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國進口新西蘭乳制品的相關數據,較為詳細地描述了中國從新西蘭進口乳制品的發(fā)展趨勢以及存在的問題,結合中新兩國貿易政策,深入探究形成此貿易格局的原因,并依據本文的結論,對提升中國乳制品國際競爭力提出相關建議。
一、中國進口新西蘭乳制品的現狀
中國是乳制品生產、消費、貿易大國,隨著中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結構的變化,人們更追求飲食結構的健康,其中對優(yōu)質乳制品的需求逐漸增多。據有關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9-2021年期間,中國人均乳制品攝入量從每天237mL大幅提升至260mL,雖遠低于同時期德國、荷蘭以及日韓等鄰國的水平,但依舊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這就為中外乳制品企業(yè)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fā)展機遇。以乳制品中常見的奶粉為例,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且國人在經歷了“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后,在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的挑選上更為謹慎,更青睞進口奶源,這使得海外乳企紛紛進入中國搶占市場。
在眾多的國外乳企中,新西蘭憑借優(yōu)質的奶源、優(yōu)惠的政策,成為我國乳制品的最大來源國。2008年,《中國-新西蘭自由貿易協(xié)定》簽訂以來,中新兩國在包括乳制品在內的各個領域開展了相互合作,新西蘭成為中國最大的乳制品進口國。但中國進口新西蘭乳制品的種類和數量隨著國內外政策以及其他復雜因素的不斷發(fā)生而改變。石耀岑等人(2021)指出,中國進口新西蘭乳制品受到市場規(guī)模、產品結構以及競爭力等多種因素影響。
如圖1所示,自中新兩國簽訂自由貿易協(xié)定以來,2010-2014年中國進口新西蘭乳制品的貿易額從12.98億美元增長至41.33億美元,增長近3倍。而在2014-2015年期間,新西蘭遭遇嚴重的旱災,各農場遭受打擊,致使乳制品價格暴跌,全球最大的新西蘭乳制品出口商恒天然表示,2014-2015年產奶季的產奶量比去年同期減少3.3%。而同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國內乳制品產業(yè)興起,乳制品行業(yè)供應過剩。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2014-2015年中國進口新西蘭乳制品貿易總額大幅縮水至17.11億美元,接近2011年16.42億美元的水平。
經濟復蘇需要建立在超額供給恢復正常的基礎上,不少新西蘭乳制品出口商開始減少供給,促進了乳制品價格的回升,該舉措使得乳制品市場在1-2年后開始回暖,主要體現在2016-2017年中國從新西蘭進口的乳制品貿易總額快速回升,其中2016年進口總額為18.41億美元,2017年為27.15億美元,該數值雖然僅占2014年乳制品進口總額的2/3,但仍向全球乳制品產業(yè)釋放出回暖的利好消息。
2017年是中新自貿協(xié)定簽訂的第十年,是一個關鍵節(jié)點,2017-2021年,中新乳制品貿易開始進入穩(wěn)步上升階段,中國從新西蘭進口乳制品的總額逐年回升,于2021年達到48.08億美元,并且在2022年仍然保持著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
考慮到其他年份進口乳制品占比排序大致相同,我們以2010年的數據為例,分析了中國進口新西蘭乳制品的種類。在主要的六類進口乳制品中,奶粉是最重要的進口產品,占據了進口乳制品金額的87.6%,包括液態(tài)奶、酸乳、乳清、黃油、乳酪在內的其余五種乳制品僅占12.4%,其中黃油、乳酪、乳清、液態(tài)奶分別占比5.7%、3.9%、1.6%和1.2%。由此可見,我國對新西蘭奶粉的需求遠遠高于其他乳制品。
依據2010-2021年的數據,奶粉常年占據中國進口新西蘭乳制品總額的60%-90%。其中,2010-2014年該數值均保持在80%以上,并于2013年達到了同期最高值87.7%。但在2014-2016年,奶粉占比卻急劇降低,由85.6%降至63.2%,2016-2021年,該數值雖有小幅度回升,但也保持在60%左右。
除去奶粉,剩下的10%-30%的份額由其他五種乳制品分攤,這其中最主要的是液態(tài)奶、黃油和乳酪,乳清和酸乳占比極低。在2014-2021年,隨著進口奶粉占比持續(xù)下降,液態(tài)奶、黃油和乳酪的進口總體呈上升趨勢,其中液態(tài)奶的漲幅尤為明顯,進口金額由0.16億美元攀升至7.37億美元,占比也由2.0%增長至15.3%。由此可見,我國對進口乳制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奶粉,液態(tài)奶、黃油和乳酪也開始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二、中國-新西蘭乳制品貿易政策分析
《中國-新西蘭自由貿易協(xié)定》是對中國與新西蘭最具影響力的貿易協(xié)定之一,是涵蓋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技術貿易的全方位雙邊貿易協(xié)定,在此貿易協(xié)定的影響下,中國從新西蘭進口的乳制品總額越來越大、品種越來越多。
中國對新西蘭采取了關稅減讓制度(詳見表1),以乳制品為例,液態(tài)奶的進口基準關稅為15%,從2008年開始每年降低3%,直至2012年達到零關稅?!吨袊?新西蘭自由貿易協(xié)定》的第十四章明確提出,中新雙方應便利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在雙方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加強合作,為中小型企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有利環(huán)境。
隨著國內與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新西蘭自由貿易協(xié)定》也與時俱進,2022年1月26日,中新自由貿易協(xié)定升級議定書正式簽署。根據該協(xié)定,新西蘭對中國出口的大部分乳制品將實現免稅,奶粉制品的關稅將在3年內取消。該協(xié)議的升級對于中新兩國來說是雙贏的好事,同時也有助于兩國經濟從疫情的嚴重打擊中逐漸復蘇。
三、中國-新西蘭乳制品貿易中存在的問題
1.中國從新西蘭進口乳制品占比過高。如圖2所示,中國從新西蘭進口乳制品的金額逐年提升,2015-2020年間,中國從新西蘭進口的乳制品占乳制品進口總額的27%-30%,占比雖有波動,但總體較為穩(wěn)定。而2020-2021年,該占比增長至36%,由此可見,新西蘭進一步夯實了中國第一乳制品進口來源國的地位。
以乳制品進口中最為重要的奶粉為例,2015年中國從新西蘭進口的成人奶粉占成人奶粉進口總量的79.47%,至2020年降低至68.5%,雖然占比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占據六成以上的比例。
中國進口乳制品的來源國過于集中,會導致進口乳制品業(yè)務受賣方市場影響較大。比如,新西蘭出口中國的嬰兒配方奶粉均價為10.93美元/千克,樊斌等(2016)指出,這一價格高于同期對其他國家的出口價格水平。
2.中國與新西蘭乳制品貿易逆差過大。在中國-新西蘭的乳制品貿易中,中國出口新西蘭的乳制品金額始終保持在極低水平。2017年中國出口新西蘭乳制品的金額僅為3168美元,2018年低至145美元,2019-2021年出口金額有所提高,但與中國進口新西蘭乳制品金額仍有很大差距。2018-2020年,中國-新西蘭乳制品貿易逆差漲幅較為穩(wěn)定,各年與上一年相比分別增長了3.13億美元、3.66億美元和1.67億美元,貿易逆差由27.15億美元增長至33.95億美元,但2021年與2020年相比增長了12.47億美元,漲幅趕超歷年,至2021年已達到48.08億美元。
在乳業(yè)貿易激增的當下,我國唯有改變粗放型的傳統(tǒng)經營模式,才能改善國內乳制品企業(yè)的艱難處境。在源頭上,我國應該加強奶源基地建設;在過程中,我國應該建立完善的市場監(jiān)管機制;在經營模式上,我國應該加強與新西蘭乳品企業(yè)的合作。
綜上,在中國與新西蘭簽訂自由貿易協(xié)定后的近十年,隨著兩國乳業(yè)的深入合作和互相影響,我國逐漸形成了以奶粉為主,黃油、乳酪、液態(tài)奶為輔的乳制品進口格局。鑒于新西蘭乳制品在國際上有著極大的競爭優(yōu)勢,我國進口新西蘭乳制品的金額必將隨著乳制品進口規(guī)模的擴大而持續(xù)增加,對新西蘭乳制品的依存度勢必會越來越強。
近年來國家提出“雙循環(huán)”戰(zhàn)略,強調形成以國內大循環(huán)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為輔的發(fā)展格局。我國乳制品的發(fā)展同樣也應遵循這一準則,基于為國內乳制品市場提供穩(wěn)定的發(fā)展環(huán)境,保持正常的供求水平,適度增加對乳制品進口依賴度較小的來源國的進口,構建多元化的乳制品進口來源體系,用以分散對新西蘭乳制品高度依賴帶來的風險。同時,在技術、質量、管理水平上全面提高本土乳制品企業(yè)的競爭力,逐漸成長為奶業(yè)強國。
作者簡介:李含揚(1999-),女,漢族,浙江寧波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