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子李》是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文章選自馮驥才的短篇小說集《俗世奇人》。1942年生于天津的馮驥才,是中國當代作家、畫家和文化學者,他有一雙敏銳的的眼睛,所以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奇人怪事、熱鬧豐富的風俗景觀都成為了他的創(chuàng)作素材。從1994年,他開始把這些奇人怪事寫出來,各自成篇,互不相關(guān),給文集命名為《俗世奇人》。這部作品曾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其中的《泥人張》和《刷子李》還分別入選了中小學語文課本。后來他又寫了18篇,在2020年1月,《俗世奇人》全本出版,全本里收入了作者的54篇小小說,里面還配有他手繪的58幅精美插圖。
《俗世奇人》里首推的當屬《刷子李》,這篇文章借一件戲劇性的小事表現(xiàn)出小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最讓人叫絕的是:“他刷漿時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彼⒆永畲┥线@身黑與其說是在和“一桶白漿”較勁,還不如說是在向自己挑戰(zhàn),他為自己制定的這樣苛刻的標準,讓人感受到他的“奇”。一天,細心的小徒弟居然發(fā)現(xiàn)師傅褲子上有個白點,以為藝高膽大的師傅這回玩兒砸了,卻不料是師傅抽煙不慎把褲子燒了個洞!里邊的白襯褲打小洞透出來,看上去就跟粉漿落上去的白點一模一樣!徒弟內(nèi)心也受到震撼。這個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讓刷子李的“奇人”形象更加飽滿起來。最后,刷子李借機告訴徒弟要好好學本領,手藝人必須有本事,本事是勤學苦練出來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嚴。
絡繹碼頭硬碰硬的絕活兒
除了刷子李,《俗世奇人》這本書里還刻畫了眾多的人物形象。他們有的現(xiàn)身于上流社會,有的混跡在市井民間:有接骨的、拔牙的、釣魚的、賣古玩的,也有做小吃的、替人打官司的……他們都是“俗世”中的平凡人,卻又都是“俗世”中的“奇人”,生活得都不平淡。因為當時的天津衛(wèi)是一個水陸碼頭,南來北往的商賈如過江之鯽絡繹不絕,這造就了當時經(jīng)濟的空前繁榮,但同時,“碼頭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這里誕生了摳團鞋泥就能捏出人像的賤賣海張五的泥人張,看假畫雙眼無神、看真畫雙眼就會發(fā)出一道藍光的古玩店的藍眼,醫(yī)術(shù)精湛、一定得看見七塊大洋才肯看病 但又不失善良的名醫(yī)蘇七塊,專會溜須拍馬卻在大庭廣眾之下得罪頂頭上司、幾乎喪命的賀道臺,擅長釣魚號稱“魚絕戶”、最終卻死于魚(被運魚車軋死)的大回……
語言描寫給奇人添彩
這些“俗世奇人”,在作家馮驥才獨到的視角里、幽默的文筆下,個個都變得生動有趣。這主要得益于他的語言描寫,馮驥才在回答日本新銳作家南條竹則的時候就說過,寫小說要十分講究文字功力,用字要反復推敲,文章要多遍修改,力求字字珠璣、精當。比如寫馮五爺“人長得賽條江鯽,骨細如魚刺,肉嫩如魚肚,不是賺錢發(fā)財?shù)拈L相,倒是舞文弄墨的材料”;寫蘇七塊“人高袍長,手瘦有勁,五十開外,紅唇皓齒,眸子賽燈,下巴頦兒一綹山羊須,浸了油賽的烏黑锃亮”。這些極具韻味的天津方言,富有表現(xiàn)力,只三言兩語就將人物描寫得活靈活現(xiàn),把我們成功代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鳥瞰天津衛(wèi)市井街巷里的奇聞趣事,去了解這些小人物的奇才絕技,去感受這些小人物平凡卻又不平淡的一生。
當今的文學有許多都是讓我們從悲觀的基調(diào)里看到了生命的厚重,而馮驥才先生卻用幽默風趣的筆調(diào)讓讀者感受著市井奇人身上灑脫可愛的智慧和豐富多彩的靈魂,有了他,我們的俗世才不那么“俗”。所以作家張抗抗曾說,“他是一個真正的‘俗世奇人?!?/p>
王文淵,中學語文老師,安慶市作協(xié)會員,熱愛學生,熱愛文字,偶有文字見于《博愛》《語文報·青春閱讀》《思維與智慧》《職業(yè)教育》《自學考試報》《安慶日報》等報刊雜志。4213DE33-64E6-4937-9705-6865B1871A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