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蕾,周柳蔭
(麗水市中心醫(yī)院,浙江 麗水 323000)
手術室是進行手術治療、急救、搶救的重要場所[1],因此對護士應急理論及應急能力要求較高,但低年資護士受實際操作經(jīng)驗較匱乏等因素限制,部分護士面對應急情況時未能展示出令人滿意的表現(xiàn)。因此,通過對教育方式的學習和臨床教育模式的總結,提出聚焦問題解決模式的互動教學的全新教育模式,并通過本次研究觀察能否幫助低年資護士提高理論知識水平、增強急救能力,現(xiàn)報告如下。
從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低年資護士中隨機選取30名,納入對照組;從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于我院接受聚焦問題解決互動教學模式的低年資護士中隨機選取30名,納入實驗組。兩組護士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士一般資料比較
(1)納入標準:①已取得護士資格證者;②主管護師以下職稱;③在職崗位手術室者;④知情且同意者。(2)排除標準:①預計在職時間<1個月者;②來我院進修者。
對照組護士采用傳統(tǒng)教育模式。實驗組護士則采用聚焦問題解決模式的互動教學方法,方案如下:(1)將30名護士隨機分為3個小組,并要求每個小組組建微信群;(2)要求每個小組均需要在培訓開始前進行預習并進行討論,提出3~5個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答,于培訓前交由培訓老師;(3)搜集所有小組所提出的問題,并將該組問題分布給其他小組進行討論,討論10分鐘后要求每個小組隨機選擇1人進行回答問題,并由老師進行點評并給出最終答案;(4)培訓結束前,老師應根據(jù)今日所講內(nèi)容提出1~2個問題,護士自行進行討論,并在下次培訓時給出答案;(5)實際操作培訓前要求提前預習并對自己不理解的操作方式、細節(jié)進行總結,并在群內(nèi)進行討論,若有不解可于實際操作培訓時提出,由導師負責講解;(6)模擬實際操作時,由組內(nèi)成員進行觀察,并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指出問題、細節(jié)等方面的不足,并指出應如何操作;(7)組內(nèi)進行多種場景的應急模擬;(8)模擬操作結束后,由導師進行總結,并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指正。兩組教育均持續(xù)2周。
教育前及教育2周后,比較兩組護士應急理論知識和應急能力。
教育2周后較教育前,兩組護士急救操作知識、急救儀器知識、病情判斷評分均有上升,且實驗組高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士理論知識比較(分,
教育2周后較教育前,兩組護士急救動手能力、應急配合能力、病情觀察能力評分均有上升,且實驗組高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士應急能力比較(分,
手術室是實施搶救、手術的場所,因此要求手術室內(nèi)醫(yī)護人員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及較強的應急能力[2]。但是部分護士由于年資較低,應急能力有限。因此嘗試通過聚焦問題解決模式的互動教學,幫助低年資護士提高知識掌握程度、增強應急能力。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實驗組護士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較對照組更優(yōu)秀,聚焦問題模式從3個方面對護士產(chǎn)生影響:其一,通過教育培訓前的預習工作熟悉相關理論知識,在群內(nèi)提出問題,既可加深護士對理論知識的熟悉度,還可通過互相討論的形式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及對相關知識的印象,有利于加強護士的記憶;其二,通過討論、解決其他組的問題,既可鞏固對已知掌握知識的熟悉度,還可對未掌握、未考慮的方面進行彌補,有利于完善相關知識體系;其三,本干預模式從問題出發(fā),要求護士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既有利于促使護士形成完善的問題解決思路,以應對將來臨床其他急性醫(yī)療事件,又有利于護士形成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的學習方法,加深對急救知識的印象,提高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3]。因此,實驗組護士知識掌握程度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聚焦問題解決模式的互動教學能夠幫助手術室低年資護士提高理論知識掌握度,加強臨床應急能力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