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貴祥
痤瘡,俗稱青春痘,是一種發(fā)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痤瘡病程長,易反復發(fā)病,嚴重者可影響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社交。
對于痤瘡的治療,中醫(yī)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臨床多以內(nèi)治為主,內(nèi)治外治結合,同時根據(jù)不同的年齡階段,在辨證上有所側重。對于青春期痤瘡患者,多從肺、胃論治;對于女性青春期后痤瘡患者,多從肝、腎論治;久治不愈者,多存在本虛標實,應注意補瀉兼施。
肺經(jīng)風熱證
皮疹以粉刺為主,有少量丘疹,色紅,或有癢痛;舌紅,苔薄黃,脈數(shù)。治宜疏風清肺。方用枇杷清肺飲加減。常用藥物有黃芩、桑白皮、枇杷葉、金銀花、蒲公英、連翹、生甘草等。中成藥可選用芩桑金海顆粒、防風通圣丸。
濕熱蘊結證
皮疹以丘疹、膿皰、結節(jié)為主,皮疹紅腫疼痛,或伴有口臭,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治宜清熱利濕。方用茵陳蒿湯、瀉黃散加減治療。常用藥物有茵陳、焦梔子、黃芩、金銀花、連翹、赤芍、生山楂、薏苡仁、雞內(nèi)金、枳實等。中成藥可選用芩桑金海顆粒、防風通圣丸、一清膠囊。
沖任不調(diào)證
皮疹以粉刺、丘疹為主,或有結節(jié),色暗紅,或伴煩躁易怒,胸脅脹痛,月經(jīng)先后不定期、有血塊、經(jīng)前皮疹加重;舌質(zhì)暗或有瘀點,苔黃,脈弦細。治宜調(diào)理沖任。方用丹梔逍遙散加減。常用藥物有焦梔子、丹皮、柴胡、當歸、赤芍、黃芩、陳皮、金銀花、連翹、白術、茯苓、甘草等。中成藥可選知柏地黃丸、丹參酮膠囊、加味逍遙丸。
痰瘀結聚證
皮疹以結節(jié)和囊腫為主,色暗紅或紫、或有疼痛;舌暗紅,苔黃或膩,脈滑。治宜化瘀散結、清熱解毒。
方用仙方活命飲加減。常用藥物有醋山甲、天花粉、乳香、沒藥、白芷、赤芍、浙貝母、防風、皂角刺、當歸、陳皮、金銀花、草決明、牛蒡子、甘草等。中成藥可選西黃膠囊(丸)、大黃?蟲丸。
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聯(lián)合恰當?shù)耐庵畏椒梢约涌炱ふ钕?,減少瘢痕形成。
中藥面膜
功效:清熱解毒、化瘀消斑。
適應證:粉刺、炎性丘疹、膿皰、結節(jié)。
方法:皮損以炎性皮疹及粉刺為主者,選擇黃芩、大黃、黃連、連翹等清熱解毒類藥物;以暗紅斑為主者,選用桃仁、赤芍、冬瓜仁等涼血化瘀類藥物。將中藥研末,用蜂蜜調(diào)配,涂于面部,待藥膜干燥后取下。一般1周治療1次。治療后可出現(xiàn)一過性面部紅斑及灼熱感。
火針
功效:散結排膿。
適應證:炎性丘疹、膿皰、結節(jié)、膿腫和較大的粉刺。
方法:常規(guī)消毒后,用燒紅的火針快速點刺皮疹,稍加擠壓,將皮損中的膿栓、膿血清除干凈。一般1周治療1次。術后24小時保持皮損處干燥。
刺絡拔罐
功效:清熱瀉火。
適應證:胸背部痤瘡、面部重癥者。
方法:取大椎、委中等穴位,點刺放血后留罐5~10分鐘。一般l周治療1次。術后24小時保持皮損處干燥。
中藥熏蒸
功效:清熱解毒、化瘀散結。
適應證:胸背部痤瘡、面部重癥者。
方法:根據(jù)皮疹的表現(xiàn)可選用黃芩、大黃、黃連、蒲公英等清熱解毒類中藥,加水煎煮后進行熏蒸。此法配合刺絡拔罐療效更好。每日1次,6次為1個療程。體質(zhì)虛弱者及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禁用此法。
中藥塌漬
功效:選用黃芩、黃連、大黃、黃柏、蒲公英等清熱解毒類中藥溻漬,可直達病所,起到清熱解毒、散結之功效。
適應證:炎性丘疹、膿皰、結節(jié)、囊腫。
方法:取煎后藥液冷卻至室溫,用浸滿藥液的紗布外敷患處10分鐘,最后用清水清洗患處。每日一次。
對于痤瘡患者,日常護理也非常重要。平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保證規(guī)律作息,避免熬夜。
2.避免吃高糖、高脂、奶制品及辛辣刺激食物,忌煙酒,少飲碳酸類飲料。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3.避免長時間日曬,盡量不用粉質(zhì)化妝品。
4.注意心理疏導,盡量減少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