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秀娟
福建省福州兒童醫(yī)院,福建福州 350001
就氣管異物來說,其在臨床中的發(fā)病率較高,多發(fā)生于5 歲以下的兒童中, 患兒多伴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和嗆咳等癥狀,需要臨床給予及時處理,避免對患兒造成影響, 導致其出現(xiàn)肺不張和肺部感染等情況。從臨床目前發(fā)展情況來看,主要采用手術方式對氣管異物患兒進行治療, 但是受到患兒年齡較小等因素影響,其氣管組織和黏膜發(fā)育尚不完全,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情況下反應較為明顯, 會導致患兒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增高。據相關研究數據顯示,在給予小兒氣管異物患兒手術治療后,配合護理干預,對患兒的快速恢復具有積極意義,可改善患兒預后。風險管理護理方法是從患兒本身出發(fā), 明確其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并給予患兒積極有效的護理管理,從而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策略[1-5]。 該研究方便選擇2019年12 月—2021 年5 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100 例氣管異物患兒,將風險管理方法進行落實與實施,對其臨床應用價值展開相關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方便選取100 例氣管異物患兒為研究對象。 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50 例。 研究組中男23 例,女 27 例;年齡 1~5 歲,平均(3.00±0.45)歲。 對照組中男 25 例,女 25 例;年齡 1~4 歲,平均(3.04±0.43)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患兒均與氣管異物臨床表現(xiàn)相符合,經過多項檢查后確診;異物主要為花生、堅果和豆類;均給予患兒手術治療,患兒符合手術指征;患兒家屬對該次研究知情,并同意參與相關研究。
排除標準:病歷資料不全患兒;合并其他重大臟器疾病患兒;支氣管炎和先天性喉部畸形患兒;依從性較差患兒。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主要在手術開展前完善對患兒的各項檢查,監(jiān)測其生命體征,了解患兒的病史。 對其呼吸情況進行觀察, 并準備急救物品,做好術前準備。 告知家屬注意事項,禁食、禁水。如果患兒癥狀嚴重,需要采用急診手術,在術后對患兒進行密切觀察,給予并發(fā)癥護理等。
1.2.2 研究組 采用風險管理護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首先需要護理人員對患兒家屬展開健康教育。一般情況下,患兒發(fā)病后,家屬會伴隨各種不良情緒,導致配合依從性較差,延誤手術開展時間。需要護理人員與家屬進行溝通交流, 將氣管異物的主要情況進行介紹,告知家屬治療方法和臨床效果,避免家屬過度擔心,并告知手術注意事項等,保證家屬正確認識并發(fā)癥和對患兒造成的危害, 從而積極配合護理治療,保證治療工作的順利開展。 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結合臨床工作經驗,對各項資料進行調查分析,從而明確患兒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問題,給予其積極有效的預防護理。 該研究認為氣管異物患兒在術后很容易出現(xiàn)喉部水腫、呼吸困難、感染和窒息等并發(fā)癥,需要進行風險管理,具體實施包括兩個方面:①需要給予患兒術前風險管理護理,對患兒進行病情監(jiān)測,在患兒入院后,為其安排環(huán)境相對較好的監(jiān)護病房,并對患兒展開身心干預,監(jiān)測各項生命體征,主要包括心電情況、呼吸情況和血氧飽和度等,必要時可根據醫(yī)囑給予患兒肛塞鎮(zhèn)靜劑,從而避免患兒過于激動導致異物發(fā)生位移, 對聲門和氣管等造成損傷,降低患兒發(fā)生呼吸困難和窒息的風險。并注意對患兒的臉色變化進行嚴格監(jiān)測, 確定其咳嗽聲音、喉鳴情況等,分析患兒是否存在憋氣問題,一旦發(fā)現(xiàn)意外,需要給予其及時吸氧,并立即通知醫(yī)生,給予患兒及時的手術干預。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盡量保證動作輕柔, 避免對患兒造成損傷,并輕撫患兒背部,避免患兒在陌生環(huán)境下出現(xiàn)害怕、哭鬧的情況,促進手術的順利開展。 針對年齡較大、可以進行語言交流的患兒,則需要采用溫和的態(tài)度與其進行交談,對患兒進行安撫,提高其配合依從性。②給予患兒術后風險管理護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護理人員對患兒的術后情況進行觀察,確定異物是否已經完成取出,并觀察患兒的呼吸情況,加強對患兒的護理管理,避免其發(fā)生并發(fā)癥。一般情況下, 手術完成后, 患兒很容易出現(xiàn)喉頭水腫的情況,表現(xiàn)為聲嘶和呼吸困難,需要臨床加強對患兒呼吸形態(tài)的觀察, 并根據醫(yī)囑給予其適量的抗生素和激素干預,對患兒采取積極有效的吸氧措施,避免其出現(xiàn)窒息情況,并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原則,對室內環(huán)境進行管理,定期消毒殺菌,減少感染問題。 如果在術后給予患兒吸氧干預或是給予患兒藥物治療后,仍然存在呼吸困難的情況,則需要立即通知醫(yī)生,給予急救干預, 必要時可行氣管插管或是氣管切開處理,從而保證患兒的生命安全,避免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促進患兒恢復。
觀察和記錄兩組患兒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術后并發(fā)癥包括肺氣腫、支氣管炎和肺炎。
對比兩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 應用該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查表中涉及內容較多,包括護理完成度、護理實施內容和護理服務態(tài)度等。家屬根據實際感受以不記名方式填寫調查表, 回收后人員對調查表進行統(tǒng)計。 調查表共包括20 項內容,每項內容為 1~5 分,最好為 5 分,最差為 1 分,調查表最高分為100 分,最低分為20 分。 根據分數登記滿意情況, 將分數分為3 個等級, 分別命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對應的分數為≥90 分、70~89 分和≤69 分。 對總滿意度進行計算,以排除不滿意度為準[6-9]。
對比兩組患兒的心理情緒, 主要在護理前和護理后進行測量。應用抑郁自評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抑郁量表以50 分為界限, 超過50 分表示存在抑郁癥狀,焦慮量表以53 分為界限,分數高則表示患兒焦慮。 分數越高,患兒的抑郁、焦慮越嚴重。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00%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兒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研究組患兒滿意度96.00%高于對照組84.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family members of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n(%)]
護理前,兩組患兒抑郁、焦慮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兒的兩項評分均相對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護理前后抑郁、焦慮情緒比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points]
表3 兩組患兒護理前后抑郁、焦慮情緒比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points]
組別 抑郁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焦慮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n=50)對照組(n=50)t 值P 值54.45±4.33 54.05±4.39 0.459>0.05 42.33±3.45 50.45±3.28 12.062<0.05 58.45±4.55 58.93±4.64 0.522>0.05 45.49±3.95 52.33±3.90 8.713<0.05
氣管異物是導致兒童意外傷害的重要因素,從臨床發(fā)展情況來看, 每年因為氣管異物導致患兒出現(xiàn)死亡的病例并不在少數。隨著近些年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逐漸加快,工作競爭較為激烈,加之很多年輕家長缺乏育兒知識, 導致氣管異物患兒的發(fā)病率逐漸增高,對其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純罕旧硐矏劭诤澄锘蚴菍⑿∥锲泛谧炖?, 一旦稍不注意,便會導致食物和物品進入氣管,又會受到患兒咳嗽反射較差的影響,導致異物難以通過咳嗽排出,對患兒的危害性較大[10-16]。
醫(yī)院在收治氣管異物患兒后, 通常需要給予其積極有效的治療,臨床一般采用手術治療,此方法不僅對患兒的危害較大, 而且容易導致家屬和患兒情緒過度緊張,不利于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護理人員從患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加強對患兒的管理,預防風險問題的發(fā)生。在此基礎上,常規(guī)護理方法存在一定不足,難以全面加強對患兒的管理,往往是在并發(fā)癥發(fā)生后給予其對癥處理, 對患兒的恢復具有不良影響。 在此基礎上,便需要實施風險管理護理,有效分析患兒的病因,在患兒手術實施前,對患兒情況進行觀察,明確患兒具體癥狀,并安撫患兒情緒,減少患兒的活動度和哭鬧情況,避免異物發(fā)生位移。并保證隨時監(jiān)測患兒是否出現(xiàn)不良癥狀, 保證給予其積極有效的護理管理。在手術完成后,需要積極預防患兒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并對其進行監(jiān)測觀察,做好急救準備,減少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同時,保證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患兒異常,給予及時處理,保證其生命健康,效果顯著。除此之外,還需要護理人員對患兒家屬情緒進行管理, 提高家屬認知程度,避免影響患兒情緒,保證家屬積極配合。 在患兒出院時,護理人員要對家屬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促進家屬掌握患兒的護理方法, 在回家后加強預防措施,避免患兒再次發(fā)生氣管異物,從而提高護理質量,保證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提高家屬護理滿意度[17-25]。
該研究將風險管理護理方法與常規(guī)護理應用于氣管異物患兒圍術期護理中后, 研究組患兒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護理滿意度分別為4.00%和96.00%,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16.00%和86.00%(P<0.05)。表明風險管理護理方法的臨床效果顯著。
劉釗[26]在展開研究時,選取了230 例氣管異物患兒為研究對象, 將其分為每組115 例的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和聯(lián)合應用風險護理,對比兩組患兒護理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護理滿意度,其中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61%低于對照組的10.43%(P<0.05),同時,研究組患兒的家長滿意度為98.26%,高于對照組的 87.83%(P<0.05),結果表明采用風險護理的觀察組護理效果更好。 與該研究結果相同。
綜上所述, 將風險管理護理應用于氣管異物患兒圍術期護理中,其效果更好,有利于改善癥狀, 提高護理滿意度,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效果顯著,值得臨床進行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