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瑞芬
(鶴山市人民醫(yī)院病理科 廣東 鶴山 529700)
鼻咽癌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在頭頸部腫瘤中占有較高的比例。其發(fā)病機制復雜,與諸多因素有關如激素失調、長期缺乏維生素、亞硝胺類等,導致鼻咽黏膜對于致癌物質更加的敏感。在通常的情況下,鼻咽癌患者發(fā)病后,病變部位多為鼻咽部咽隱窩位置,其病理類型較多,比如黏膜下浸潤型、潰瘍型以及結節(jié)型等,其中低分化鱗癌比較常見[1]。在鼻咽癌的臨床診斷中,既往以石蠟切片為主,其觀察時間較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近年來,伴隨著病理檢驗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快速石蠟切片技術因為操作更加簡便、耗時更短等諸多優(yōu)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本文結合鼻咽癌病理檢驗,探討了快速石蠟切片技術運用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20 年4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30 例行手術治療且接受病理診斷的鼻咽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15例。對照組年齡30~81 歲,平均(55.3±10.4)歲,其中5 例為女性,10 例為男性;觀察組年齡32~80 歲,平均(55.4±10.5)歲,其中6 例為女性,9 例為男性。兩組的年齡、性別等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
納入標準:(1)符合鼻咽癌臨床診斷標準,且經手術病理檢查確診;(2)患者意識清醒,依從性較好;(3)臨床資料完善;(4)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且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1)嚴重精神異?;蛞庾R障礙者;(2)中途退出研究者;(3)臨床資料缺失者。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石蠟切片,該切片是取手術所切除的病理組織,將其制備成標本,標本規(guī)格為小活檢組織或者是大組織取材成0.2cm×1.5cm×1.5cm的組織塊。采用Thermo Excelsior ES 脫水機脫水,然后透明、浸蠟。接著將進行了脫水處理之后的標本進行包埋、切片,切片的厚度為4μm,并對切片染色、封片。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則運用快速石蠟切片,即選擇Milestone超聲組織處理儀,取手術所切除的病理組織,將其制備成標本,標本規(guī)格為小活檢組織或大組織取材成0.2m×1.5cm×1.5cm 的組織塊。將標本放入到超聲組織處理儀中進行處理,儀器運行步驟為:Formalin固定液微波固定;自來水沖洗;無水乙醇淋洗;PROwave 試劑微波脫水透明;石蠟微波浸蠟。然后進行包埋、切片,切片的厚度約為4μm。并對切片進行染色、封片。
主要調查兩組切片質量、制作時間以及診斷準確率。主要觀察指標如下:(1)對比常規(guī)石蠟切片技術與快速石蠟切片技術的確診率以及誤診率,并進行組間統(tǒng)計學處理;(2)統(tǒng)計兩種切片技術的切片脫水透明時間、固定時間以及浸蠟時間,并對兩種切片的各項時間指標進行組間統(tǒng)計學處理;(3)對兩種切片的標本制作時間進行統(tǒng)計,并對兩組的標本制作時間進行組間統(tǒng)計學處理;(4)根據病理切片質量將其分為3 個等級,其中不能觀察到細胞形態(tài)為廢片;切片中組織、細胞清晰度不高、顯影比較模糊為低質量;切片中組織、細胞清晰,且顯影度高為高質量。
本次數據由SPSS20.0 軟件分析數據,其中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行X2檢驗,并且運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比較,以P<0.05 表示有差異。
相比較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檢出率略高,且誤診率略低,但是組間比較無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檢驗準確率比較[n(%)]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透明膠水操作、固定操作、切片制作、第一次浸蠟操作以及第二次浸蠟操作時間均較短,組間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各項指標對比(,min)
表2 兩組各項指標對比(,min)
組別 例數 固定操作時間 第一次浸蠟操作時間 透明膠水操作時間 第二次浸蠟操作時間 切片制作時間對照組 15 8.62±0.83 8.94±0.88 1.81±0.15 9.55±0.92 7.56±0.78 1221.45±55.38觀察組 15 1.64±0.13 1.56±0.12 2.37±0.24 65.94±5.34 t 值 6.398 8.112 5.545 9.033 7.853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高質量所占比例高,且低質量和廢片所占比例低,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切片質量比較[n(%)]
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鼻咽癌(NPC)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在全球范圍內的發(fā)病率為1.2/10 萬。其發(fā)病存在明顯的地域性,在我國華南地區(qū)的發(fā)病率為20/10 萬以上,所以又被稱之為“廣東瘤”。
當前在診斷鼻咽癌時,有多種多樣的檢驗方法,比如鼻內鏡檢查、腫瘤標志物以及病理組織等,其中病理組織作為一種金標準。但是近年來,伴隨著外科手術技術的發(fā)展,病理檢驗結果的檢查速度也受到更多因素的影響,特別是檢查技術,傳統(tǒng)技術的檢驗結果已經難以滿足外科手術治療的需求。臨床上在對病灶性質進行判斷時,病理切片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方法,既往在行病理檢驗時,通常以常規(guī)石蠟切片為主,但是檢驗需要較長的時間,且無法迅速得到檢驗結果。雖然冷凍切片的診斷準確率較高,但是存在較高的制作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臨床運用。同時,石蠟技術操作程序具有復雜性的特征,可導致機體病理組織收縮異?;蛘咴诙虝r間內迅速變硬,對其診斷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從而升高誤診率[3]。所以,在鼻咽癌的臨床診斷中,選擇一種合適的檢驗方法,降低誤診率,對改善患者預后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當前,隨著環(huán)境污染的加劇,再加上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鼻咽癌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明顯的上升趨勢。當前尚不明確其發(fā)病機制,但是從生物病理發(fā)展這一層面來看,其與人體其他部位惡性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癌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作為多程序、復雜的一個漸變過程,其中包括轉移、侵襲以及原發(fā)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并且這一連串步驟通常都涉及基因及其編碼的蛋白量的異常改變。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雖然當前鼻咽癌綜合治療的生存率得到了提高,但是選擇一種合適的檢驗方法,提高早期診斷率,對控制病情進展和減少疾病轉移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焖偈炃衅幚順吮局饕遣捎贸?,能夠使制作標本的時間得到縮短,避免改變標本形態(tài),并且在檢驗的過程中,通過超聲波快速處理儀對石蠟切片的脫水、浸蠟以及固定等多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處理,再運用微波輻射技術,能夠長期保存制作的蠟片,不容易發(fā)生理化性狀改變,具有較高的穩(wěn)定性[4]。在本次研究結果,觀察組的確診率為93.33%(14/15),高于對照組的86.67%(13/15),提示快速石蠟切片技術具有較高的準確率。而常規(guī)石蠟切片的準確率略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組織切取沒有能夠達到質量要求,與切片厚度不符合標準或者過小、脫水時間短等因素有關。從圖像特征這一層面來看,快速石蠟切片在鏡下能夠清晰顯示組織結構,具有完整的細胞形態(tài),可以清晰顯示胞質胞核,切片比較薄,且比較完整,染色清晰,其切片質量較高。研究表明,通過運用超聲技術處理組織后,可以使其外形和柔韌性得以保持,還可以克服常規(guī)石蠟切片存在的弊端如易變形、易收縮等[5]。同時,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切片制作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果與劉細榮[6]等研究報道一致。其原因主要為在快速石蠟切片技術中,采用超聲快速組織脫水機,通過恒溫控制、超聲震蕩等技術能夠高速震蕩預熔石蠟或者有機溶劑,使周期性縮張活動出現(xiàn),以有機溶劑替代組織內水分,并且縮短預熔石蠟浸入組織內的時間,對浸蠟、脫水以及固定等操作時間進行有效控制,使制作標本時間縮短,從而滿足快速病理診斷需求。
綜上所述,在鼻咽癌病理檢驗中,與常規(guī)石蠟切片相比,運用快速石蠟切片技術不僅能夠獲得較高的診斷準確率,還能縮短切片制作時間,提高切片質量,準確判斷病灶性質,從而為臨床治療和判斷預后提供有效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