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曄旻
在華北一帶的方言里,天津話無疑是頗有特色的一種。雖然在方言歸類上同樣屬于北方(冀魯)官話,四個聲調(diào)與北京話的對應關系相當明顯。但它和跟周圍的河北方言相比還是顯得很特殊,尤其是陰平(第一聲)是個低降調(diào),特征非常明顯。還有人認為天津話是明朝初年的江淮移民北遷天津衛(wèi)后,與當時的本地話結(jié)合的產(chǎn)物,這一說法也可作為參考。
天津話里有好些生動活潑的方言詞匯。比如,天津話里有個相當于“很”、“非?!钡母痹~叫做“倍兒”。當天津人稱贊某人天津話說得標準,就說他的天津話“倍兒”地道。其實如今就算不解釋,不少外地人也聽得懂這個詞。因為相聲傳播的關系,一些天津話詞匯已經(jīng)廣為人知,不再只局限于天津一隅了。
當然,和其他方言一樣,天津話里依然有一些地域色彩濃烈的方言詞匯。有道是“民以食為天”,天津地處九河下梢,西有白洋淀,東有渤海灣,水產(chǎn)資源十分豐富。天津人自稱“吃盡穿絕天津衛(wèi)”,可見天津人對自己吃穿的水平是十分自豪的,常常以“吃過見過”自詡。因此天津話里與飲食相關的詞匯也很多。這里所說的“白吃飽”就是其中之一。
從字面上看,“白吃飽”容易引起歧義。在天津話里,它是動補結(jié)構(gòu)的“白吃”+“飽”而非“白”+“吃飽”的意思。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呢?過去老百姓整年奔波勞碌不敢有更高奢望,能吃上飯就不錯了,所以常把“吃飯”看作人生第一要義,有飯吃則可活命,其他都是次要的?!鞍壮浴笔遣桓冻鰣蟪昙从酗埑裕鞍壮浴倍摇帮枴笔钦f不用付出什么力氣就可以生活得挺好,這自然是件很讓人愉快的事情。在天津人的口語里,“白吃飽”里的“飽”字還可以“兒化”,這聽上去就顯得更加輕松、風趣了。
話說回來,表面上顯得風趣幽默的“白吃飽”在天津話里其實是個貶義詞。勤勞的老百姓確信從來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人要吃飯要活命,就得付出勞動,不勞而食是可恥的。天津人有句俗話叫做“寧養(yǎng)賊子,不養(yǎng)吃兒”,就體現(xiàn)了這樣的城市性格。也是因為這個道理,天津話里的“白吃飽”帶上了濃厚的諷刺意味。既然“不勞而食”都是可恥的,那不勞而可食“飽”當然就顯得更加不光彩了。所以“白吃飽”就被用來指那些光吃飯不做事的家伙,也被用以比喻不負責任的官僚主義者。要是聽到天津街頭有人在議論“某某人是個‘白吃飽’,嘛事也不管”,那可以肯定這絕不是在夸獎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