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柏習,劉淑玲,王 浩,郝春英,曹怡立
(遼寧省沙地治理與利用研究所,遼寧 阜新 123000)
嫁接能充分利用林木的成熟效應(yīng),嫁接成活的植株能提早結(jié)實,加快優(yōu)良個體繁育。針葉樹嫁接技術(shù)是由北歐國家芬蘭20 世紀40 年代創(chuàng)造的髓心形成層貼接法[1]。該方法是針葉樹種優(yōu)良品系繁殖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之一。20 世紀70 年代開始樟子松嫁接,隨著嫁接技術(shù)不斷改進,成活率也得到了提高,但對嫁接材料的選取、穗條的儲存方式及接穗切面長度等方面的要求卻一直意見不一,嫁接成活率也高低不一。為了提高樟子松嫩枝嫁接成活率,降低良種苗木繁育成本,2020 年在遼寧彰武章古臺地區(qū)開展了樟子松嫩枝嫁接技術(shù)研究,以期為樟子松嫁接擴繁提供借鑒和參考。
試驗地章古臺位于遼寧省西北部,科爾沁沙地東南邊緣。屬亞濕潤干旱區(qū),年降水量500 mm 左右,年蒸發(fā)量1 300 mm 左右。年均氣溫5.7 ℃,最高氣溫35.2 ℃,最低氣溫-29.5 ℃,瞬間最大風速32 m·s-1,每年大于5 m·s-1的起沙風次數(shù)達240 次,平均海拔226.5 m,土壤為風沙土。
2.1 嫁接時間
2020 年6 月5-15 日[2]。
2.2 嫁接材料
2.2.1 嫁接砧木
選擇圃地培育的4 年生樟子松Ⅰ級容器苗為砧木,株行距20 cm×20 cm,平均苗高36.5 cm,平均地徑1.18 cm。
2.2.2 接穗來源
采集無病蟲害,以樹冠外圍中、上部帶有生長點的當年嫩枝作接穗[3],接穗頂芽完好,長10 cm 左右。接穗來源:(1)樟子松初級種子園內(nèi)的優(yōu)良無性系近成熟林,經(jīng)過一次嫁接,簡稱一次嫁接接穗;(2)樟子松優(yōu)良無性系(GS1)展示林內(nèi)幼齡林,經(jīng)過二次嫁接,簡稱二次嫁接接穗;(3)樟子松2 代種子園內(nèi)的優(yōu)良無性系幼齡林,經(jīng)過3 次嫁接,簡稱三次嫁接接穗。嫁接開始前1~2 h 采集接穗。每個接穗來源至少嫁接100 株,3 次重復(fù)。
2.3 嫁接方法
2.3.1 接穗儲存
接穗來源和切面長度相同,接穗采集后底部對齊,50 個接穗為1 捆。打捆后將接穗放入儲存容器中保持直立。接穗采集后至嫁接前儲存方式分2 種:
(1)在儲存容器內(nèi)放入凍冰的礦泉水瓶,然后向容器內(nèi)注水,直立放入打捆的接穗,水沒過穗條底部2~3 cm,使穗條充分吸水,避免接穗上部沾水,簡稱冰水浸泡。
(2)在容器內(nèi)直立放入打捆的接穗,放入凍冰的礦泉水瓶,簡稱冰敷。
2.3.2 嫁接技術(shù)
采用髓心形成層貼接法進行嫁接[2]。取10 cm左右?guī)ы斞康挠谆霔l,保留頂芽以下1~1.5 cm針葉,其余針葉全部順著針葉生長方向摘掉。削穗時,從保留的針葉以下1 cm 左右入刀,逐漸向下通過髓心平直切削,削面長6~7 cm,再于削面底部短削一小斜面。砧木利用中干頂梢,在略粗于接穗的部位6~8 cm 范圍內(nèi)順著針葉生長方向摘掉針葉,然后下刀略帶木質(zhì)部切削接口,使之露出白色的形成層,削面長寬與接穗削面相當,下端斜切,接穗削切時最好一刀切成,削面要求平直光滑。然后將削好的接穗對準砧木削面下部的斜切面,務(wù)必使二者緊密吻合,用塑料條從下往上把吻合好的接穗和砧木纏繞,不留縫隙,纏到上端超過切口以后,再從上向下纏繞,到下端后打結(jié)。注意纏繞塑料條時砧木和接穗均保持直立。
2.3.3 切面長度
接穗來源和儲存方式相同,砧木和接穗切面長度均設(shè)為7 cm、6 cm、5 cm 和4 cm。
2.4 數(shù)據(jù)處理
2020 年10 月末調(diào)查樟子松嫩枝嫁接成活率。采用SPSS19.0 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Excel 2007 軟件作圖。
3.1 接穗來源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不同嫁接次數(shù)接穗對樟子松嫁接成活率的影響非常明顯,隨著接穗嫁接次數(shù)增加成活率顯著提高(圖1)。二次嫁接穗條嫁接成活率是一次嫁接穗條的3.45 倍;三次嫁接穗條嫁接成活率是二次嫁接穗條的1.20 倍,各處理間差異顯著(P<0.05)。
圖1 不同嫁接次數(shù)穗條的嫁接成活率
3.2 接穗儲存方式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不論是一次嫁接還是二次嫁接的接穗,從采集后至嫁接前用冰水浸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樟子松嫁接成活率(圖2)。一次嫁接穗條冰水浸泡的成活率是冰敷的1.42 倍;二次嫁接穗條冰水浸泡的成活率是冰敷的1.27 倍,兩者差異顯著(P<0.05)。從嫁接現(xiàn)場來看,冰水浸泡過的接穗充分吸水后針葉挺直,比冰敷的接穗更有活力。
圖2 接穗儲存方式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3.3 接穗切面長度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接穗切面長度對樟子松嫁接成活率有明顯影響(圖3),接穗切面長6 cm 的嫁接成活率最高,一次嫁接接穗切面長6 cm 的嫁接成活率分別是4 cm、5 cm、7 cm 的3.03 倍、1.32 倍、1.39 倍。三次嫁接接穗切面長度6 cm 的嫁接成活率分別是4 cm、5 cm、7 cm 的1.26 倍、1.07 倍、1.11 倍。無論一次嫁接接穗還是三次嫁接接穗,接穗切面長度6 cm 與4 cm的成活率都差異顯著(P<0.05)。
圖3 接穗切面長度對嫁接成活率的影響
4.1 不同嫁接次數(shù)的接穗對樟子松嫁接成活率的影響非常明顯,隨著接穗嫁接次數(shù)增加嫁接成活率顯著提高,具體的影響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
4.2 采集后至嫁接前接穗用冰水浸泡比冰敷的成活率明顯高,一次嫁接穗條、二次嫁接穗條冰水浸泡嫁接成活率分別是冰敷的1.42 倍和1.27 倍。
4.3 接穗切面長度對樟子松嫁接成活率有明顯的影響,當接穗切面長6 cm 時,嫁接成活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