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全
摘要:課文里的題材、主題、人物、細節(jié)和語言等,往往蘊含著深沉的“愛”,老師要用敏銳的眼光,靈巧的思維,高度的責任感,充分發(fā)掘和利用其意義價值,引領學生朗讀、思索、感悟、浸潤,從而獲得崇高的思想境界,產生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精神。
關鍵詞:于漪;知識儲備;語文
早在八十年代,于漪老師就名滿天下,她是一棵常青樹,幾十年魅力不減。之前讀過她的書,后來又在一次活動中目睹她的風采,親耳聆聽她的教誨,感覺她確是一位充滿教學激情、富于藝術氣質、國內教壇少有的語文教育大家!
她的一句名言曾經引起我的共鳴:教師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現在,一個肩膀挑著民族的未來。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她上《病梅館記》一課。課堂上,她講幾千年的封建史,講鴉片戰(zhàn)爭,講龔自珍,知識飽滿,眼界開闊,思想深邃,熱血沸騰,對國家的前途、民族的未來,充滿赤子情懷,讓我們感受到一個教師身上肩負著的神圣使命。教書又育人,知識與人文貫通,科學與藝術交融,課堂與民族命運相系,雍容大氣,游刃有余,完全是大家風范。做一個語文名師真的不容易,板凳須坐十年冷啊。
一個是云霧松,一個是澗底草。要學習名師,努力上攀,具體我該怎么辦?
一方面,建立豐富的語文知識儲備。除了傳統(tǒng)的心理學、教育學、教學法和多媒體技術之外,還要深入地積累文學文化知識,向著廣度和深度進軍,不但讀好四書五經、漢賦唐詩宋詞、元明清小說、現當代小說詩歌散文,還要拓展到修辭學、美學、邏輯學、哲學、歷史學、建筑學、音樂學、經濟學、書法藝術、繪畫藝術,甚至懂點茶道、珠寶經、民俗學,學習天文地理軍事知識,跨數理化生學科。不但涉獵中國的文化,還要廣泛地吸收外來文化精華。不但讀萬卷書,還要增加人生閱歷,嘗過酸甜苦辣,到過名山大川。兼收并蓄,博學宏觀,山壘眾石,海納百川。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課堂上引經據典,左右逢源,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動力充沛,源遠流長。這里要特別提到,漢語語法基礎知識對于一個語文老師的重要性,可以說,它是語文老師語文修養(yǎng)之基石。平常偶爾看到一些語文老師表達時用詞不當、語句不通的情況,這招致了他人的批評,給人基本功不扎實的印象。所以語法修煉對語文老師而言是形象工程,是立身之本。
另一方面,善于用富有語文精神的靈魂去影響學生。語文精神的實質是“愛”,有了愛,就有了一切。老師就是要讓學生懂得愛惜自己,愛別人,愛一切生命,愛民族,愛國家。在課堂上放棄解剖與拆析,進入文本,與學生一起感受漢語言的無窮魅力,提升學生的精神與情感、胸懷與氣度。新課程必修課本里選入了大量這方面的經典課文,課文里的題材、主題、人物、細節(jié)和語言等,往往蘊含著深沉的“愛”,老師要用敏銳的眼光,靈巧的思維,高度的責任感,充分發(fā)掘和利用其意義價值,引領學生朗讀、思索、感悟、浸潤,從而獲得崇高的思想境界,產生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精神。于漪老師在教《病梅館記》時,心與作者的心合而為一,它們在一起跳動,在一起燃燒,在大聲地呼喚,在深切地憂傷,為社會的病態(tài),為制度的腐朽,為人才的扭曲,更重要的是,為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新課標,為我們提供了眾多素材,我們何不也來扮演好這個角色,擔當起這個重任,來精心塑造新時代的青少年。
比如《齊桓晉文之事》一文中,孟子宣揚的仁愛思想民本觀念以及推己及人的博愛論,幾千年來亙古不變閃耀著人性的光芒,激勵中華兒女愛己愛人、尊老愛幼、以民為本、發(fā)政施仁?!袄衔崂?,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边@些經久流傳的文字,穿珠綴玉,飽含人間大愛,體現至圣先賢的治國方略,是人類文明的成果,是教育學生的最佳范本,對于形成學生終身人格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語文教師要善于把握好這個契機,處理好這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將文本中的思想、情感化入衷腸,并與作者共舞,努力營造氛圍,用一片熱忱去感染學生。遇到這些地方,切不可無動于衷等閑視之,以致錯失良機達不成目的。
新課標必修課本中蘊含 “愛”的文字俯拾即是,這提醒我們隨時隨地都不要忘了教書育人這個中心?!稜T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先計較個人得失牢騷滿腹,后在國難當頭時的識大體顧大局為化危機挺身而出;《六國論》中作者借古諷今以六國滅亡的慘痛教訓來告誡宋朝統(tǒng)治者要以史為鑒不可妥協(xié)投降,所表現出的對國家民族的忠誠;《阿房宮賦》中“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使六國各愛其人”“使秦復愛六國之人”這些句子中所凸顯的愛民理念;《諫太宗十思疏》中所發(fā)出的“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深深的憂慮和直言諫諍┄┄凡此種種,無不成為語文課堂里的一件件寶藏,成為培育現代優(yōu)質公民和杰出人才的鮮活資源,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好它發(fā)揮好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儲廣林.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語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8(02):14-16.
[2]田存庫.語文教師應不斷追求自我發(fā)展以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J].中國教育學刊,2019(0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