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敏(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qū)第一中學)
譚 勇
高考試題“考什么、怎么考”,對高中教學“教什么、怎么教”具有正向指揮棒作用。作為一名高三政治教師,筆者對2020年山東高考政治試題第16題(1)問采取倒推論證的方法,即從答案向前推,尋求答案從哪里來,從而更清晰把握此道高考試題“引導教學”的指向性——以議題式活動型教學為途徑,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筆者將2020年山東高考思想政治試題第16題(1)問與2018年全國文綜卷I第38題進行了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前者有不同于以往全國高考試題的鮮明特征。
2018全國文綜卷I,38:近年來,隨著經濟進一步發(fā)展和國家全民健身戰(zhàn)略的不斷推進,國內掀起了馬拉松熱。2011年中國馬拉松賽事僅有22場,2017年增長到1100場。據(jù)預測,2020年中國馬拉松賽事將達1900場。馬拉松賽事的參與人數(shù)多、涉及領域廣。2017年參加馬拉松比賽的人次超過500萬,覆蓋全國234個城市,賽事帶動安保、保健、住宿、餐飲、旅行、體育文化等服務業(yè)的發(fā)展。據(jù)測算,2017年全國馬拉松主辦方的直接營業(yè)收入超過270億元,主辦城市的間接收入超過1350億元。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知識分析近年來我國馬拉松熱的驅動因素。
對此道高考題的答案進行倒推論證,筆者發(fā)現(xiàn)每個答案要點都能夠從材料中找到依據(jù)。答案推導如下:2020山東高考思想政治試題,16,(1):現(xiàn)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存在著大量商家聚合經營的現(xiàn)象,即很多經營同類商品或提供同類服務的企業(yè)都喜歡在選址上扎堆。如一些相似的西式快餐店,位置總是相隔不遠;一些同類的大型家電零售商,門店總是相鄰而居;很多經營服裝、小商品、電子科技產品的商家也喜歡扎堆,從而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服裝城、小商品市場、電子科技市場。
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完成下列任務:
(1)本是競爭對手的各方,為什么要聚合經營?
答案:(1)利用聚集區(qū)域市場環(huán)境,降低投資風險;共享消費群體,增強盈利能力;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便于利用行業(yè)資源,在競爭中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
此道高考題題目全部材料285字,但有助于解答(1)問的有效信息卻僅有:“聚合經營,即很多經營同類商品或提供同類服務的企業(yè)都喜歡在選址上扎堆”。筆者嘗試用常規(guī)的思路去解答,卻在答案和材料之間找不到連通的路徑。而對照標準答案,又感覺每一個要點都言之有理,出之有據(jù)。在對答案反復倒推論證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本題的答案均來自對生活現(xiàn)象的觀察與探究。
這兩道高考題試題的設計和答案的制定體現(xiàn)了全國卷偏重考查材料歸納和推導能力的考查,而2020山東高考思想政治試題16題(1)問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更高一些。
面對這道高考題,學生為什么會覺得思路閉塞、無從下筆呢?筆者深刻認識到自己教學實踐中所存在的問題:只習慣訓練學生被動地用理論去解讀生活現(xiàn)象,而忽視了引導學生主動地去關注生活,思考生活。
這道高考試題給筆者很大的啟發(fā)。我們在教學中,要積極探索并實施議題式活動型的課堂教學,將課程內容采取議題活動的方式呈現(xiàn),通過“議題——活動——展示——評價”的整體性學習活動,將學科知識與社會生活相銜接,將理論學習與活動體驗有機結合,促成知行合一。
結合2020年山東高考政治試題第16題(1)問,筆者將社會生活中“聚合經營”的現(xiàn)象作為研究的切入點,來進行議題式教學活動設計。
(1)探究活動目標。結合“聚合經營”的生活情境和經營案例,分析影響企業(yè)活力的內部和外部因素,能夠提出增強企業(yè)活力的建議。
(2)探究活動建議。以“企業(yè)如何面對競爭”為議題,分析“聚合經營”對企業(yè)的影響,以及企業(yè)如何在“聚合經營”中增強自身競爭力。學生非常感興趣,積極行動,查閱資料,了解何為“聚合經營”,分析“聚合經營”的利與弊;結合企業(yè)經營活動,調研某“聚合經營”市場上經營者的銷售情況,說明“聚合經營”的經濟意義;模擬市場活動,感受“聚合經營”的市場條件下,經營者和消費者的行為選擇,探究企業(yè)如何經營成功。
(3)探究路徑參考。某校高三(1)班學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發(fā)現(xiàn),市場上存在著大量商家“聚合經營”的現(xiàn)象。本是競爭對手的各方,為什么要聚合經營?該班同學為此分成兩個研究小組,對“聚合經營”市場內的商戶進行了市場調研。
小組一問卷問題:您選擇在此處經營的理由有哪些?調查結果:①市場規(guī)模大,顧客多而且穩(wěn)定(65%)②新開業(yè)的商戶不用進行大量的廣告宣傳(24%)③可以同市場內其他商戶相互學習借鑒(21%)④交通便利(15%)⑤市場管理規(guī)范(10%)⑥其他(6%)
小組二問卷問題:這種扎堆經營,給您帶來的哪些消極影響?調查結果:①競爭更激烈,利潤減少(54%)②客源被分流(46%)③有些商戶存在不正當競爭(27%)④其他(7%)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完成下列任務:結合小組一的調查結果,分析聚合經營的經濟意義?結合小組二的調查結果,分析上述調查結果給聚合經營企業(yè)的發(fā)展帶來哪些啟示?通過這樣的議題式教學活動,教師引領學生主動走進生活,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科思維能力,也提升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筆者經常會將社會熱點事件引入議題,例如,從“方方日記”思辨理性愛國;從“晚舟歸來”見證中國崛起;從“舉國造芯”彰顯有為政府;從“冬夢北京”細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等等,課下發(fā)動學生查閱資料,課堂上讓學生激情思辨,共同分享,最終達到正確價值認同。
對每一個熱點事件的討論,師生只要能直抒胸臆,各抒己見,并不一定非要評判出孰是孰非,就是在這種或爭論或贊同或辯駁或拓展的觀點碰撞中,美德和正義寓教于無形,潛移默化地實現(xiàn)了價值引領。
要使課程實施不再囿于課堂這一片狹小的天地,就要以議題式教學為引領,在教學陣地的多元化上下功夫,將社會生活內化為課程資源,將學習空間延伸到課堂之外,將價值引領落實到教學目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