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斌 宋松科 杜桃明
摘要:文章以瀘州市梅子溝渡改橋的方案設計為例,分析了本橋方案設計時考慮的主要因素,并結合控制因素進行了橋軸線比選、橋型分析、橋梁方案綜合比選,最終確定了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橋為推薦方案,可為類似橋梁方案設計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作者簡介]周洪斌(1989—),男,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橋梁設計相關工作。
1 工程概況及背景
瀘州市梅子溝渡改橋位于瀘州市納溪區(qū)新樂鎮(zhèn)與棉花坡鎮(zhèn)之間的梅子溝渡口附近,左岸連接新樂鎮(zhèn)G321,右岸連接棉花坡鎮(zhèn)金鳳村村道,跨越永寧河(圖1)。河流兩岸居民主要依靠橋位附近的梅子溝渡口跨越河流,船渡的安全隱患較大,遇到刮風下雨、河流水位暴漲等不利天氣情況,渡船就必須停航,群眾需長距離繞行至上游天仙鎮(zhèn)過河,給河流兩岸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本項目的建設給周圍的群眾帶來了無限希望,對提高當地人民群眾安全出行的條件,完善區(qū)域路網結構,改善當地現(xiàn)有交通狀況,促進經濟發(fā)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主要技術標準
(1)公路等級:三級公路。
(2)設計時速:40 km/h。
(3)橋梁寬度: 2 m(人行道)+8 m(雙向兩車道)+2 m(人行道)=12 m。
(4)汽車荷載等級:公路-I級。
(5)設計洪水頻率:1/100。
(6)航道等級:VII。
3 主要制約因素
3.1 通航、行洪
本項目所屬永寧河段緊鄰長江,河道水位受長江水位的影響較大,橋下凈空需要滿足行洪要求,且橋位所在河段為VII級航道,孔跨的布置亦要滿足VII級航道的通航凈空要求。
3.2 接線條件
本項目起點上跨既有G321后與竹產業(yè)園規(guī)劃道路相接,竹產業(yè)園規(guī)劃道路已實施,即項目起點接線位置及標高確定,路線需要與既有竹產業(yè)園規(guī)劃道路銜接順暢,且上跨現(xiàn)狀G321需要滿足道路建筑限界要求。項目止點連接既有金鳳村村道,路線止點受村道標高控制。
3.3 環(huán)境敏感點
橋位所在河段屬于永寧河珍惜魚類自然保護區(qū)的實驗區(qū),根據經驗橋梁主跨需一跨跨過10年一遇洪水位所對應的水域范圍,結合實測地面線,橋梁主跨跨徑最小需要170 m左右,這是控制橋梁跨徑的關鍵因素。
4 橋軸線方案比選
根據目前起止點接線情況,提出兩種橋軸線方案(圖2)。
4.1 橋軸線正交方案
本方案為盡量減小橋梁主跨跨徑,路線跨越永寧河時采用與河道正交的形式。本方案的優(yōu)點是路線與河道正交,主跨跨徑采用170 m可完全跨越10年一遇水位線,且路線基本與規(guī)劃一致;缺點是雖橋梁主跨與河道正交,但由于起點固定,受接線影響,起點側橋梁會位于小半徑曲線之上。這會導致:①若主橋采用單跨的拱橋或斜拉橋方案,則主橋需要“彎橋正做”[1],導致橋面需要加寬10 m左右,增加了不必要的橋跨結構,在材料的用量上造成極大的浪費,還損壞了橋梁的美觀,破壞了橋梁整體協(xié)調性;②若主橋采用連續(xù)梁橋方案,主橋邊跨及部分主跨位于小半徑曲線之上,橋梁在“彎扭耦合”[2]作用下梁體受力極其不利。同理,若采用其他橋型,同樣會遇到類似上述問題,故此橋軸線方案不合適。
4.2 橋軸線斜交方案
本方案在正交橋位的基礎之上,將路線進行優(yōu)化,以增大路線的曲線半徑。本方案的優(yōu)點在于:①僅在正交橋位上微調,路線仍基本與規(guī)劃一致,有利于后期結合規(guī)劃進行改造;②優(yōu)化后,路線曲線半徑增大,更有利于橋梁的布置及梁體受力。缺點是,橋軸線斜交后170 m的跨徑僅剛夠跨越10年一遇的水位所對應的水域范圍,可能對“魚保”產生一定影響。
綜合考慮,為了更有利于橋梁布置及梁體受力,推薦橋軸線斜交方案。
5 橋型方案分析
結合上述橋位處主要制約因素及橋軸線布置情況,滿足要求的橋型主要有連續(xù)梁橋、拱橋、斜拉橋、懸索橋,各橋型分析如下。
5.1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橋方案
由于起點側主橋部分位于平曲線上,采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橋,橋梁“受彎扭耦合”作用,容易在施工或運營過程中出現(xiàn)梁體扭轉、主梁開裂、支座脫空等不利影響[3]。但這些問題可通過提高計算精度、加強橫隔板設置、增強抗扭箍筋設置以及合理布置預應力鋼束等方式來減小“彎扭耦合” 作用的不利影響,所以,總體技術可行。
5.2 傳統(tǒng)斜拉橋方案
傳統(tǒng)斜拉橋一般為三跨結構,主跨及邊跨均需要布置斜拉索,由于起點側橋梁位于曲線上,導致起點側邊跨布設受限,此橋型不合適。
5.3 無背索斜拉橋方案
無背索斜拉橋為單跨結構,一般僅需要在主跨側布置斜拉索,通過傾斜的橋塔自重力矩來平衡斜拉索的傾覆力矩。主跨位于直線和部分緩和曲線上,主橋采用“彎橋正做”,橋梁加寬30 cm即可,總體技術可行。
5.4 上/中承式拱橋方案
若采用上承式或中承式拱橋方案,拱肋會侵占部分通航凈空,需要增大拱橋凈跨徑,進而增大投資,且橋梁兩岸覆蓋層較厚,不適合做有推力拱座基礎,此橋型不合適。
5.5 下承式系桿拱橋方案
下承式系桿拱橋為單跨無水平推力結構,主橋位于直線和部分緩和曲線上,主橋采用“彎橋正做”,橋梁加寬30 cm即可,總體技術可行。
5.6 懸索橋方案
懸索橋雖仍為單跨結構,但橋梁起點側房屋密集,起點側錨碇無布設空間,同時170 m主跨也非懸索橋經濟跨度,此橋型不合適。
6 橋梁方案比選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本次渡改橋的橋型選擇原則,以及橋位處地形、地質、通航、行洪、兩岸接線條件、“魚?!钡瓤刂埔蛩睾?,擬定了3種橋梁方案。
6.1 橋梁方案一: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橋方案
此方案橋跨布置為:(95+170+95) 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橋+4×30 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橋梁全長489 m(圖3)。
此方案主橋箱梁為三向預應力結構,采用單箱室截面。箱梁頂板寬12.0 m,底板寬7.0 m,外翼板懸臂長2.5 m;箱梁頂板設置成2 %雙向橫坡,底板按水平設置。箱梁跨中及邊跨支架現(xiàn)澆段梁高4.0 m,墩頂根部梁高為11.0 m。從中跨跨中左、右各1.0 m處至箱梁根部,箱高以1.6次拋物線變化。箱梁腹板從箱梁根部至跨中梁段腹板有70 cm、60 cm、50 cm 3種厚度。箱梁底板厚除墩頂范圍為300 cm外,其余梁段底板從箱梁根部截面的125 cm厚以1.8次拋物線漸變至跨中及邊跨合龍段截面的30 cm厚。主橋箱梁采用掛籃對稱懸臂澆筑施工。
6.2 橋梁方案二:下承式系桿拱橋方案
此方案橋跨布置為:3×30 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1×170 m下承式鋼管混凝土剛性系桿拱+1×30 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橋梁全長304 m(圖4)。
此方案主橋為下承式鋼管混凝土剛性系桿拱結構,計算跨徑170 m,拱軸線為懸鏈線,凈矢高為34.0 m,矢跨比為1/5,拱軸系數為1.457。拱圈由2片鋼管混凝土桁架拱肋組成,拱肋截面徑向高為3.3 m,肋寬為2.0 m;每肋為上、下各兩根750×14 mm、內灌C60微膨混凝土的鋼管混凝土弦管,橫向通過457×12 mm橫聯(lián)鋼管連接,豎向通過457×10 mm腹桿鋼管連接而構成。吊桿處豎向兩根腹桿間設加強鋼板,加強拱肋橫向連接,吊桿處橫聯(lián)灌注C60微膨混凝土。兩肋間設置4道“K”字撐,拱頂設置一道“米”字撐,橫撐采用空鋼管結構。主梁采用現(xiàn)澆整體式C50預應力混凝土雙邊肋加勁梁,兩肋橫向中心距13 m。吊桿段縱肋為等截面矩形截面,高2.8 m,寬1.5 m,拱腳段為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截面變高,等寬2.0 m。主橋在對應吊桿位置的兩肋間設置一道30 cm厚的橫隔板,在兩端各設置一道3 m寬橫梁,橋面板厚28 cm。主橋采用水中搭架,先梁后拱的施工方法。
6.3 橋梁方案三:無背索斜拉橋方案
此方案橋跨布置為:4×25 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1×170 m無背索斜拉橋+1×25 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橋梁全長318 m(圖5)。
此方案主梁采用預應力混凝土雙邊肋加勁梁,梁上標準索距10 m,橋面寬12.0 m,橫向布置為整幅式結構。橋塔為混凝土獨塔,塔梁固結,本橋需主塔平衡配重,索塔采用實心斷面且后仰59°。索塔橋面以下部分為塔墩,橋面以上部分為上塔柱,上塔柱高105 m,采用實心矩形斷面,塔柱左右側橫向寬度均為3.0 m,上塔柱立面尺寸兼顧了造型要求,在塔梁固接處設置圓弧過渡,在塔頂利用圓弧收邊。主梁采用預應力混凝土雙邊肋加勁梁,在縱、橫、豎三向施加預應力,邊肋寬1.5 m,高2.5 m,頂板厚25 cm,橫向設置2 %的橫坡,縱向橋間隔5 m設置一道橫梁。主梁采用水中搭架現(xiàn)澆施工,索塔采用爬模施工。
6.4 橋梁方案綜合比選
橋型方案綜合比選詳見表1。
綜合對比可見:
(1)從建安費及后期維護來看,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橋方案建安費最低,且后期維護費用也最少;下承式系桿拱橋方案與無背索斜拉橋方案建安費相對較高,后期維護費用也較高。
(2)從技術可行性來看,3個方案均技術可行。對于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橋方案主橋部分位于曲線上,受彎扭耦合作用,對梁體受力不利;對于下承式系桿拱橋方案與無背索斜拉橋方案,主橋也有部分位于曲線,采用“彎橋正做”,對結構受力無影響,但橋面需加寬30 cm。
(3)從接線情況來看,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橋方案相比拱橋方案和斜拉橋方案,起點側需要對已建成的產業(yè)園規(guī)劃路進行局部改造。
綜上,上述橋梁方案均可行。通過綜合對比并結合業(yè)主意見,從節(jié)省項目投資及后期維護成本考慮,將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橋方案作為推薦方案,無背索斜拉橋和下承式系桿拱橋作為比較方案。
7 結束語
橋梁方案設計應依據橋位處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地形地質條件、接線條件、河流行洪及通航要求、施工及養(yǎng)護難易程度、工程造價等因素,合理地綜合對比選擇橋型方案。瀘州市梅子溝渡改橋跨越永寧河,橋梁設計標高受河道行洪水位、通航以及兩岸既有道路標高的多重控制,同時橋位所在河段屬于永寧河珍惜魚類自然保護區(qū)的實驗區(qū),橋梁跨徑需要滿足“魚?!钡南嚓P要求。最終本橋從橋梁規(guī)模、接線、施工、后期維護、建安費等方面考慮,經過綜合比選,采用了施工工藝成熟、施工對河道干擾小、總體工程造價較少且后期易于養(yǎng)護的預應力砼連續(xù)梁橋方案作為推薦方案。
參考文獻
[1] 鄧曉紅,萬麟,陳冠樺. 小半徑預應力連續(xù)彎箱梁橋分析[J].山西科技,2011,26(1):80-83.
[2] 邵容光. 混凝土彎梁橋[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3] 李茂奇. 小半徑曲線梁橋受力性能分析[D].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