕臉比較難,要把材料不同的凹凸,設(shè)計在臉的凹凸上,這樣才能把皮色保留下來。所以雕人物題材,必須從臉上的特點選材料的位置,之后還可以留一些特別凹進的皮,材料雖然凹進去,但是往往經(jīng)過長年的氧化,皮比較厚。留下后可以巧雕特別的動物或是植物之類的作品,為整個構(gòu)圖產(chǎn)生驚喜,同時小小的動作可以使整個畫面活躍生動起來。
琥珀的折射率是1.54左右,而且半年后開始氧化,在氧化的過程中有些氧化速度快,有些氧化慢(蜜不同)。這樣折射就不一樣,慢慢地看上去會比較模糊一點。例如:慈祥的眼神、動人的微笑、雍容華貴的臉,一下改變了,有失之分毫,差之千里之感。特別細致的部分,如臉部等,本來比較清楚動人的表情,看上去比較僵化或是比較模糊,給人感覺雕工不精,細節(jié)處理不到位等等,那是因為琥珀材料經(jīng)過氧化后產(chǎn)生的變化。所以說在雕刻時線條上要深一點,但不能太深,太深了,除了破壞其美觀,對材料也是一種浪費,雕刻尺度把握需要豐富的技能與經(jīng)驗。
如此,帶皮的皮色及原來的肉色,二者互相結(jié)合,相互襯托,使產(chǎn)品的立體感更強,作品留下的體積也會更大。使其更加熠熠生輝。
琥珀的材料多種多樣,有蜜蠟(不透明的)、有金絞蜜(半透明的)、有金珀(全透明的),因不同的因素形成不同的顏色,全世界大致上有一百多種。這給我們雕刻者及設(shè)計者提供了不同的靈感及空間。
以上講的雕刻留皮,是以蜜蠟(不透明)為主。琥珀有全透明及半透明的材料,如果去皮雕的話,表現(xiàn)的空間就比較小及直接。如果是帶皮雕的話,不但能把材料多彩的紋路雕出來,還能雕得立體感十足,巧奪天工。如有一塊半透明的材料,我們可以把有蜜的部分以陽雕來處理,同時把皮色的層次感表現(xiàn)出來。透明的部分可以用陰雕的方法雕刻,再保留些皮來襯托陰雕的不足之處。陽面也能以留皮的方法,用特別的技巧,雕刻些補充、擴大的題材。如此幾面的技巧及雕工互相輝映,再加上一些地方的刻意留白等等的設(shè)計,從中充分表現(xiàn)作者的想象空間及設(shè)計技巧,給人驚艷驚奇、奪人心魄的感覺。
全透明的琥珀在雕刻時,用陽雕雕出來的作品,表面高低的線條,光線的折射,相對來講會比較模糊,很難看出,雕的是什么作品,什么故事。用陰雕能看到雕刻的作品,但作品表現(xiàn)比較難,而且金光閃閃的,男女帶在身上都覺得有點別扭。所以說,這時采取的方法應(yīng)該是全面的留皮雕或背后留皮,或是部分留皮雕刻。只要能利用皮色與透明琥珀光亮奪目的特色,二者相互結(jié)合,互補不足,這樣雕出來的作品非常特別,能給消費者新鮮奇特的感覺。
蜜蠟帶皮雕刻《指日高升》
留皮雕刻的作品完成后,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是拋光,有些雕刻師往往會把這一道工序忽略了,因為拋光是個枯燥而繁復(fù)的工作,雕刻師雕好后拋光通常是其他人拋。因為琥珀的皮比較淺,比較軟,拋光者只要用的拋光紙粗一點,拋光時用力一點,稍微精神分散些,很快皮的顏色就會被拋淡或是拋沒了,雕刻者這時所有的創(chuàng)作靈感技巧化為烏有,所以一定要重視,一定與拋光者多溝通或是自己拋。最直接的方法是限制拋光的材料,必須不能用粗砂紙。直接規(guī)定先用1000目拋,之后用2000目再用3000目,最后再用拋光粉。速度雖然慢一點,工作繁復(fù)一些,但最低限度可以保證產(chǎn)品出來漂亮,皮色光亮,層次分明。不然因為小小的失誤或是不了解雕刻的意圖,為了貪快,或是覺得這個分層次無關(guān)緊要,很容易毀了全部的心血。
琥珀是有機寶石硬度不高,與其他的寶石有不同之處。它的變化速度比較快,有氧化等問題而且透明度(含蜜)不一樣,雕刻用力的方式也不一樣。只要好好利用皮色,巧雕、立體、鏤空、陰雕、陽雕等運用得當,就可以在藝術(shù)、工藝等方面得到大家的認同與推崇,也可以使消費者和收藏者,對其更加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