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金龍(甘肅煜勝建筑有限責任公司,甘肅 平涼 744000)
地基基礎結構是房屋建筑中的關鍵構成部分,按照建設工程業(yè)主方需求,對地基基礎工程進行合理規(guī)劃與施工,不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體安全性,也可以有效提升房屋建筑的穩(wěn)定性,增加其使用年限。為此,本文以平涼華電小區(qū)三期工程項目為例,對地基工程在施工中的技術要求進行全面分析,為建筑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規(guī)范化施工給予保障。
針對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在施工前期需要完成對測量放線的設計,主要針對軸線和標高進行控制測量,基于平涼華電小區(qū)三期工程項目,將其平面軸線的控制作為重點測量放線工作內容,采用內控法為主、外控法為輔的控制方式[1]。在測量放線過程中,根據(jù)實際施工條件還可引入全站儀設備,用于確定放線位置。針對本文工程項目,在其總平面上布置一個以主軸為中線的控制網。當各個施工工序完成后,將主軸控制線用經緯儀投射到各個平面上,并以此為各個施工層提供更準確的控制線[2]。針對地基基礎工程項目中的高程控制,將建設單位所提供的水準點作為重要依據(jù),利用水準儀裝置對其進行測定,并在施工現(xiàn)場完成對四個標準點的測定。除上述施工內容外,在實際測量放線時,現(xiàn)場設置不少于兩處用于沉降觀測的水準點,必須設在便于保護的地方[3]。水準點的設置方法要按照相關規(guī)范要求制作,保證水準點的正確性[4]。根據(jù)圖紙設計要求,本工程的沉降觀測工作應由具備測量資質的專業(yè)測量單位開展,觀測點的布置位置及數(shù)量由測量單位按照《建筑變形測量規(guī)程》進行確定。
在開展基礎結構工程施工時,按照項目的設計圖紙,確定基坑開挖的深度,針對平涼華電小區(qū)三期工程項目,其開挖深度應當超過5m。選擇有實力、有資質、有信譽、有能力的專業(yè)分包隊伍進行基坑支護施工,并在完成編制施工方案后,組織專家論證,待專家審核通過后再行施工[5]。針對筏板鋼筋工程施工,將地下室底層墻、柱邊線及軸線引測到防水保護層的表面,彈線標記清晰,并用紅油漆在軸線、剪力墻、柱子等的轉角和其他關鍵部位做好標記。應當按照圖1所示的流程完成鋼筋綁扎。
圖1 鋼筋綁扎流程圖
在完成鋼筋綁扎施工后,還需要對模板工程進行設計,針對本文項目選用240磚模,并利用黏土磚、M7.5水泥砂漿完成砌筑。磚模高出底板面100mm,高出部分用低標號砂漿砌筑,磚模內側用1:2.5水泥砂漿兩遍粉刷[6]。高低跨處模板支設采用內拉外頂?shù)氖┕し椒ǎ瑑葌炔捎娩摻罾Y,外側采用鋼管45°頂撐。磚模外側用灰土填實,在磚模砌筑完成后遲延1d回填,以防止回填料擠壓磚模導致磚模倒塌。
在完成模板工程施工后,設計混凝土澆筑施工,采用普通抗硫酸鹽水泥,其強度等級要求為C35P6,采用汽車泵完成一次澆筑,以此保證混凝土在初凝前接搓[7]。最后,在地下防水施工時注意連成整體,地下室底板上的坑、池,以及底板局部降低時,保持防水連續(xù)完整。
在完成上述基礎結構施工后,針對各個主體結構的施工要點進行設計。首先,針對鋼筋結構進行施工設計。鋼筋的加工場地需要設置在施工區(qū)域內,其詳細布置如圖2所示。
圖2 施工現(xiàn)場詳細施工平面布置圖
針對鋼筋接頭設置,剪力墻縱向受力鋼筋:一、二級抗震等級的底層加強區(qū)、上部規(guī)格較大者(直徑≧14),使用機械連接類型的接頭,針對上半部分規(guī)格較小的鋼筋結構,可直接安裝焊接接頭。同時,還應當設置框支梁結構和框支柱結構的縱向受力鋼筋,受力鋼筋應當盡可能避免設置接頭,若無法避免這一問題,則應當采用機械連接接頭[8]。在鋼筋綁扎時應當嚴格控制鋼筋的數(shù)量、規(guī)格、接頭位置等,梁結構和柱結構的鋼筋都應當與受力鋼筋保持垂直,針對剪力墻上分布筋之間的拉結筋,應當采用梅花狀的布置方式。
在腳手架結構施工時,在建筑物四周應當搭設全封閉式的防護腳手架。結合平涼華電小區(qū)三期工程項目的結構形式以及施工特點,在完成混凝土結構的澆筑后,需要在地下室周圍筏板外擴部位設置雙排的落地式腳手架,并在主樓結構上完成三層高度的搭設,腳手架的總體搭設高度應當在19.7m左右。最后,在完成上述主體結構施工后,還應當針對外墻結構進行保溫處理。在對外墻結構進行保溫處理時,外墻應當采用60mm厚巖棉保溫層(燃燒性能等級A級),導熱系數(shù)0.50W/(m·K),限值為≤0.70W/(m·K)。
為證明本文提出的施工技術控制要點在實際應用中可以起到提升工程質量的作用,下述將通過對比試驗證明,此方法的有效性。
選擇平涼華電小區(qū)三期工程項目作為實例項目,本工程為平涼華電小區(qū)三期工程21#樓,位于平涼市崆峒區(qū)西郊街道,西八里橋312國道南側、豐收路西側。該項目由-1~+26層構成,其中地下建筑結構的設計標高為4.5m,地上1~23層建筑的設計標高為每層2.9m,根據(jù)建筑層數(shù)與建筑項目施工需求,預設此建筑建成后的總高度為75.4m。
此次研究的工程項目屬于高層結構建筑,屬于一類工程,預期該建筑在竣工投入使用后的有限使用年限為50年,為滿足建筑居民群體的生活需求,將地下一層建筑設定為車庫(停放私家車輛與自行車輛等),地上結構均為居民住宅樓。建筑的整體結構形式按照剪力墻設計,整體結構的防水等級、耐火等級,均設定為一級。
根據(jù)施工方與業(yè)主方簽署的合作協(xié)議,對建筑概況與建筑結構概況進行分析,見表1。
表1建筑概況與建筑結構概況
為了確保該項目地基基礎工程的順利施工,應在掌握與此方面相關的工程信息后,對施工場地地質條件進行采樣與試驗室分析,獲取施工場地地質信息。
通過對施工現(xiàn)場的地形與地貌勘查,明確該場地屬于Ⅱ級階地,場地地面高程約1379.33m~1384.02m,無坍塌、斷裂等結構風險。在此基礎上,對施工場地地層巖性與承載力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施工場地地層巖性與承載力
施工場地中,地下水的埋深范圍在1.8m~5.5m范圍內,水位高程1377.31m~1378.77m,年內變化幅度為1.0m~2.0m,抗浮水位為1380.77m。該場地地基范圍內無影響地基穩(wěn)定性的軟弱土、巖溶、孤石、不明埋藏物等,可按穩(wěn)定地基考慮。
了解與該項目相關的信息后,從本文提出的幾個方面,對建設項目地基基礎工程的施工進行質量控制,確保施工行為標準化、工程機械操作規(guī)范化后,隨機選擇測點,對測點進行承載力分析與計算。根據(jù)我國房屋標準化施工文件可知,高層建筑的地基承載力需要大于2.5×103MPa,以此為標準,對測點進行承載力計算,計算公式為:
式中A-代表地基基礎工程測點承載力;
N-代表輕型觸探儀錘擊次數(shù);
R-代表錘擊深度;
M-代表地基容許承載力。
按照上述公式進行測點承載力計算,統(tǒng)計結果見表3。
表3 測點承載力計算結果
從上述試驗結果可知,測點承載力均大于2.5×103MPa,滿足高層建筑地基工程施工需求。
本文以平涼華電小區(qū)三期工程項目為例,開展了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要點分析,試驗結果表明,提出的施工要點在工程施工中加以控制,可以有效提升竣工成果的承載力,保證施工質量達標。為避免在施工中出現(xiàn)突發(fā)性事件對工程進度造成影響,應建立針對施工過程的應急響應預案,一旦施工現(xiàn)場發(fā)生事故,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人員立即向所在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報告,報告內容包括事故發(fā)生部位、范圍、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等情況。同時,對需要加固的部位立即組織搶險人員進行加固,必要時向上級部門及相關專家請求援助。通過建立多方面應急預案的方式,保證建設項目施工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