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蘭,劉 璐,傅銀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類在老年群體中具備多發(fā)特性的慢性、長治療周期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1],病機復雜、誘因眾多,易于反復再發(fā)[2],疾病癥狀的長期性、反復性使老年病人處于多樣化負性情緒中,治療信心下降、治療依從性不佳,疾病控制效果與生存質(zhì)量均不容樂觀[3-4],故以積極而適用的護理模式排解與矯正老年COPD病人負性情緒至關重要[5]。個體化敘事積極元素提煉回饋護理借助于敘事醫(yī)學模式,從護理對象自身進行積極元素提煉,并將之回饋正向作用于其心境改善、應對行為轉(zhuǎn)變[6],有助于促成其健康心態(tài)的獲取與維系[7]。本研究嘗試采用個體化敘事積極元素提煉回饋護理對老年COPD病人施加干預,效果良好,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7月—2021年12月于我院就治的80例老年COPD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確診為COPD;年齡≥60歲;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得分>50分,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得分>53分,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意識或精神障礙;合并嚴重肺部、胸部疾??;拒絕參與。將收治入偶數(shù)病室的40例病人設為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68.48±6.24)歲;病程(15.57±3.44)年;原發(fā)疾?。郝灾夤苎?5例,支氣管哮喘13例,肺氣腫7例,肺源性心臟病5例。將收治入奇數(shù)病室的40例病人設為試驗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68.57±6.17)歲;病程(15.40±3.62)年;原發(fā)疾?。郝灾夤苎?6例,支氣管哮喘14例,肺氣腫6例,肺源性心臟病4例。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病程、原發(fā)疾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實施COPD常規(guī)護理,包括用藥管理、心理支持、飲食指導、運動管理與健康宣講等。試驗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個體化敘事積極元素提煉回饋護理干預,分4個療程進行,每周完成1個療程,1個療程干預2次或3次,每次20~30 min,連續(xù)干預4周,個別未住足1個月即出院者以家訪形式完成所有療程。所有護理人員在研究開展前均接受專業(yè)個體化敘事積極元素提煉回饋護理培訓學習,系統(tǒng)學習后組織考核,經(jīng)考核通過后方可參與研究,以保證護理效果達到最好。具體實施內(nèi)容:①敘事基礎評估。就老年COPD病人個體化信息如文化層次、性格愛好、家庭背景等加以全面評估掌握,為個體化敘事元素提煉回饋護理的順利啟動與推進奠定可靠基礎。②敘事引導。以老年COPD病人具體心理特征與外部癥狀為據(jù),自其最突出負性情緒表現(xiàn)為突破點進行敘事引領,協(xié)助老年COPD病人完成自我不良情緒的充分宣泄,讓其重點就負性情緒成因、對自身負性情緒看法做出表述,護理人員于傾聽過程中捕捉與掌握疾病及困惑等在老年COPD病人生活過程中的發(fā)展軌跡,形象化命名與其不良情緒存在明確關聯(lián)的疾病癥狀,引領老年COPD病人聚焦關注點于如何祛除與控制疾病癥狀之上,完成癥狀問題的具象化。③自敘事信息中提煉可供利用的個體化積極元素。以具象化、外化問題為護理核心,引領老年COPD病人自所述事件中提煉出蘊涵積極意義的點與面,進行敘事信息的定向積極化梳理與總結。④個體化敘事積極元素回饋。將成功提煉出的具備個人特點的敘事積極元素鄭重回饋給老年COPD病人,引領老年COPD病人對原有敘事內(nèi)容產(chǎn)生新的認知與積極重構,從轉(zhuǎn)變自身消極態(tài)度入手,將積極元素放大并融入故事結構再造過程中,創(chuàng)設出更具完整性與積極價值的個體化人生故事。⑤個體化敘事積極元素內(nèi)化外顯。護患間開展深度訪談促成真情互動,護理人員自然引領老年COPD病人體察感悟故事積極重構后的身心良性轉(zhuǎn)變,將自身關注點聚焦于感受與表達、思考借鑒與良性修正方面,使積極理念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
1.3 評價方法 ①采用希望水平量表對兩組老年COPD病人干預前后希望水平進行測評,該量表含測評條目12個,均賦1~4分,總分12~48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希望水平越高。②采用簡易應對方式問卷[8]對兩組老年COPD病人干預后的應對方式進行測評,該量表包含12個條目的積極應對維度與8個條目的消極應對維度,得分越高表示病人越傾向于采取該維度應對方式。③采用SAS、SDS對兩組老年COPD病人干預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SAS、SDS標準分臨界值分別為50分、53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焦慮、抑郁越嚴重[9]。④采用圣喬治問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對兩組老年COPD病人干預后生活質(zhì)量進行調(diào)查評估,分為癥狀分、影響分、活動分3個功能分,得分越低表示病人生活質(zhì)量越好[10]。
2.1 兩組老年COPD病人干預前后希望水平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老年COPD病人干預前后希望水平評分比較 單位:分
2.2 兩組老年COPD病人干預后醫(yī)學應對方式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老年COPD病人干預后醫(yī)學應對方式評分比較 單位:分
2.3 兩組老年COPD病人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老年COPD病人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單位:分
2.4 兩組老年COPD病人干預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干預后試驗組老年COPD病人SGRQ評分為(27.25±1.50)分,對照組老年COPD病人SGRQ評分為(38.36±1.79)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0.087,P<0.001)。
希望作為潛在治療驅(qū)動力而存在,是動態(tài)可變遷的力量源泉,差異化的希望水平反映了護理對象疾病態(tài)度的不同,希望水平越高,護理對象的疾病應對心態(tài)越積極,越愿意主動學習并配合專業(yè)人員做出積極行為以促成癥狀的控制與改善[11-12]。由此可見,提升老年COPD病人希望水平對于病人疾病控制結局的改善意義重大。個體希望水平的提升既需要自身的積極內(nèi)在感悟,又需要必要的外部推動與引領。個體化敘事積極元素回饋護理注重病人心理層面的護理,通過病人個人實際情況如文化層次、性格愛好、家庭背景等進行分析,結合病人康復期可能出現(xiàn)、已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進行針對性護理,強調(diào)了病人的主體疾病控制地位,致力于發(fā)現(xiàn)與提煉病人生活歷程與疾病事件敘述中所透露與隱含的積極信息[13-14]。將康復效果提高、預期目標可能提前達到、費用減免等這類積極的有價值的元素巧妙地回饋給病人,使之對積極元素加以充分感悟與利用,重新審視生活與疾病事件,進行積極性再造與重構[15-16]。突破負面疾病控制結局信息的局限與不良影響,對戰(zhàn)勝與控制自身疾病充滿信心,自其心靈內(nèi)部進行疾病控制期待值的正向觸發(fā)與發(fā)展,以技巧性的外部積極暗示協(xié)助其強大內(nèi)心、排解憂慮、紓解不良心境、攻克自我疾病控制障礙,最終促成其希望水平的有效提升。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老年COPD病人干預后希望水平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1),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01),進一步驗證了個體化敘事積極元素提煉回饋護理可有效改善老年COPD病人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提高老年COPD病人對治療的積極性,與李曄等[17]研究結果一致。
個體化敘事積極元素提煉回饋護理過程中,護患雙方間形成了緊密良性溝通關系,施護者更易于發(fā)現(xiàn)病人動態(tài)化、多元化的精神心理需求,病人也更可能深切感知施護者的真誠關愛與護理努力信息[18]。責任護士在實施護理活動初期,首先行敘事護理相關可用信息的個性化收集評估,為其后個性化積極元素的有效提煉與回饋創(chuàng)造可靠基礎,注意借助于良好傾訴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獲得對病人真情實感的直視洞察,使病人內(nèi)心壓力的釋放與紓解更具全面深入性。助力病人梳理生活與疾病事件的來龍去脈,完成對其認知與行為偏離正常通道的成因探查[19],進行獨到而深入的積極元素提煉并將之正向反饋于病人,使正能量與積極期待貫穿于故事再編輯與重構過程中[20]。提供改變原有偏差態(tài)度的通道與資源,驅(qū)動病人進行錯誤認知與行為的主動修正,形成新的、積極的、有效的疾病應對行為藍圖[21]。促使病人傾向于以積極方式對疾病沖擊做出正向應對,有意識地規(guī)避對消極應對方式的選擇應用,獲得應對方式的成功改善,并且通過個體化敘事積極元素提煉回饋護理,有效提高了病人的康復效果,病人在積極的干預護理后生活質(zhì)量也得到了明顯改善。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老年COPD病人干預后積極應對維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1),消極應對維度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01),SGRQ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01)。
綜上所述,將個體化敘事積極元素提煉回饋護理應用于老年COPD病人中,可明顯提升病人希望水平,改善應對方式,緩解負性情緒,提高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