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紀訥 ,陳偉 ,李文芬 ,王成華 ,趙倩倩 ,劉偉
1.臨朐縣人民醫(yī)院心內二科,山東濰坊 262600; 2.臨朐縣第二人民醫(yī)院內科,山東濰坊 262610;3.臨朐縣蔣峪中心衛(wèi)生院內科,山東濰坊 262613;4. 臨朐縣九山中心衛(wèi)生院內一科,山東濰坊 262608
冠心病和高血壓都為我國常見慢性病,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和居民生活方式的轉變, 冠心病和高血壓發(fā)病率均呈明顯上升趨勢[1-2]。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50%~70%的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壓[3-4]。 隨著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手術的迅速發(fā)展,患者的療效及預后得到顯著改善, 但臨床中部分患者在PCI 術后仍會發(fā)生不良心血管事件, 嚴重者甚至死亡[5]。 因此對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如果有效評估其術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風險具有重要意義。最近的研究發(fā)現(xiàn),P-選擇素在血栓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并與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相關[6-7]。 基于此,該研究通過檢測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 8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血清P-選擇素水平,分析其與PCI 術后不良事件的相關性,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在臨朐縣人民醫(yī)院行PCI 手術治療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80 例為研究對象。入選患者中男44 例,女 36 例; 年齡 52~76 歲,平均(65.31±5.86)歲; 包括有心肌梗死病史者24 例, 心肌梗死者梗死后至少 3 周才能入選, 心絞痛者1 周內無心絞痛發(fā)作[8];冠心病病程 3~11 年,平均(5.95±1.63)年, 冠心病患者是指冠狀動脈至少一支血管病變的狹窄程度≥50%; 高血壓病程 4~18 年,平均(10.95±2.81)年。所有80 例患者在出院1 年后測定其血清P-選擇素水平,并按照P-選擇素水平分為兩組:A 組(P-選擇素<50.00 μg/L,n=46)和 B 組(P-選擇素≥50.00 g/L,n=34)。受調查患者均自愿參與該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PCI 術后給予抗凝劑 (如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和降脂藥(如瑞舒伐他?。?。該研究經(jīng)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①收集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病史等;②患者PCI 術后1 年血壓、血清學指標[(LDLC)、超敏 C 反應蛋白(hs-CRP)、P-選擇素];③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 包括主要心臟不良事件(MACE)發(fā)生例數(shù)及發(fā)生時間。
①兩組患者血壓、 血清 LDL-C 及 hs-CRP 比較; ②兩組MACE 發(fā)生率及MACE 發(fā)生時間比較;③P-選擇素水平與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PCI 術后血壓及MACE 發(fā)生的相關性分析。
采用SPSS 25.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 計量資料經(jīng)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進行χ2檢驗。相關性采用Pearson 相關或Spearman 相關。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B 組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及hs-CRP 均明顯高于A 組,而LDL-C 明顯低于A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血壓、血清LDL-C 及hs-CRP 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血壓、血清LDL-C 及hs-CRP 比較()
組別 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LDL-C(mmol/L)hs-CRP(mmol/L)A 組(n=46)B 組(n=34)t 值P 值116.6±12.8 137.5±9.3 8.070<0.001 72.5±5.3 86.9±7.2 10.310<0.001 2.83±0.47 2.28±0.84 3.726<0.001 1.12±0.52 1.39±0.37 2.581<0.001
A 組 MACE 發(fā)生率為 10.9%(5/46)明顯低于 B組的 47.1%(16/3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226,P<0.001);A 組 MACE 發(fā)生時間顯著長于 B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時間比較[(),月]
表2 兩組患者術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時間比較[(),月]
組別MACE 發(fā)生時間A 組(n=46)B 組(n=34)t 值P 值10.3±1.5 7.6±2.2 6.527<0.001
Pearson 相關性分析顯示,P-選擇素水平與患者PCI 術后血壓及 MACE 發(fā)生均呈正相關(r=0.365、0.285、0.336,P<0.001)。 見表 3
表3 P-選擇素水平患者PCI 術后血壓及MACE 發(fā)生的相關性
高血壓被公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其與冠心病發(fā)病風險及心血管不良事件之間存在直接關聯(lián),并呈等級相關。 研究證實,收縮壓每增加 20 mmHg 或舒張壓每增加 10 mmHg, 血壓(BP) 從 115/75 mmHg 增加到 185/115 mmHg 時,CHD 事件的風險就會增加一倍[9-11]。 此外,研究發(fā)現(xiàn)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在PCI 術后發(fā)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也顯著高于血壓正常者。 因此對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而言, 做好有效的預后評估及管理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P-選擇素即CD62P,是一種在巨核細胞、活性血小板和內皮細胞中表達的粘附蛋白, 其在早期發(fā)現(xiàn)血栓形成方面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12]。 在血栓形成中P-選擇素與活性血小板結合,其單克隆抗體能夠阻止白細胞的募集及隨后的血纖維蛋白的沉積,在血栓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3-14]。 此外,P-選擇素還可反映血管內皮損傷程度、血管狹窄程度,具體而言,P-選擇素水平越高,血管內皮損傷程度、血管狹窄程度越大[15-16]。 CHD 患者在 PCI 治療中,支架內血栓形成是常見的并發(fā)癥。其可能通過破壞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內膜損傷引起局部動脈損傷, 甚至可能導致支架植入后血管內皮下凝血機制暴露、 激活血小板和凝血酶原及觸發(fā)內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徑等造成損害。 因此,準確評估及預測PCI術后患者血栓的形成風險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對患者生存預后至關重要。 該研究結果顯示,PCI 術后 1 年,P-選擇素水平升高的患者, 其收縮壓[(137.5±9.3)mmHg vs (116.6±12.8) mmHg]、舒張壓[(86.9±7.2)mmHg vs (72.5±5.3) mmHg]及 hs-CRP均明顯高于P-選擇素正常者, 而LDL-C 明顯低于P-選擇素正常者;A 組MACE 發(fā)生率及MACE 發(fā)生時間均顯著低/長于 B 組。 Yang FF 等[17]的研究中也顯示,P-選擇素升高患者的收縮壓 [(134±8)mmHg vs(119±13)mmHg]和舒張壓[(85±6)mmHg vs(70±5)mmHg]均高于對照組(P<0.05),這與該結果一致。 該研究中兩組患者MACE 發(fā)生率相似,考慮可能與研究樣本量有關。 該研究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P-選擇素與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PCI 術后血壓及MACE發(fā)生呈正相關, 這提示P-選擇素有助于評估患者PCI 術后血壓控制情況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風險,其可能是通過影響患者血壓、促進冠狀動脈病變等作用從而增加了MACE 發(fā)生風險[18]。
綜上所述, P-選擇素水平與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PCI 術后血壓及MACE 發(fā)生率呈正相關,檢測P-選擇素水平可能有助于預測患者MACE 發(fā)生風險和術后血壓的控制效果。